新年伊始,偶然间读到润总的《2022,拼命做多自己》。他说:
一、你的基础体能程度,根本轮不到拼技巧。2022年,一定要拼命做多自己,让自己的”基础体能“变好,否则谈其他事情可能没有意义。
二、思考10倍好的人生战略,五三一,看五年,想三年,认认真真干一年。未来5年,错过什么机会,你会拍断大腿?未来3年,你要积累什么样的资源和能力,能让目标实现?未来1年,扎下去具体干什么样的事情?5年和3年,是为了让你对时代保持思考,对变化保持敏感。但认认真真干1年,才是真正拉开差距的地方。把想法,变成现实。2022年,必赢之仗是什么?就是自己一定做到的,非常重要的。重要到能让自己好上10倍的。可能是工作,可能是投资,可能是其他,等等。重点是要有巨大的突破,否则怎么是战略呢。就比哪说工作,看看工作流程,看看价值链条,哪些是多余的动作,哪个环节更稀缺。你优化,你移动。一个小小的变化,说不定就能让你变得更好。然后,用PDCA的方法,不断行动验证。有了比较清晰的轮廓和图景,就不会感到焦虑迷茫。
三、提升认知。要做出好的战略决策,就需要比较高的认知水平。认知简单来说,就是看待事物的思维方式,你能想得更远,看得更透。而这种思维方式,也是我们常说的思考模型,思考框架。最简单经济有效的方法,可能就是多看书。每一本书,都是一套模型和框架。
四、找到趁手的工具。可能是一副耳机,一架键盘,一本电子书……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比如,每天上下班路上听得到和樊登读书,可以用2倍速去听,这样就用1倍的时间便获得了2倍的内容。用降躁耳机在飞机地铁等嘈杂的地方听,用骨传导耳机在路上听,用蓝牙音箱在酒店或家里听,用防水音响在浴室洗澡的时候听。听的目的只是为了“过耳”。一旦发现一个现有知识框架上的有趣案例,一个独特的观点,一个有价值的数据,你的注意力就会自动集中。这时你会发现,有自己的认知体系、思维框架有多么重要。然后打开手机上的一个文件“备忘录”,然后把它记下来。这个文件,自动同步到网上,同步到办公室和家里工作室的电脑桌面上。我一有机会坐下来,就可以做进一步研究和整理。这就是工具的价值。
五、见50个人吧。除了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多看书之外,还应该多见人。人是“活”的。你会发现,这件事,原来他这么想。那件事,原来他这么干。只是待在家中,就会变成大海中的孤岛。2022年,给自己设计一个“偶遇”的方法,聊上几句,你的项目怎么样,最近在看什么书,关注什么有趣的事情。创造力,想象力,有时就是这样来的。让自己浸泡在好的信息环境里,沉浸在人才密度高的地方。这对成长会有巨大的帮助。
六、学习一项技能。这项技能,不是为了“赚钱”的,而是让自己“快乐”的。每个人都是基因的奴隶,为了生存繁衍,基因会让你做它想要的事,然后分泌一些让你愉悦的化学元素,作为奖励。就像吃甜食,你会开心,但未必对身体健康有益。而人类强大的地方,是竟然真的找到一种特殊方式,能让自己快乐。像黑客一样,黑进了基因的系统。意思就是,当你感到压力,辛苦难受的时候,除了暴饮暴食暴睡,也许还可以画画、唱歌、跳舞、弹琴、摄影……只要你能得到喘息,变得快乐起来。如果有这项技能,这个爱好,你会变更更完整。对待不确定的生活,也会更有把握。
七、锻炼体力和心力。体力要从训练心肺功能下手,心肺功能越好的人越能轻松驾驭一天的工作。跑步、快走或者跳绳。心力主要是训练内心的恢复能力。心力憔悴,快要被压垮了,这时候能快速恢复,满血复活,就特别重要。每天打坐10-15分钟可以让自己更好的恢复。
听了刘润的建议,我立下了2022年读50本书,听够700小时书或课程的flag,新年完成的第一本就最李尚龙的《三十岁,人生刚刚开始》。
李尚龙的书我向来觉得不错,这本书是2021年4月从公司职工书屋借来的,断断续续看了一年才看完。2021年这一年过得有点丧,被工作折磨得不成人样,身体疲惫致极,心态焦虑,曾有一段时间牺牲睡眠也要沉迷电视剧不能自拔,人生过得只有工作和看剧。年底迎来升职加薪,加之学习佛法给自己带来不少心态上的宁静,2022年初状态调整过来,新年有了一个还算不错的开局。这样的励志书籍还是能偶尔激发一下我的思考和斗志。
读这样的书除了减少自己自己不够努力的罪恶感,更多的意义是让自己拥有更积极的心态和认知。人和人的差距就在于心智和认知水平。
从小我就非常讨厌固定型心态的人,比如我家里的某位男性长辈,面子比命大,总觉得自己永远正确,总想掌控一切,评价一切。我觉得我人生中做得最重要的决定之一是毕业以后去大城市闯荡,而且要求自己一直要保有能让自己在一线城市立足的能力。远离小城市的评价、否定和闲言碎语,小城市是人情社会,除非有强大的内心和定力,否则很难独善其身,小城市不喜欢与大多数人不同的人。所以,是怪物就去北上深。最后我选择留在深圳是因为气候,怕冷的我喜欢这里的天气和蓝天白云。在大城市里拥有的自由和学会的不评价的沟通方式,能力至上的工作环境,让我的心态更积极,格局更开阔。
说实话,我在三十岁以前从来没想过三十岁以后的人生。似乎宇宙吃苦的尽头就是三十岁,三十岁就应该功成名就准备退休躺平了。三十岁到来的那一天我在上海,与太平集团内最优秀的一波30左右的年轻人一起接受培训,我感受到了peer pressure,更知道了三十岁的确人生才刚开始。三十岁的我没有成家立业,不成功没失败,普通但不平庸,努力其实是一辈子的事情。正如我二十几岁便坚信的,要先走难走的路,后面的路才会越来越好走。
而《三十岁,人生才刚刚开始》不是一碗鸡汤那么简单,它是在告诉阅读者,要自律、积极,远离油腻,做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