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到网上一篇文章《万一比特币没有陪我们走到最后,怎么办?》。作者以谷歌为例,称其并非世界上第一个搜索引擎,但却取代了之前的搜索引擎成为目前为止最成功的。因此加密货币最后的胜利者也不一定是比特币。
作者实际上是对比特币作为目前公认的“数字货币之王”的地位能否保持下去提出的这个问题,然后以谷歌的例子表达了他对比特币地位的担忧。
在我们探讨比特币未来的地位时首先要明确我们如何衡量比特币的地位,只有找到了衡量标准,我们才能判断以这个标准来看比特币的地位在未来会不会变,是会变好还是会变糟。
在文中作者用谷歌的例子来进行类比,显然他默认衡量搜索引擎成功或失败的标准应该是使用率。或许有人会说是市值。但如果没有广泛的使用率,谷歌不可能吸引到海量的广告业务,也就不可能支撑其8000多亿美元的市值,所以说到底还是使用率。
那么对比特币来说,用什么来衡量它的地位呢?
实际上对比特币地位的衡量在业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甚至都没有这个提法。在我看来目前最直观,最能证明它“数字货币之王”地位的是它的币价。
现在比特币的价格是8000美元,在所有数字货币中排名第一,如果未来当比特币的币价不再是排名第一而是被越来越多其它的数字货币超越了,那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还能是“数字货币之王”吗?恐怕不能了。
那么比特币的价格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会是:使用价值。
那么比特币的使用价值是什么?
早年在中本聪发布的比特币白皮书中,中本聪对比特币的期望是成为一种普惠大众的点对点电子现金交易系统,用于日常转账和小额交易。
然而经过将近10年的发展比特币的使用场景远不像中本聪憧憬的那样被用于日常转账和小额交易,而是变成了众人争相持有的资产。虽然世界上有不少前卫的商家和某些国家支持比特币支付购买某些商品和服务,但这样的场景远不够普及,而且在这些场景中流通的比特币数量远低于长期躺在持有者账户中的数量。
实际上自比特币诞生后,一直都有新的技术出现,也一直都有在性能,费用和效率方面远远优于比特币的数字货币出现,BCH就是一个典型。这些新技术造就的“后起之秀”们所取得的优势照理来说足够支撑它们用于日常转账和小额支付。但它们既没有因为这些优势在日常转账和小额支付中得到广泛使用,也没有因此在价格和共识上超过比特币。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比特币诞生后,它给世人带来的印象和冲击根本不是在日常转账和小额支付领域。
它给全人类带来的是这样一种颠覆性场景:
它让人类认识到货币在无需中心化机构(比如中央银行)信用背书的情况下也能产生,发行,流通,转账并且无法伪造。
所有现存中心化货币发行机构所拥有的功能和职权完全可以在公正,公开,公平的情况下由机器完成,由数学算法保证。比特币系统彻底杜绝了中心化机构中可能产生的种种弊端和黑幕。
比特币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完全由密钥决定,一旦比特币进入某个账户,任何不知道该账户密钥的第三方都无法使用权力,也无法使用技术控制该账户中的比特币,这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绝对实现了私有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也无法侵犯。
这样的局面恐怕完全出乎中本聪的意外。
这种令人耳目一新的事物一出现就给人类的固有思维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在比特币问世的至少5年内它都没有强有力的挑战者。在那段时间,尽管各种模仿甚至改进比特币的山寨币层出不穷,但无论是投机分子还是出于对技术热爱而参与数字货币的黑客们始终都把比特币视作首选的操作对象。而在这期间比特币价格的一路高涨使得越来越多非技术人员人和投机者开始关注它,参与它的投机和买卖。更重要的是,在这段时间内,人们惊奇地发现比特币的价格竟然涨幅惊人,如果持有者一直持有不卖,将会获得巨大的财富。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持有比特币”将能获得无法估量的收益。这样的思维方式和信条逐渐由圈内传播到圈外,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将比特币视作使用的工具而视为有价值的商品,这意味着比特币被赋予越来越浓厚的价值存储含义,它越来越像黄金。
这个过程一方面巩固和推升了比特币的价格,另一方面也使比特币逐渐从“转账交易”的工具升华为类似黄金那样“价值存储”的象征。在此后的发展中,比特币的这种象征意义在不断强化而它的“使用价值”却在不断弱化。
我把这个过程称为比特币的“符号化”过程:比特币逐渐脱离实际的使用价值而成为价值存储的符号。
一旦它成为符号,它在实际中的主要使用场景几乎就只剩两个:一个是市场上的买卖投机;另一个就是被投资者收藏起来“束之高阁”,待价而沽。
这种符号一旦在人们的潜意识中确立地位将很难被取代。
至此比特币也不再需要有多大的使用价值。性能差,转账费用高,效率低这些都丝毫无损于它作为价值存储的符号意义。
这就是为什么后来出现的诸多数字货币尽管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比比特币强很多的性能,但却无法取代它的原因:它们所有的改进都是在增强“使用价值”,而这恰恰是比特币不需要的。
即便后来横空出世了以太坊,它实际上挑战的也不是比特币,而是在“使用价值”方面横扫了众多山寨币。
大家通常会称比特币为“数字黄金”而称以太坊为“世界计算机”或“区块链的操作系统”。“黄金”“白银”指的是价值存储,而“计算机”“操作系统”指的是实际功用。这样的称谓实际上反映的就是大家潜意识中对这两个数字货币的真实定位。
说回前文谷歌的例子,无论是谷歌还是被它取代的雅虎等众多搜索引擎先驱,它们的价值始终都在使用价值。而使用价值是一定会随着新技术的出现被颠覆和革命的。所以未来只要出现更新的技术使得搜索的效率更高,速度更快,谷歌也会被淘汰。
在数字货币领域,同样也会出现更新的技术,但这些技术无论怎么改进,怎么创新,它们始终增强的都是“使用价值”而不是“存储价值”。这样的改进有可能创造出在技术和使用场景上颠覆以太坊的新兴币种(题外话:目前看,我也不认为有哪个潜在的数字货币可能颠覆以太坊,关于这个话题,我以后撰文详述),但依然挑战不了比特币“价值存储”的符号象征。
这是区块链技术给比特币带来的独一无二的属性,也是一个极其特殊的案例。
因此,从这个角度说,比特币作为“数字黄金”的地位将极难被撼动,更直观地说比特币的价格将极有可能永远都是数字货币的第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