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演讲逻辑
-
直接“活在当下”是个不恰当的建议;
-
28岁的时候,作者因为思考未来,“做正确的事才会让自己又赚钱又幸福”,进而做出了决定:“我们永远不要在容易和艰难之间选择,要在错误与正确之间选择。”
-
“想办法活在不久的未来”就能够超越绝大多数人
方法:(1)笃信逻辑;(2)用逻辑去判断明天会发生什么 -
“认为未来完全不可知的人是愚蠢的”例子,天气预报、教育
这部分证明,未来是可以预测的。 -
作者自己两个“活在未来”的例子
(1)自己判断创造比销售更有价值,后来事实也证明;
(2)比特币上的判断,“当时我认为这个东西的基本面,就是最终有多少人直接、间接使用,甚至有多少人关注都可能起很大作用”,就去买比特币,结果2013年比特币突破了100美元。
二、特别吸引我的句子
- **我笃信这个道理,于是就那么做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正确的结果渐渐展现。那么也就是说,在我想明白并开始笃信的那一刻,我已经某种程度上“活在未来”了,只不过,我的未来需要时间证明,而我需要要用行动与耐心等待早已经决定的结果最终落实。
**
三、个人思考(不局限于文章内容)
我一直在想“活在未来”到底是怎么样的,到底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已经算得上活在未来。
想来想去,这可能算一个判断标准,“有着逻辑基础的持之以恒”,因为想明白了这事儿做下去很重要,进而保持做不只是因为喜欢。
从这个角度,又会发现,“活在未来”本身也不是难事,比如,对于很多人来说,求神拜佛也常常是一件特别能“持之以恒”的事儿。他们也确实“活在未来”。只不过他们从来没有机会去认真对待自己的逻辑。
说到底,逻辑是个重要的东西,正确的逻辑是需要不断学习、思考,最终才可能打磨出来的东西。有了它,我们才更有可能活在 正确的 最应该活的 那个未来。
但“活在未来”又有一点,不能活得太远的未来,一方面,不确定因素占比剧增,准确率降低;另一方面,自己有可能熬不住。
因人而异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