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齐帆齐的书籍,尤其是这本《只做唯一的我,不做第二个谁》,我有了新的感受:治愈。
在文字中回忆童年,在童年里拾起快乐。
《只做唯一的我,不做第二个谁》是齐帆齐的成长记录,同时也是我的童年静子,很多被忽略的曾经,现在回忆起来,既美好又难得。
1
在书中,我看到一个活泼的齐帆齐形象,与伙伴玩耍、带着火把求学、打柴、织手套等等。
那些在当时看似在平常不过的日常,在现在的小孩身上,反而显得难能可贵,随便一说,很多小孩甚至听都没听说过。
书中有一句话触动到了我的心底:
“妈妈经常嘱咐我们别把篮子塞得太结实,不要和人家男孩比,她怕我们肩膀吃重,压得以后不长个子。”
真是好熟悉的话语,妈妈曾经和我说过。
小时候,我看着大人们挑水浇菜,一瓢瓢的水浇在菜根下,我觉得很是好玩。
我听到妈妈说地里的黄豆太旱了,旱到迟迟不开花,要浇点水才行。
听到这个消息,我自告奋勇就要拿着两个平日里洗衣粉的水桶,拿着扁担,二话不说就去挑水浇黄豆,看着自己一点点地把地里的黄豆浇湿,看着就很有成就感。
这时,妈妈一般会让我挑一两次就回去,说是水太重,压坏了,不长个子。
很熟悉的话语,承载着妈妈的关心,只是我在成长过程中慢慢忘记了。
齐帆齐说她的妈妈是一个家庭心特重的人,我想了想我妈妈,也是如此,比起其他只顾着赚钱的伯母,妈妈把更多时间都花在我们姐弟身上。
那些伯母们在孩子小的时候拼命赚钱,孩子不曾理会,现在出来工作十几年,赌博,欠债,家里还钱,如今全家赚钱,还是欠债十几万。
有时候我不禁感慨,生养的孩子不好,赚再多钱都只是一个数字。
2
齐帆齐冬天上学是带着火把,我上学的时候,我喜欢下雨可以打伞。
农村里的孩子,又或者广东里的孩子,很多都是靠抖着长大的。
读大学以前,我对羽绒服没有什么概念,小学、初中、高中,大家都是穿着只有薄薄一层的校服,学校的校服就像现在的工服,不保暖就是挡风。
天冷的时候,就在校服里面穿个一两件的毛衣,以前的冬天比现在冷很多。
小学冷的时候都是薄的厚的加起来穿四件衣服,到了初中就变成了三件,穿多一件都会觉得有点丢脸,到了高中,多数时候都是两件,剩下时间就靠缩着抖着度过。
说到小学,我最喜欢的还是下点毛毛雨,这样就有借口不骑自行车,又有伙伴陪着自己一起走路上学。
两三个伙伴一起,撑着雨伞,围成一个圈,大家裹挟着前行,还可以一直把手放在口袋里,相互取暖。
就算是独自一人行走,也可以打把伞,沿着田坎走,再打把伞,用来挡风,身子一下子暖和了不少。
冬天骑自行车出行,即使戴着手套,到了学校都要冻得僵硬,牙齿直打哆嗦,直到把手伸进口袋里暖和好一会,才能缓过来。
比起骑自行车,冬天走路上学不仅暖和,三两个伙伴一起结伴出行,既可以免除寒风的侵扰,又可以与伙伴说说笑笑,别有一番风趣。
当然,前提还是下点雨才好,下雨方好打伞,不然就会别人说是神经病,不下雨还打伞。不像现在,出门随时带着伞,也不觉得异样。
3
我还经历过摘野果吃,跟着伙伴们一起上山去摘捻子,直接拿着一个塑料袋出门,在山里边走边摘,边摘边吃,吃到饱了就摘进袋子里,带回家给家里人吃。
没有熟透的捻子吃多了还会便秘,尽管如此,还是放口大吃,吃到口里、舌头都是捻子的紫色。
童年的另一大趣事就是拍“公子”,这个俗称是用老家的方言直译过来,具体是什么名称,现在也无法考究。
就是一张很大的纸张里面,有很大个小小的图案,把那些图案分个剪下来,可以下注玩扑克牌,有点点像是小孩子里的“赌博”。
一般都是大一点的男孩坐庄,他们的本钱也多些,年纪小的孩子,不管男孩女孩,都可以参与,把“公子”放在自己面前,发上扑克牌,开牌,庄家赢了就可以把“公子”拿走,反之,就要赔给别人。
除了这些,还有掏鸟窝、捉青蛙、摘橄榄、偷甘蔗、被黄蜂蛰等等,那些随着岁月渐渐遗忘的事情,都是自己曾经走过的岁月。
与小时候的趣事相比,现在的小孩倒是显得比较单一,上次回家,不管大小,都围在一圈组队打游戏,看动画等,失去了自然的体验。
读《只做唯一的我,不做第二个谁》,像是一次旅途,带我回到了童年,回忆着那些往事,治愈了许多我曾经的遗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