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志读书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人类简史》读后笔记【1-14章】

读书笔记 |《人类简史》读后笔记【1-14章】

作者: 翟兆帅 | 来源:发表于2019-03-10 22:58 被阅读30次

    本书作者:尤瓦尔·赫拉利

    另著有《今日简史》、《未来简史》

    完成进度:14/20(共20章)

    第一部分观后

    人类简史揭示了人类从最早的智人时代开始经历了三次重要的革命: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和科学革命,站在了世界的巅峰,同时对世界,对环境生态甚至对自己开始造成深深的危机。

    第一部分主要讲的是认知革命,时间是在大约7万年前到1.2万年前,在这之前其实世界上还存在其他人种,其他人种也会使用工具、学习能力强,智人并不是很突出的,只是众多当中很平凡的一种。

    但经过了认知革命,智人开始展露头角。所谓认知革命,即智人出现了新的思维和沟通方式,可以进行复杂的交流,同时可以进行信息的留存和传递,这在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直接使智人领先于其他人种。

    通过认知革命,智人有了虚拟故事的能力,智人可以大规模的集结起来,做目标统一的事情。

    认知革命是历史从生物学中脱离独立存在的起点。

    智人的各种社会和心理特征从认知革命时期就开始塑造,当时出现了不同的宗教和社会文化结构,有些地区可能很平和,有些可能很动荡。

    相比于高速发展的智人,世界上的其他动物则是一场噩梦。随着智人的足迹扩展到世界各个角落,也带来了各地的不同动植物的灭绝,智人就是个生态的连环杀手。

    把人类称之为毁天灭地的洪水一点都不过分,洪水过后幸存的人只有人类自己和家禽了。

    《人类简史》第五章

    人类经历250万年的采集狩猎生活后,在大约一万年前进入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业时代。

    目前各学者比较赞同的观点是,农业是从全球不同地方同时扩散进行的,其中又以中东,中国,中美洲为主,原因是这几个地方的动植物更容易驯化。

    有学者说,农业革命带来了人类的大跃进,使人类免于风吹日淋之苦,食物获取更容易,人口大量增加,同时生活的更好。

    但作者的观点,实际上这是一个大骗局。不是人类驯化植物,而是被植物。人类开始花费更多精力在作物如麦子上,松土,施肥,驱虫,浇灌,但人的身体是演化出爬树追动物狩猎的,下地干活带来了大量的疾病,如椎间盘突出,关节炎等。

    同时,作物的成熟时间较长,人类必须定居在某地,变相的是被麦子驯化了。

    更严重的是,在农业革命前,人类采集各类果子,猎杀动物,每日食谱都不同,获得的营养充分均衡。开始农业革命后,主食就是各类作物,矿物质和维生素往往不足,带来营养不良症状。

    定居在某地也带来危害,采集时代碰到强大的对手一般可以躲避,而到了这时候,放弃土地就等于放弃了生命,因此,很多战争就在这土地的争夺之间爆发。

    农业革命带来了人口爆炸增长,但同时人类的身体素质也降到采集社会的新低。这里揭露了农业革命的本质,即是让更多的人以更糟糕的方式活下去。

    作者同时还以动物被驯化为例,人类会对驯化的动物施以更多的关心照顾,但失去了个人自由身体也受挫,把这层关系放到农业革命里也适用。人类被农业革命驯化,带来了一系列好处,但自由被限制,身体素质大不如前。

    对农业革命的学习,我们得到一个重要的结论,物种演化上的成功并不能代表个体的幸福。人类整体能力增加,个体苦痛会随之增长。

    《人类简史》第六章

    第六章开始讲述了农业革命是如何影响人类生活,并扩散到全球的。

    经过农业革命,绝大多数农民都开始住在永久聚落里,少数是游牧民族。人类聚居地的不断扩张,需要有一定的规则去统一管理,于是开启了人类用想象建构秩序的开端,。

    通过虚构故事的力量,开始出现宗教,城市,国家,人类开始大面积合作,到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人类合作最后都变成了压迫和剥削。

    为了不让人发现组织自己生活的种种秩序是想像,通常有三种原因:

    1.想象构建的秩序与真实的世界结合

    2.想象构建的秩序塑造了我们的欲望

    3.想象建构的秩序存在于人和人之间思想的连接

    《人类简史》第七章

    本章节,写了文字语言的产生和发展进程。

    如果说人类与其他动物的主要区别,文字语言肯定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之一。

    有了文字,文明得以延续。摆脱了之前只存在于基因里的种种行为,开始进行了积累,可以说我们的现在就是站在先祖智慧的基础上。

    文字如何来的呢?

    远古时代,人类通过想象构建了秩序,形成了大规模的群落组织,同时会出现大量的数据,如一个国家内土地的总量,今年农作物收成,税收,军备物资等等,国家要运作肯定会产生大量此类信息,但如何管理呢,仅靠大脑肯定是不行的。

    有以下三个重要原因:

    1.大脑容量有限,信息过于庞大,个人不能穷尽,

    2.人总有一死,信息传给下一个人也会有误差甚至中断,

    3.人类只习惯存储特定类型的信息,如为了生存狩猎者会存储该地的动植物地形和社会信息,但农业革命开始,社会复杂化,数字的信息存储更为重要,但人类基因并不擅长存储这块。

    基于以上,在公元3500年前,苏美尔人发明了一套数字处理系统,被称为“书写文字”,

    这是有记载可考的最早的采用实体符号存储信息的方式。最初只用来记录数据,后来不断演化,发展成为楔形文字。已经可以用来记录复杂的事情,国家可以发布政令,平民可以用来写信。

    再到后来,公元前2500年埃及出现了象形文字,公元前1200年中国,中美洲也出现了可以完整表意的文字。

    由此,以上为中心,完整的可以表达思想的文字开始四处扩散,文字也被开发出了更多用途,如写诗,写小说,预言,记录食谱等等。

    文明接着发展,来到9世纪,古印度发明的阿拉伯数字由阿拉伯人发扬光大到世界各地,成为了现代数学符号的基础,影响深远。

    再到现代,计算机使用的二进制语言开始改变世界,大有通过科技革命颠覆世界的趋势。

    《人类简史》第八章

    开篇用一句话就总结了农业革命后的几千年历史:人类的基因里没有大规模合作的生物本能,所有的合作如何维系?答案是人类创造出了由想象建构的秩序、发明了文字,以这两者补足我们基因中的不足。

    但由虚构的想象出现的秩序文明,从来没有完全正义的时候。

    美国《独立宣言》虽然讲人人生而自由,但只是针对男性白人,现在看来其实挺讽刺。

    如此还有,印度的种姓制度,资产阶级的财富等等。

    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大型人类社会能真正免除歧视,很难的一方面是恶性循环的表现。

    比如美国的黑人从最初农奴没有人权到近代歧视黑人再到现代社会进步避免歧视。但历史原因,黑人得不到好的教育和工作,从而使得人们认为黑人是有缺陷的,进而形成恶性影响。黑人被困在这里,领不到白领的工作,因为别人以为他们笨,但证明他们笨的是白领中很少有黑人。

    原本的历史偶然事件形成的阶级观念深厚。

    这里进一步说明大多数的社会政治阶级制度其实没有逻辑或生物学基础,只是历史偶然事件引起,再用虚构故事延续壮大。

    这里也探讨了男女的社会关系,为何现在女性没有在各处形成和男性一样的地位,不是简单的恶性循环理论。

    作者引入了三个理论,但都没有完全说明得出结论,还有待探讨。

    1.肌肉理论

    男性有身体优势,但历史上肌肉和社会权力成反比

    2.流氓理论

    男性的暴力倾向在远古时代即强于女性,后来控制民间社会,掌控军队有了更多权力,但基因里面女性其实更适合合作,安抚,更八面玲珑,更好的结果应该是女性领导军队

    3.父权基因理论

    男性需要竞争才可以得到女性受孕机会,所以时间长了,留下的都是有野心,积极好胜的男人,而女性生孩子后需要人照顾,基因选择留下的女人都是顺从接收他人照顾的人,但是,女人在需要外部协助时依赖男人,完全可以联合起来控制男人,而不是被男人控制。

    父权制度其实没有生物学上的基础,而是基于毫无根据的虚构概念,但他为何如此普遍难以撼动,还需要去探讨。

    《人类简史》第九章

    农业革命后人类社会规模变大且复杂,维系社会秩序的虚拟秩序更为完整。人类自出生以来就被各种各样的虚拟故事和概念环绕。

    这其实就是文化,不同地区有不同文化,同一文化维系着该地的发展。

    但文化也有限制,一个地方的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一种文化里也会有不同的矛盾。比如现代文化,强调自由与平等,但这两个本身就是一对矛盾综合体,保证了自由,就会侵犯其他人的平等,保证了平等,会侵犯他人的自由。

    这种矛盾不是特别大的缺点,因为有矛盾是必然的,这样反而会促进人类不断发展用用创意来解决这类问题。

    几千年来,全球各地的人类交流并不是很多,大部分地方是隔绝的,比如澳大利亚,格陵兰岛等等与外界完全隔绝,;而中国的战国时代,同时代的中美洲各类玛雅文明也没有冲突,对于他们而言其实就像是火星与木星一样。

    但近代以来,这种情况有了变化,从一个高纬度来看,世界的文明是不断趋同融合的。

    公元前10000年前,地球有数千个不同的文明,公元前2000年前,最多只剩两千个,公元1450年。更是急剧下降,接着大航海时代来临,世界进入全球化发展时代,地球一家越来越成为可能。

    看看现在的时代吧,我们已经有了全球的文化

    我们用着同一套地缘政治体系,世界划分为国际公认的不同国家;

    我们用着同一套经济制度体系,地球最远的角落也受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影响;

    我们用同一套的科学理论,基础的生物,物理,心理,数学的原理都是共通的。

    全球一家成为了可能,而最有可能促成这个成为可能的是三大秩序,分别是经济上的货币秩序,政治上的帝国秩序,宗教上的全球性宗教,类似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人类简史》第十章

    本章节围绕金钱展开。

    最早是没有金钱的概念的,人类通常是凭人情互相帮忙,后来发展出了以物易物,但组织的不断扩大,群落,国家的出现使得以前的方式无法满足大家物品使用的需求。

    金钱的概念被创造出来,这是发展的普遍规律,因为世界各地不同地方没有沟通。但不约而同的发展出了不同得到货币体系。

    这里有个金钱的概念,不论任何物品,只要是人类愿意使用、能够系统地代表其他物品的价值,以作为物品或服务交换,就符合了金钱的概念。它可以是任何东西,目前我们普遍形成了以纸币和硬币流通的形式,世界各地有不同货币,但基于国际统一的原则,有不同的汇率,现行货币体系全球通用。

    通过本章节也得到了一个小知识:全球目前金钱总额为60兆美元,但所有硬币和纸币加起来只有6兆美元。有9成以上的金钱实际上只是显示在计算机上的数字而已。想到了支付宝目前推行的无现金时代,相信未来实际纸币的数量会更少吧,未来甚至有可能完全被虚拟替代。

    金钱成为了世界共通的交易媒介,几乎任何东西都可以用钱交换,也渐渐发展出了复杂的商业网络以及蓬勃的市场经济。

    金钱是目前最有效最普遍的互信系统。这也是金钱的一大本质了,它其实是由国家上层面作为担保,可以正常交换。毕竟这本身只是人类虚构的一个概念,一张纸币本身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如果这个国家不稳定,那么金钱系统也会受到影响。

    金钱的另外一大作用是奠定了整个地球单一经济和政治的基础。

    金钱有两大原则,即万物可换,万众相信。

    带来了极多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即会影响所有事情都以金钱衡量,会伤害当地传统,亲密关系和人的价值,变得极为冷酷,变成没有人性的系统,世界成为巨大无情的市场。

    《人类简史》第11章

    本章节围绕着帝国的形成,帝国的影响,帝国的未来展开。

    首先帝国是什么,帝国有两个特征

    1.帝国必须统治着许多不同的民族,各自拥有不同文化和独立领土。

    2.帝国的疆域可以灵活调整,而且几乎可以无限扩张。

    以上特征使得帝国能在单一的政治架构下纳入多元的族群与生态区,让越来越多的人与地球融合为一。

    以前大家对于帝国常持负面评价,认为帝国制度不通,许多不同民族,统治起来没有效率,且能有效统治也是建立在不道德,或者血腥的镇压之下。

    但从历史的角度,以上都无法正确立论。帝国一直是过去2500年间全球最常见的政治形式,帝国政体也更稳定。种种历史表明,帝国时代是秩序和正义的黄金时代。

    来自帝国的影响有,帝国积极传播共同文化,与其他文化交融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得“他们”变成“我们”,直到现在,如有哪一方国家文化声称要脱离帝国的影响,除非毁灭自己,不然是没有办法的。

    历史上,几乎所有的帝国都建立在鲜血之上,并通过压制和战争来维系权力,然而也促成了文化的加速融合。

    地球上现在已经没有纯净的文化。

    而到了现代,一个全新的帝国正在形成,即全球帝国,它不受任何特定国家或民族管辖。而是由众多民族精英共通统治,并且是共同文化和利益的结合。在未来这个帝国将共通解决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如全球变暖等。

    《人类简史》第12章

    本章节围绕宗教展开。

    宗教被作者称为是除了金钱和帝国之外,第三种让人类统一的力量。

    世界的规则和秩序是想象的产物,所以也十分脆弱,社会规模越大,就会越脆弱。在历史当中,宗教让这有了超人类的合法性。

    宗教有两大基本要素

    1.认为世界有一种超人类的秩序,而且不是出于人类的想象或协议

    2.宗教会以秩序为基础,发展出它认为的有约束力的规范和价值观

    但不是所有宗教都可以让社会和政治秩序合法化,如果想扩散,还需要使得它信奉的超人类秩序有普世意义,不论时空都是真的,同时还必须坚定的将这个信念传播给大众。

    宗教从信仰来看,有三种,一种是信仰神灵如基督教,一种是信仰自然法则,也会有神灵但也遵守法则,如佛教,第三种是现代宗教,人文主义宗教,又分为:自由人文主义(崇尚个人自由),社会人文主义(崇尚集体主义),演化人文主义(人性可变,可进化可退化)

    尤其上面的演化人文主义,被纳粹利用,造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已被消灭,但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演化人文主义有了发展空间。

    《人类简史》第13章

    综合前面,商业经济,宗教,全球性将每个智人纳入了我们今天的全球世界,这中间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放大视野,许多小文化融入大文化最终形成全球单一文化是不可避免的结果。

    后面有可能会形成一种全新的全球性文化,但历史的选择不会是为了人类的利益,不一定会演变出对人类完全有益的文化。

    这里运用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文化就像寄生虫,人类就像宿主,文化不断在人类中间繁衍,传播,有时会牺牲这个人一生去守卫这种文化,甚至失去生命,而文化可以继续寄宿到其他人脑海里得以传播。

    历史总是从一个岔路走向另一个岔路,而具体原因往往不得而知。

    最重要的一次,是1500年,历史进入了科学革命时代,对人类产生深远影响。

    但其实这些是在人类视角,宏观上看,历史从不会在意个人,即使没有科学革命,没有基督教,没有金币,还是会继续发展下去。

    《人类简史》第14章(1)

    发现自己的无知

    这里进入第四部分科学革命,开篇一个很有意思的类比。一个西班牙人在公元1000年睡去,500年后醒来,四周的世界对于他还是很熟悉,但如果他1000年后醒来,可能会被吓坏,海里的铁疙瘩,天上飞的铁疙瘩等等,超出他的认知。

    这就是科学革命带来的突破,使得地球上的生命第一次突破大气层进入到月球。

    然而科学革命也带来了不好的地方,原子弹的出现,使得人类有了改变历史进程的能力,也有了结束历史进程的能力。

    科学之所以能一直持续发展,很大部分原因是国家层面在推动,科学发展可以带来能力,从而可以获得新的能源,同时又促进新的科学研究,形成一个回馈循环。

    《人类简史》第14章(2)

    #不知为不知#

    在介绍了我们的无知之后,开始进入科学研究领域。

    现代的科学有三大特点与以往不同

    1.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

    2.以观察和数学为中心

    3.取得新能力

    作者指出,科学革命不是知识的革命,而是无知的革命,真正让科学起步的伟大发现其实是,“人类对于最重要的问题其实毫无所知”。

    而对于古代而言,宗教是先假设世上所有知识已经被人或神所知。

    当时只有两类不知道,即个人不知道某件事,或者整个体系可能不知道的事,但这个只能说明该事情不重要,神或智者懒得通知。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限制了发展进步的机会。

    现代的科学,承认自己无知,使得比以前知识体系更有活力,具有弹性,也更具有求知欲,大幅度提高了人类理解世界如何运作的能力和创造新科技的能力。

    持续更新,欢迎与我交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 |《人类简史》读后笔记【1-14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prm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