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最近读书想明白的5条道理

最近读书想明白的5条道理

作者: 超叔成长笔记 | 来源:发表于2024-03-09 19:01 被阅读0次

    1、如果想要改变自己,前期一定会坚持做一些事。

    做这些事情的过程,看起来像是自律,实际上仅仅是自己的节奏而已。

    不要自律,而是要找到自己的节奏。

    为什么节奏这么重要呢?

    节奏,本质是一种习惯,一种潜意识里的行动。

    杜克大学曾经做过一项研究,一个人每天的动作行为,45%是来自习惯。

    这说明了习惯的重要。培养自己的习惯,只需要一开始去消耗意志力,到了后期变成习惯后,就不需要消耗了。

    所以,前期一定要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去做刻意练习。比如写作,每天找个固定时间,用番茄钟法,去给自己定时定量的做一件事。

    只有当你的形成一种规律性动作的时候,才能更好的激发状态和写作欲望。

    古典老师曾经讲过他的一个写作习惯。

    他每天早上起床后,先去烧水,水开后倒入杯子中,然后把自己的那种袋装的咖啡,用手轻轻一撕,咖啡撒到水杯里,接着用咖啡袋缓慢的搅拌咖啡。在这个过程大脑不断在酝酿一种写作情绪和思路。

    当这一切都完成后,写作的感觉就到位了,就可以一气呵成的去写作。

    其实这是一种心理暗示的做法,通过一种细小的动作,给自己的写作找一个心理依附。

    通过日复一日的重复,慢慢就形成了一种写作的状态。

    2、动机就是做事的念头和力量。如果一个人动机不足,说明是做事的念头和力量不足。

    为什么做事的念头不足呢,那只能说明,这件事没有对你自己的核心利益产生触动。

    就好比写作这件事,如果你本身并不是靠这个吃饭,不是靠这个谋生,仅仅是个锦上添花的事情,那肯定不会付出自己全部的努力的坚持去做。

    就好比,旧社会的艺人,都是靠自己的手艺吃饭,如果不去锤炼手艺,就意味着可能没有饭吃。因为触动了自己最核心的利益,所以学艺都是拼了命的学,不管任何的严寒酷暑。

    而现在的人学艺,更多是一种温饱之后追求的精神上的富足,肯定不像以前那样去用生命去学去练。

    所以,当一件事无法去触动你核心利益的时候,是肯定会出现动机不足的情况的。

    那应该如何让自己真正做起来呢?

    心理学上有个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讲的是人的动机或者叫心理压力,与工作难度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动机强度和工作效率之间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呈现倒U字型关系。

    也就是说,并不是动机越强,完成一件事的效率就越高。

    这个定律表明一个事实,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者动机过强,都会使得这项工作效率下降。

    在一个简单的任务中,工作效率会随着动机水平的提高而上升。而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开始下降。

    比如每天看1页数,这个任务非常简单,动机如果强烈一点,是很容易完成这项工作的。

    而如果每天看100页,那这个任务的难度就加大了,此时动机再提高,也都不一定能有效完成工作,相反会容易适得其反。

    又比如,每天写300-500字,这个任务很简单,稍微激励一下自己即可完成。

    但是如果每天写3000-5000字,那这个任务就有点大,如果一味提高动机水平,则会让自己产生焦虑、紧张、压力倍增等负面效果,从而导致工作效率下降。

    所以,在面对一项任务的时候,中度的动机水平,是可以改善工作效率的。

    那么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1)面对简单或者容易的工作或任务,把自己的动机水平提高,更有助于快速高效的完成工作。

    (2)面对一项复杂困难的工作或任务,则需要降低自己的动机水平,用一种放松的心态去面对,反而更容易做出成绩。

    所以,千万不要一味的去“鸡自己”,如果“鸡”的时机和方式不对,往往会适得其反。

    3、美国《赫芬顿邮报》曾经做过一个民意调查,向公众提出一些看似很离谱的观点,比如太阳围着地球转,高个子的人跑步容易缺氧,彩票是非常好的投资方式等,让他们去做判断。

    结果,每一条离谱的观点,都会有20%左右的人愿意去相信。

    这就是非常著名的“无知五分之一法则”,即任何荒唐可笑离谱的观念,全世界都会有20%的人去相信它。

    有些人的认知是出现了很大的障碍,他们原因相信自己看到的任何事,而不愿意页不想去做出任何判断。

    其实我们每个人身边都存在这种人。对于超出自己认知的事情,不是去求证和质疑,而是选择盲目相信,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

    所以说,对于我们无法看到的事,你没有能正确估计出事情本身的难度和自己的真实的能力,这是一种自我认知上的障碍。

    关于这一点,唯一且正确的措施就是,多读书,看接触事物,带着批判的思维去学习任何东西,不要看到风就是雨,不要看到一就是二。

    4、我们每个人每天的行为,大概有45%是在习惯的力量下支配的。

    也就是说,有时候你去写作或者读书,或者其他什么事,都不能完全地找到状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形成一种习惯。

    而要真正不费力地去做一件事,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尽量把它养成一个习惯,用习惯的力量去完成它。

    举个例子,关于写作,为什么你每天都不能很好很固定地去写作呢,亦或者可以做到每天写,但是很多时候都无法快速思考出一个观点。

    其实就是写作的习惯没有很好的养成,即所谓写作节奏没有把握好。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每天固定时间去做一件事,时间久了,到了那个时间点,大脑自然会支配你去做,而不过过多消耗意志力。

    那你可能会说,前期养习惯的过程比较痛苦。的确是这样,前期需要做大量刻意练习,需要投入自己很大的精力去做一件事。

    《微习惯》中曾经提到过,一个行为变成习惯的平均时间为66天,但是不同行为所需要的时间差距都很大,从18天到254天不等。

    所以,不要轻易相信所谓21天打卡即可养成习惯的说辞,更多是一种噱头。

    对于一些很简单的行为,比如起床后喝杯水,坚持21天或许可以成为习惯。

    但是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行为,比如每天早起做100个俯卧撑或者每天跑10公里,并不是坚持21天或者30天就可以做到。

    可能需要你坚持三个月甚至更多,才会成为一种习惯。

    所以,也就意味着,如果我们要解决写作节奏的问题,就要从非常小的一件事开始做起,通过拆解目标,变成一件件非常小的事,小的不用消耗意志力就可以完成,那么在复利效应的加持下,最终一定可以改变自己的行为。

    那具体怎么做呢?

    如果你一开始定的目标是每天完成好几千字高质量文章,这个显然是有一定难度,那可以变成先写自己的感悟,能写多少写多少,不给自己设限制。

    通过完成一件很小的事,去积累能量和信心,每天都如此坚持,最后肯定会拿到成绩。

    5、你明明想做事,但是就是不愿意行动。比如明明想早起,可是闹钟响了无数次,就是起不来,比如你想出去跑步,可是刚有这个念头就被自己打败了,等等诸如此类。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从自己减肥锻炼这件事上找找原因。

    曾经肥胖了十多年,今年突然就利用三个月的时间减掉了十几公斤,而且至今动力很足,为什么?

    原因就是我现在有非常强烈的想改变自己的动力,再核心一点,就是通过改变自己建立价值品牌,而去获得收益,改变自己的现状。

    也就是说,我决心减肥这件事的核心动力,是来自于对自我形象的维护。

    美国心理学家马丁·考温顿曾经提出过一个自我价值理论,这个理论提出,人天生就有一种维护自尊和自我价值观的需要,当一个人的自尊和自我价值观受到威胁时,他就会用各种措施去维护以保护并保持自己的价值观和能力感。

    这个理论告诉我们,如果当你自己的形象和价值受到威胁的时候,就会竭尽全力的去维护和保护它。

    这就是解释了我的减肥动力,我希望通过写作和减肥来改变自己,而我曾经在公共场合说过这个话,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我不得不硬撑着去完成它。

    所以,动机不足的核心原因就是,没有一个可以让你降低形象的威胁出现。

    那怎么去做到呢?

    很简单,就是适当公开自己将要做的事,通过公众监督的力量去“维护形象‘,让自己的动机变的足以支撑你的想法变成行动。

    然后结合微习惯的力量,通过不断完成很小的目标,给自己积累正向反馈,不断完成并超越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最近读书想明白的5条道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pru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