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洞见胜过一千个创意”-菲尔 杜森伯里 BBDO广告公司创始人
洞见,指明察;清楚地看到;
创意:创出新意,也指创出的新意与巧思。
这是一篇听书心得,书名《洞见》,作者:菲尔 杜森伯里(美)。讲书人是我最喜欢的成甲老师。
什么是洞见?为什么需要洞见?洞见能带来什么?
先讲一个故事:发生时间应该在90年代,英国国民健康局想要推出一个大规模的全民反吸烟计划,尤其是针对青少年日趋增加的吸烟率攀升的问题,计划通过公益广告的方式能够逆转这一趋势。但是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广告效果始终不好,没有造成有益的改变。这些广告有什么问题呢?因为广告沿袭了之前的套路,要么宣传吸烟有害健康,要么宣传吸烟方式并不酷,等等。对于青少年群体来说,健康根本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而吸烟作为一种标志自己与众不同的方式已深入人心,吸烟就是标榜自己的方式。因此,过往的宣传模式已经无法真正改变青少年对于吸烟的态度。
怎么办?
BBDO广告公司派出的一名项目调查员带着同样的问题开展了社会调查,她调查的方式就是在青少年聚集的餐厅,记录下来他们交流什么,谈什么,最在意什么?结果用了一个周的时间,这位女性调查员完成了自己的洞见。
通过调查发现,青少年,尤其是十几岁的年纪,最在意的是什么?外形,容貌。因此,对于这个群体,最有力的反烟宣传应该集中在吸烟会造成的容貌损伤,发黄的牙齿,难以掩盖的口臭等等。
结果,在这一洞见上开展的宣传极大的降低了青少年吸烟率。
我们再回到这个问题上。什么是洞见?洞见是清晰的看到。看到什么?看到事情的本质,看到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
真正的有价值的创意,一定是建立在那个真正的洞见之上。
天下的道理是相通的。想起之前提到过的,解决问题的正确的方法。当面对一个问题时,有创造性的解决当前问题并不是最佳选择。遇到问题,第一步是搞清楚遇到的是一个什么问题?只有真正搞清楚问题的本质,界定好这个问题,才能最有效的解决它。殊途同归,异曲同工。
因此,这个道理怎么强调都不过分。遇到问题,永远第一个要想到的,最重要的事情不是着手解决,而是对于问题的本质理解和清晰界定。
说这么热闹。如何获得洞见?
很简单,在故事中已经给出了方法。调查,基于事实的真实反映。这就是产生洞见的土壤。书中提到,这个方法如此之简单,以至于称之为调查都有点名不符实。洞见的获得就是在对于获得事实的基础上的深入观察和思考。
普通人可以获得洞见么?作为一名普通人,我笃信是可以的。每个人从自己角度出发产生的理解某种程度上都是独特的,都是和别人不同的。只要带着一双观察的眼睛,就会发现属于自己的独特洞见。
随着明白的道理越多,越发现朴实的道理才是智慧的来源,虽然看起来它朴实的像句废话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