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阵狂风暴雨就要来临,高加林幸运地赶在雨前头到了家。
暴雨来了,他的人生也改变了。
他痛苦地不知所以,把自己像蚕蛹一样包裹在被子里,又把被子搅扰的乱七八糟。
搅乱的被子和他的心情一样拧巴。
高加林当了三年的教师被下课了。
这意味着他要扛起锄头和村里人一样零距离地感受这片生养他的土地了。
不是他不热爱这片土地,只是他虽然生长在这里,但是他没干过农活啊。
高加林的老父亲老母亲拼尽全力供他读书,他也上进好学,但他们全班也没有一个人能考上大学!
高加林是幸运的。正赶上村里学校缺老师,高中毕业他就被安排去学校教书了。
幸运的降临确实值得人高兴,但幸运有时又像不幸安排来的探子。
这三年里,高加林虽然不是正式老师,但他也像国家干部一样穿着白衬衣,做着轻快的工作。
双手放下粉笔拿起钢笔,休息期间打打篮球,锻炼出一身魅力十足的肌肉。
然而,幸运的日子总是短暂的,不幸的时光却难熬的像一个世纪那么长。
三年的时光并没有给高加林并留下多少记忆,他只是觉得生活愉快的如行云流水、月光皎皎。
而这一个月的失业,却让他饱受折磨、痛苦不堪。内心的焦躁、挣扎就像万剑越过身体直接扎向他的心脏,而后时间被定格了。
一分钟就像一个月那么漫长。
尤其在黑暗里,他像失去了灵魂的躯壳,东撞一头西撞一头,以为自己走过了多少个世纪,其实不过是几个夜晚。
终于有一天,刺眼的光线把他叫醒了。
他掐指一算,自己就这么在床上纠纠缠缠一个月啦。
不能在这样下去了。村民们对处事不公的支书已经习以为常,对傲慢无礼的能人也见怪不怪,但是没有任何一个人会看得起好吃懒做的二流子啊。
高加林向生活低头了。他决定扛起锄头奔向“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图片
02
高加林准备第二天随村民们一起出山去挣公分。
然而父亲心疼他,让母亲蒸了一锅馒头叫他提到城里去卖。
虽然下地干活累,但是提着东西去城里叫卖,这种心理上的折磨更让他难羞愧难当。一是他羞于开口,二是万一碰到城里的高中同学怎么办?
越是怕啥越是来啥,三年不见的高中同学,而且是当年交往不错的女同学亚萍就在这一天碰上了加林。
亚萍是自由飞翔在高空的鸟儿,加林则是地上跑来跑去、与众不同的丑小鸭。
鸟儿想与丑小鸭玩耍,丑小鸭也想与鸟儿嬉戏翱翔,但由于身份的差距,都默默地按耐住了心中的那点星火。
加林知道亚萍是可望不可及的,所以他只是偶尔想起,翻篇就让自己忘掉。
本来就有巨大为难情绪的高加林提着一筐白面馍馍,到天黑了自然一个也没有卖出去。
他垂头丧气地随着夕阳、随着人流、提着比来时更沉重的馍馍往村里走。
也是这一天,他遇到了巧珍姑娘。
巧珍可不是和他偶遇,她已等他多时了。
巧珍帮他卖了馍馍,还帮他买了纸烟。
这一天里,这位美丽的、没有读过书的农村姑娘,一股脑地把对加林的爱慕全说了出来。
她的心酸、她的委屈、她热烈的爱,是那样楚楚动人。
高加林毫无准备,也不曾想到。
巧珍虽然是这一带十里八村的“盖满川”,长相最美又勤劳,但高加林从未对她动过半点心思,甚至没有多看过一眼。
巧珍与加林的差距,或许就像加林与亚萍的差距吧。
巧珍是美丽勤劳的农村姑娘。
加林是高中毕业的代课老师。
亚萍是城镇户口且是县城里广播电台的播音员。
巧珍和加林之间有文化隔阂有工作隔阂。
加林和亚萍之间有户口隔阂有工作隔阂。
生活不会是一帆风顺一切顺利的。一切都好的那是天堂。天堂再好不是也没人愿意去吗?
它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等着人们去解决,总给人们设置求而不得的难题,让人们心中痒痒的。
有时觉得生活这是在戏耍人们,然而,这或许也正是生活的乐趣吧。
原本一切是风平浪静的,因为谁都清楚自己的处境。
随着加林教师资格的被下课了,问题发生了变化。
也就是说他也要当农民了。
这个变化给了巧珍向加林表白的勇气与胆量。
巧珍还是那个巧珍,而加林的高度降低了。
对处在人生低谷的加林来说,巧珍的出现给了他情感上的慰藉。
巧珍用她那蜜一样的温柔不断地安抚着加林的创伤。心灵的伤口和肉体的疼痛。
加林很难说对巧珍是爱的,但巧珍的美丽、善良、温柔又不停地触动着他那颗有伤痛又躁动的心。
他和巧珍好了。
起初他痛苦不堪,因为他在自己还没有想好的时候就拥抱并亲吻了一个女孩,这对自己和对方都是不负责任的。
随着巧珍的关怀增多,他开始慢慢地享受爱情了。
虽然有时还会向往外面的天地,但加林更务实了。
图片
03
生活有时会给人设置困难,有时也也莫名奇妙给地人糖吃。而且常常把人甜的晕头转向。
加林在对自己未来不断憧憬、想象,但也不抱有任何希望的时候,他远在新疆当军官的叔叔转业回了家乡,当起了劳动局局长。
他叔父明确地表示不会帮他谋取任何一官半职,但他手下的人早已帮加林的正式工作办好了,户口已迁进了城里,工作是在报社。
图片
这一切,加林也不知是怎么回事,他做的只是填了一张表。
进了城里,在报社工作,这一切给了加林大显身手的机会。
他的优秀被这个城市见证,也被亚萍见证。
原本相安无事,但由于加林现在有了城镇户口,有了报社的工作,这一切给了亚萍表白加林的勇气与胆量。
加林认真考虑着亚萍和巧珍。
巧珍就是一个朴实的农村姑娘,一眼可以看到头。
而亚萍的父亲很快要回南京工作,如果跟亚萍在一起,未来又有无限种可能。
与此同时,加林比较了巧珍和亚萍的生活乐趣。
他和亚萍常常有说不完的话,讨论国际关系,讨论新能源,讨论意大利电影。
而与巧珍说的不是地里的事就是家畜的事,不是老人孩子的事就是乡里乡亲的事。
想到这里他已经做出了决定。
只是如何与巧珍提出分手有点让他感到尴尬。
毕竟巧珍在他最艰难的日子里给过他无限的温柔安慰与实在的帮助,他现在有了工作就与巧珍分手似乎有点抛弃她的意味。
如果巧珍认字,写一封信是最好的分手方式,可惜巧珍不认字。
最后加林还是选择当面说清楚,而后头也不回地奔跑着离开了。
巧珍没有纠缠,她说她知道会有这样一天。
这样一天的早早到来对巧珍来说或许是幸事,因为它就像一颗悬着的石头落地了。是好是坏,都踏实了。
加林与亚萍开始了新的恋情。
亚萍给加林换了行头,自己也重新烫了头发,两人罗曼蒂克地谈起了恋爱。
图片
他们有时骑着自行车,亚萍载着加林从城市中心穿堂而过;有时到河里游泳,然后带着墨镜躺在沙滩上晒日光浴;有时到东岗的山上散步,华灯初上手拉着手走在路灯下。
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是刺激的,高加林有时觉得生活多彩的让他眩晕,让他觉得不真实,然后他掐一子自己身上的肉,却又是真实的。
亚萍一家就要回南京了,亚萍也正在说服父亲帮加林安排工作。
而此时,加林被人举报了。
举报人说加林走后门,并掌握了确凿证据。
上级部门对此事非常重视,要严格处理。
他叔叔也打了两次电话给上级部门,要求一定把高加林退回去。
高加林换下了亚萍给他买的皮鞋,穿上了家里带来的布鞋,去找亚萍说分手。
他知道自己又和亚萍重新画上了不可逾越的鸿沟。
此时,他非常想念那个朴实的巧珍姑娘。
而他回到村里才知道,巧珍已经结婚了。
他惊讶于巧珍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结婚了。
他骂自己混账。
加林感到生活在戏耍他,而他却不敢想自己是否也曾戏耍过生活。
图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