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幼时,每当家里来客人,父母总会突然把我推到众人视线的焦点,示意我向客人问好和说几句好听的客套话。
那个时候,只要敢说话,便会得到大人们的欢心。
“这孩子不怕生,会说话,情商一定不低,将来肯定能有大出息!”
这虽然是客人们的恭维话,但随着长大成人,我逐渐意识到“高情商”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甚至会为了自己的“低情商”而感到忧郁烦恼甚至自我怀疑。
不少人认为会说话、懂人心便是所谓的情商高,是上天赐予某些人的天赋。而那些本身性格内向不愿意在说话方面下功夫的人,似乎注定是会走向“不成功”的结局。
他们甚至会搬出卡耐基曾说过的话:
“当今社会个人的成功,仅有一小部分取决于专业知识,而大部分取决于口才的艺术。”
诚然,这句话有它的道理。但我认为真正的高情商不仅仅和口才的好坏挂钩,更应该取决于以下两个方面。
01 无愧于他人,放弃消极沟通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会说话,正相反的是,我们常常有一肚子的话刚到嘴边,又生生地咽回去了。
比如说有这样一种情况,在和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对方偶尔会做出一些令我们感到不适的地方。
虽然我们很想向对方提出自己的意见,叫他不要再这样做了。但又因为顾及对方的感受,生怕说出来会惹出麻烦。
于是秉承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为了避免不知道会不会出现的矛盾,我们一忍再忍。
而毫不知情的对方依旧“得寸进尺”,让我们更加心塞。
这就是消极沟通。
因为对方根本不知道他究竟做了什么冒犯你的事,你和他之间的情感也没有因为你的退让而变得更好。
你不说出来,别人便永远无法理解你。你以为的大公无私的“退让”,只是在剥夺他人“退一步”的权力,仅仅是让你自己成为你心里的“好人”而已。
那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样的呢?
在《正向沟通》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了“WAC”模型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W(什么):你需要清楚地知道到底是什么让你感到不开心,具体明确地描述出对方令你感到不适的行为。但注意千万不要一上来就指责对方,尽量少提及负面情绪的词汇,单纯地描述事实就好。
A(要求):当双方都知道矛盾点在哪里的时候,就需要你提出你的要求。即你希望对方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应该做出的让步。这样对方也会思考,自己是否会接受这样的“退让”。
C(检查):在谈话的最后,一定要检查对方的态度。像“这样可以吗?”类似的询问是为了听到对方的肯定答复,也是为了确认双方都同意各退一步,没有其他意见。
这样有来有回,才是正确的沟通方式,也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正向沟通”。
不要做“默默无闻”的人,这样的做法并不能解决问题。当积攒下来的所有矛盾一齐爆发时,对方只会感到惶恐而奋起反击。
02 忠于自己,提高反脆弱力
有些时候,我们对一段人际关系中采取了积极的行动,但却得不到好的回馈结果。
甚至在解决问题的途中,还遭受到对方的指责、谩骂等各种无理取闹匪夷所思的行径。
在这样的关系中,我们得到的只能是无穷无尽的负能量,令我们身心俱疲。
因此,如果遇到这样蛮不讲理的人,趁早离他远远的吧!对自己负责,让自己开心,才是最厉害的高情商。
每个人都有自己交不下心来的人,不用逞强,也不要紧盯着一段带刺的感情不放。也许你们最初的时光很美好,但当沟通无效,心与心的距离无法在进一步时,还是及时止损才好。
不需要委屈自己来成就八面玲珑,找到与自己最合拍的伙伴难道不也是一种选择?
当然,在经历一段疲惫不堪满目疮痍的交往后,我们也有可能会拒绝和其他人产生联系。
万一再一次重蹈覆辙,被他人伤害了该怎么办?
《反脆弱力》里曾提到过:“脆弱的反义词不是坚韧,而是反脆弱。”
我们不应该把自己仅禁锢在一个圈子里,这个圈子里没有朋友,在另一方天地里说不定就会有理解我们的人。
我们可以定期学习一种新的技能,这样不仅能缓解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压力,还能开拓我们的人脉,让我们认识到更多有趣的灵魂。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明白,在一段感情中,我们不应该只计较得与失,还更应该看到我们所积累到的经验。
在和不同的人一次又一次的交往中,我们既不在心里腹诽别人,也能有勇气离开糟糕的人,坦坦荡荡行走在世间,就是所谓高情商的人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