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我们说到了改变的心理机制和本质,but,道理或许都懂,但真要开始也许依然无从下手。所以在第一大章节的后半部分,作者给出了行为改变的四个原则。(ps:第一原则有点难懂,但是后面的原则很有价值。)
第一个原则——重要假设的检验
虽然作者是中国人,不存在翻译偏误的问题。但是作者这一小节,说的重要假设这个概念还是不好理解。按照心理学常规知识,把假设改为信念应该更好理解。
荣格说:“当你的潜意识没有进入你的意识,那就是你的命运。”这句话如果没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基础,也许真的无法体会它的深刻。因为,对于普通人来说,意识不到的一概视为不存在。所以第一步就是要意识到你的信念,这是改变的基础。我们日常生活中虽然迫于外界压力,或者自我要求,希望去改掉坏脾气或者坏习惯,为什么往往失败而归呢?
就是这个道理,你不能意识到造成坏脾气或坏习惯的信念来源,哪怕外界给予的压力再大,能真正改变的人少之又少。
说了这么多,估计大家也云里雾里了,如果进一步阐述就更晕菜了。举个栗子,大家自悟一下。
作者有时候和朋友合作开展工作,偶尔会私下抱怨。抱怨的原因是:作者很少直接向别人提请求和需要,因为作者很怕别人拒绝,伤了面子和防止冲突及矛盾。可是,作者又有这样的需要。所以抱怨,就变成了折衷方案。
经过觉察,作者认为自己行为背后的信念:如果他直接表达不满,说明他很苛刻,别人就不会喜欢他;如果他直接提要求,别人很可能会拒绝,就会引发冲突。
觉察到自己的信念之后,作者给自己设计了一个行为测验:直接提出要求,而不是在背后抱怨。
后来,作者做一期节目,感觉节目名字起的有点浮夸,但是工作人员不同意修改。作者多次沟通,最终得到主编重视,满足了他的要求。
以上这个案例,可以诠释作者这一部分的理论。简单的说,遇到想要改变的问题,首先觉察自己行为背后的信念,然后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新行为,不断测试改进。
第二个原则——小步子原理
小步子原理简单来说,就是在改变的路上迈出小小的一步,获得一个小小的成功。让每一次的小成功,成为下一次改变的基础。小成功能够让大象体会到改变的好处,也会塑造一种希望感,让大象相信改变是可能的,并促使大象不断迈开步伐。
可问题是,成功总是在行动之后。我们要先有行动,才可能获得好结果。怎么才能让大象迈开第一步呢?
作者用到的办法就是“奇迹提问”,所谓奇迹提问,就是先假设有个奇迹发生,你想要的改变发生了,你的愿望达成了。那么回过头来看,开始的第一步是什么?
因为在改变的过程中,往前看和往回看,所看到的东西经常会不一样。往前看,你会看到困难;往回看,你会看到方法和路径。
所以这个原则,就是利用奇迹提问,找到第一个小小的改变,并让它实现。举个栗子:
一个低迷颓废的大四学生,整体窝在宿舍打游戏,饭也不出去吃,学也不上,自己也认为肯定不能毕业了。
作者问他:“假如奇迹出现了,你真的顺利毕业了,你迈出的第一步是什么?”
他想了想说:“那我至少要让自己的作息正常起来,要按时去食堂吃饭吧。”
这个案例,最终男主角在去食堂吃饭的时候,遇到另外一个同学,对方约他一起去图书馆复习,他也同意了,故事由此改写。
那么这个案例,通过奇迹提问,每天按时去食堂吃饭,就是针对他心理免疫系统的小小一步。
用“奇迹提问”的方法,找到第一个小小的改变,并让它实现,这种策略就叫做“小步子原理”。小步子原理”的核心,是让你专注到当下你能做的事情上。至于这个事情能不能带来你想要的结果,这不是你能控制的。因此,也不需要你去关注。
不要去想未来太过巨大的任务,而专注于你眼前能做的一小步,并把它做好。因为只有这样,大象才会迈开步伐。改变的过程就是这样。我们心里有目的地,可是在行动上,却只能看清脚下。也许有一天回过头,你会发现,走着走着,自己已经走得很远了。
第三个原则——养育“环境场”
先不解释概念,我们来说说平时的感受。在某一些地方我们会努力工作,而在另一些地方我们会懈怠;在一些地方我们会沉默不语,而在另一些地方我们会滔滔不绝。为什么?
在作者看来,因为“场”的不同!那么“场”是什么?
“场”就是你在一个空间里的做事习惯,习惯会形成稳定的心理预期,进而又会巩固习惯的行为。你在这个空间里做的事情越纯粹、越持久,这个空间“场”的力量就越大。“场”其实是包含大量行为线索的环境,这些行为线索会刺激你做出特定的行为。“场”也是我们心中的一个关于“空间功能”的假设,就像到了寝室你就想睡觉,到了办公室自然想工作,而到了餐厅自然想吃饭一样。
所以,按照这个原理,可以对我们所处的环境分区,并且对你需要的特定区域进行线索强化。比如,进入书房,就做学习读书的事情,不要在里面打游戏追剧,这样会破坏场的力量,打游戏或者追剧就去别的地方。如果能在这个“场”里贴些激励自己的话,作为“场”的边界和线索,那就更有帮助了。
作者这个关于“场”的描述,我还是非常认同的,而且也是深有感悟。虽然用文字来描述显得毫不起眼,但是如果用心体会,确实“场”无处不在。
为什么有些家庭,见面总是鸡飞狗跳,而有的家庭则是风和日丽呢?还是“场”的问题,如果大家见面就掐,那么这个家里面,留下了太多互掐的线索,进而把这个家打造成了互掐的“环境场”。对于这种情况,作者经常建议一些疏远的夫妻,能在固定的时间,找一个固定的地点,做一些深入的沟通和交流。
其实,生活中“场”无处不在,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亲子和夫妻关系,都有“场”的存在。在我看来,如果能够悟懂这一点,对自我成长的帮助,也许就很大了。
前面我们说了,可以打造一个自己需要的“场”。接下来看看“场”的力量来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强化“场”的能量。
“场”力量来自哪里?
“场”的第一个来源: 别人在这个空间里的行为。”例如图书馆,大家都在埋头学习,自然场的力量暗示你学习。
“场”的第二个力量来源: 你以前在这个空间里的行为。
所以,根据上面的理论,如果想要打造一个强大的“场”,首先要把自己想要改变的行为,放到一个固定的空间里去做。另外,也可以加入一些便于识别的线索。最后,就是在这个空间里重复你的行为。
第四个原则——情感激发
经常有人说:知道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原因是,作为理智的骑象人和作为情感的大象,都有各自的主张,可大象的力量要大得多。所以骑象人干着急没用,大象不动,你也没办法。
我们总是习惯用自责的方式来给自己压力,觉得这样能促成进步和改变。
但是每次面临改变的时候,我们都会分裂成两个自我:一个上进、正义的自我,一个堕落、邪恶的自我。上进的自我总是责备那个堕落的自我,而堕落的自我,经常会无地自容,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焦虑和内疚就这么产生了。
但是自责和内疚带不来改变,原因在于:很多你想改变的应对方式,比如:吸烟、乱吃东西、拖延,就是为了应对焦虑和压力而产生的。现在,内疚和自责增加了你的焦虑和压力,那你会用什么办法处理它们呢?当然还是吸烟、乱吃东西、拖延这些老方法了。
所以,越是自责,你就越容易放纵自己。这就陷入“放纵——自责——更严重地放纵”的恶性循环。
这么说,岂不是无解了?
在作者看来,改变需要情感的触动,如果没有情感认同,就不会有改变的发生。大象既容易被焦虑、恐惧这样的消极情感触动,也容易被爱、怜悯、同情、忠诚这样的积极情感触动。
如果用焦虑、恐惧、内疚的情绪来激励大象,大象只会焦虑烦躁地在原地打转。更何况,内疚和自责还会降低你的自尊,让你觉得自己懒惰、一事无成,进而破罐子破摔。
所以,作者给出的办法就是情感激发。当然这个概念说起来非常的抽象,我们还是举个栗子,更为直观。
一个叫欧阳的女生,是一个在生活中喜欢和别人比较的人,总是觉得同事很聪明,而自己很差。
经过较长时间的心理治疗也没有起色,但是有一天,她回忆起了自己的童年。
她从小的大院力,还有两个同龄女孩,都很漂亮乖巧,而她觉得自己长得一般。三个孩子的妈妈,经常会聚在一起讨论孩子。妈妈们是在暗暗较劲,而她的妈妈,又是一个好胜心很重的人。
每周六,她们三个人都会一起去学弹钢琴,三个妈妈则在旁边对她们品头论足。
有一天,她的琴没弹好,错了好几个音,妈妈非常生气。以前,都是妈妈骑自行车接送她,那天天很冷,妈妈把她从自行车后座放下来,自己骑着自行车往前走,她就在后面一边哭,一边追。
说起这一段,她委屈地哭了。
她说:“从那以后,我就特别害怕去学钢琴。每次去那边,我都觉得,这三个妈妈就像三个将军在那边指挥坐镇。我们像是三个小兵,在前面战战兢兢地奋力杀敌。”
作者问她:“现在你已经长大了。如果你是自己的妈妈,你会让自己参与这样的战争吗?
她说:“我绝对不会。”
作者说:“可是你现在就在让自己参加啊,只不过战场不一样了而已。”
她沉默了。
从那以后,每次遇到想跟同事比较的时候,她都会跟自己说:不要再参加这个愚蠢的战争了。
所以你看,长期的心理治疗进展缓慢。但是,被情感激发之后,改变就更加自动自发了。
以上就是关于行为改变的四个原则,下一篇我会带你了解你的思维系统,告诉你如何让心智变得更成熟,以及作者交给我们的成长型思维工具。敬请期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