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优点
1.大多数学生高考意识强,发展趋势较好,对基本原理、重要观点等主干知识掌握比较好。
2.大多数学生审题能力,特别是分析设问和解读材料的能力有较大提高。
3.大多数学生思路清晰,要点全面,分析深入,时政要点用的准确,对国家政策有较深入的理解。
二、主要问题
1.部分学生对重要原理掌握不扎实,不全面,易错易混点区分不清。例如,“20题(2)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的知识,谈谈你对汉字繁简之争的认识。”学生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主体差异性”混淆。
2.部分学生审题不到位,对评析类试题不能找准找全辩点,丢分较重。例如,在回答17题(2)时,学生仅仅围绕“政治权利”进行分析,不能从公民的政治参与的基本要求进行全面分析。
3.大部分学生对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原文的理解不透彻,不能运用准确的哲学原理进行分析。例如,在回答19题时,原理找不准,分析不透彻。
4.部分学生答题规范意识不强,不能规范使用专业术语和序号,卷面不整洁、书写不规范、错别字较多。
三、教学建议
1.夯实基础,打牢原理,课本基础反复强调反复检查。高考题都是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考查,如果基础都不牢固,谈不上变形,谈不上灵活,教学中应立足课本,狠抓基础,永不动摇。
2.学生阅读材料能力差,不能找准材料关键词,思路局限,转化原理能力差,答非所问或者想问题不全面,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读材料运用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
3.针对学生思路局限,想问题片面的问题,在教学中要注意开阔学生视野,将时政热点贯穿在讲课中,运用原理多角度分析。
4.多研究高考题,多练习高考题,并对其进行变形训练做好小题大做,加大评析类等重点题型的专项突破与变式训练,培养学生运用学科知识辩证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