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志愿旅行,选择在了东欧的一个国家,立陶宛。之所以选择它,原因之一是它在东欧,是我还没有涉足但又向往的区域,再者,或许因为它有一个很好听的中文名字。幸运的是,我也成功申请了项目。
出发之前,我对立陶宛的了解并不多。篮球,东欧,波羅的海,自杀率高,还有它北纬54度的位置,有着对于一个生活在北纬23度的南方人而言并不是那么容易适应的气候。
立陶宛考那斯城堡濒临波罗的海,立陶宛风大,很冷。走在大街上的人们总是轻易的就被冻得耳朵发红,似乎怎么都抵挡不了的寒风,入侵的寒气,让我们所有的EPs在到达的第一周都或轻或重的出现了感冒的征兆,但也很快克服恢复到健康状态。
我们的住所,我想,是超乎我预料的豪华。一栋在老城中心附近的独立房子,两层楼,配备多个房间,厨房,基本上生活所需的设施都有,大大的落地窗外是堆积厚厚的白雪。有一次,我们想在外面堆雪人,可惜雪太稀并不能塑形,而手却快要冻僵了。
当地饺子 甜菜汤像项目说明的那样,我们的午餐由当地学校承包,于是我们有机会享用当地食堂,与学生共同进餐,最重要的是品尝到最地道的当地食物。他们的主食如上图,还有猪扒,pizza,土豆泥等供学生们选择,就是没有米饭!学校里面他们每周吃的东西几乎都是一样的,我们也由一开始的抗拒变成慢慢习惯了。
当然,我们不会仅仅满足于吃那么几样事物。空闲时间较多的时候,我们会去附近的超市买各种各样的食材回到房子里自己下厨,这样还可以尝到其他国家的伙伴们做的食物,也大大的节省了我们的生活开支。
休闲娱乐这是在当地AKROPOLICS的一个休闲运动中心,在那里,我第一次学溜冰,很开心虽然被摔得很惨。第一次打保龄,并不像我想得那么有趣,因为当你重复做同一个动作时就会产生厌倦的情绪。还有第一次蹦床,说是蹦床,我觉得更像小时候在大商场玩的波波池。
跟我们一起玩的,除了其他ep外还有两个学生。一个来自孤儿院(当地的孤儿院并不是都是孤儿,大部分是父母没有条件或者资格抚养他们的儿童),她看起来特别开朗,另外一个则是我的学生,我们二对一的课堂让我们很快就互相了解,玩到一起也是特别的融洽,他会在下课之后带我们去走走自由大道,给我们讲讲当地的景点。通过它,我更快地了解到了当地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方式,以及初步接触到了当地青少年的心里诉求,他们的喜好等等,深刻地感受到了生活方式与文化的差异。
而我的工作,则是在当地的学校里教小朋友们中文及中国文化,事实证明,我们深知熟悉的东西却是很难像他们传达,一部分源于语言上的障碍,而另一部源于我们自身的文化储备的缺失。但这些都是我们要去改进的地方,于是我们认真的备课,上网寻找合适的视频,这样会利于我们的教学。
当然枯燥的语言学习也是需要一些东西去调剂的。因此,我们在课上教他们唱中国的儿歌。我们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虽然他们的感触可能并没有我们来的深刻。在那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中国的新年歌,录下他们的视频发给在国内的朋友。不得不说,当听到他们别扭的唱着中文歌的时候,是很感动的,就好像自己的付出自己的初衷在那一刻被很好的诠释了一般。
一个月与学生们的相处,到最后离别并没有多么刻骨铭心。因为我们错过了,遗憾地被临时通知是最后一天上课的时候我们只有一个班的课程了,匆匆忙忙的找到了我们上课的翻译,然后送上我们的小礼品,匆忙到甚至没有留下一张我们的合照,也没有来得及告诉另外一个班的孩子我们要走了,甚是遗憾。幸好,我们跟一群小朋友说了goodbye,当听见他们say no的时候真的会有想要留下来的冲动,虽然自己也清楚我们很快就会淡化在他们的记忆中。
离别的伤感,在之后为期10天的旅行中被渐渐冲淡。那10天,我们踏过德国瑞士与奥地利,一起去感受不一样的风情。
回国之后,时常会想起在那里的日子,想起远在各地的小伙伴们,甚是怀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