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先看,书中的文字表达的是什么呢?
可以分几类:
一是人的思想观点,人的态度与价值观。
二是人的情感情绪感受。
第三个表达的是关于这个世界、社会、生活、人生的事实,反映事实,描述事实与现象。
二,搞清楚文字的类型,再来看这些文字是怎么来的?
前人的思想,文化,理想,其实都是他们的经历与体验,所产生的想法与感悟。
这种感悟来自他们的经历,然后在他们头脑中与他们已有的一些思想、文化知识一碰撞,于是又创造出来的一种新的思想感悟。
也就是读书,读历史,读别人写的思想观点,相当于间接的,去体验他们经历过的事,去接受前人所知道的知识。
只是,如果一个人本身没有一定的思想知识与文化的积累,那么刚开始读别人的书就会很累,因为自己的思想仓库空空的,很难与作者有共同的思想体验,能够与作者同频,或跟上节奏,那么也就难以从读书中得到升华。
三,我们要如何看待书中的表达,特别是思想观点之类的?
思想、理想、文化都不是现实,而是对现实的总结和升华。是对现实中发生的事实、规律的总结与归纳提炼,从而形成的理论。
理论,跟现实是有差距的,不等于事实。因为理论虽然是规律的高度浓缩,但它受着时间、人物、地点环境的影响,这些客观因素一变,理论可能就不适用。
为什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因要结合当下的事实,才能选择合适的思想策略。
为什么要有调查才有发言权,就是因为对客观现实都不了解清楚,那么就发现不了问题,也就是没有看清当下的事实。
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做人做事上谁说的再好都没有用,自己试一试就知道了。
所以我们人类在头脑中塑造了一个虚拟的精神思想世界,身体却又活在物质的现实世界中。什么是真,什么是假?是头脑所想的是真,还是看到听到的是真?只有去行动检验才能知道。
四,读书的本质是什么呢?
读书的表象为了学习知识,思想,文化。
但文化,思想,它们不是真理,而只是一种信仰,思想文化越深厚,内在感觉信念越强,因为这些文化是前人的智慧结晶,当我们相信的时候,其实在自己背后,有那些无数先人的经验支撑着这份信念,所以内心就会无所惧,总是满怀希望。
思想文化缺乏了,就容易对很多事感到无解,没有方向而怀疑自己的每一步,容易急功近利,追求快速的成果。显得缺乏文化底蕴。
所以,书读多的好处明显,书读少的麻烦也明显。但若问,书读多的坏处有没有?也有!
因为读书这个过程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今天给孩子们起头: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其实人生的就像那万里路途。
读万卷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行万里路,在这条人生路上不迷路,不迷失方向,能走得更远,到达自己想去的地方。
如果书读多了,走得少了,那也是个严重的问题。全活在理论里,对现实一知半解,脱离实际。
所以现在我终于没有了那么多的知识与读书焦虑。书不再是目标,只是一种方式,而把自己的路走的更远,才是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