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整理自本人在一次社团分享会中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大众对互联网行业的认知
之前我在社团招新面试时,我问很多人,你为什么填报计算机相关专业,很多人都回答说
计算机好找工作
计算机行业高薪
···等等
大家都似乎这么想,这似乎也没什么问题。
就这样,广大互联网从业者经常被贴上这三个标签
大众对互联网的认知.jpg钱多
人傻
*的早
可你有没有想过,确实如此吗?
真实情况?
真实情况.jpg不只有你盯着互联网,还有更多的人盯着互联网。行业内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
近期的国际形式,我想大家都有所了解。这种形势下,有媒体爆出了大厂缩招,小厂直接跑路的消息。你想想,一个萝卜一个坑,这种形式下,留给你的坑在哪里呢?
也许你认为这是媒体的炒作,自己可以不去理会。大学里只要躺四年,混个毕业证,就有公司要我了。
但假如这确实是真的,你又该怎么去面对呢?
我想,无论这些是不是真的,自己都应该有一种危机意识,做最好的准备,面对最坏的结果。
如何面对
如何面对.jpg关于如何面对,我想你要关键思考这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大学究竟学什么?和那些培训转行的有什么区别?和他们相比有什么优势劣势?我认为,大学就是大量的自学,而不仅仅是老师教你什么你就学什么(当然,老师教你的你也要掌握)。大学本科教育相较于外面的培训又怎样呢?形象地打个比方,大学教育教的是有关某一学科的一个面(也就是有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而外面培训更偏向于某一个点(通常是某一应用领域)。大学讲面,不会挖掘太深;培训讲点,自然深刻。培训可以速成,学完就可以干活;大学学完呢?你可能去企业里什么都不会,都要从零开始学。真的是从零开始吗?大学到底给你提供了什么?我想是一种计算思维的培养,系统体系的认知。这些会给你今后的职业成长提供便利。而培训班出来的呢?可能一段时间他学的技术过时了,为了转变,他又去培训班回炉了。这回炉的金钱成本和时间成本会严重拖慢其职业成长与转变。
第二个问题,你自己到底是谁?大学之前的教育,都是同质化教育,你和别人总体来说没什么两样。但到了大学,你应该好好思考自己的个性,怎么充分利用自己的个性,从周围的群体脱颖而出。举个例子吧,十分贴近我们。之前我们招新面试要求大家填写面试表,里面有一项是自我介绍。我看到很多自我介绍都差不多。如果让这些人面试都通过,那人太多了。随便挑一个又有失公平,所以只能将他们都丢掉。你如果不清楚自己的个性,以后的自我介绍会十分吃亏,我希望大家可以花时间仔细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你究竟想做什么?当下,最靠近我们的,便是自己大学毕业后的工作去向。你想做什么呢?我希望你能够在上一个问题的基础上,找到自己的优势和兴趣点,去契合某一具体的计算机应用领域。如果你未来的工作是自己热爱的,那么每天都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又能养活自己,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我的建议
我的建议.jpg针对大家,我给出如下三点建议:
- 关注互联网各类资讯,保持信息敏感。
- 在广泛的尝试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 切中兴趣点,深入挖掘,高筑自己的技术墙,拒绝“同质化”
第一,关注资讯,保持信息敏感,就可能让你发现新的机会。你去关注一下,最近大厂和各类风投机构往互联网哪个方向砸钱,那里极可能会有新的机遇。你也许不清楚自己的个性,也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里,那么你就可以尝试在课余时间跟着这些风口学习相关知识,并且寻找机会实践。
第二,在广泛的尝试中,你肯定会对自己有全新的认识,找到与自己灵魂契合的兴趣点。那么究竟到什么程度才叫“灵魂契合”?举个我自己的例子吧。我做一件事情时,会打开网易云音乐,插上耳机,播放自己喜欢的歌单。在这样一种状态,我只感到我和眼前要处理的事物,耳边的音乐若隐若现,周围仿佛没有任何东西打扰我,对时间和空间的感知也会降到最低。这种状态我便称它为“灵魂契合”,此时手头的事情也一定会是与自己“灵魂契合”的兴趣点。
第三,如果你找到这个兴趣点,一定不要让它溜走,以此为突破口,深入挖掘,形成自己独特的技术墙。你要永远知道,你不是工厂量产的千篇一律的螺丝钉,你就是这个世界唯一的绝版!
P.S.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不错,欢迎点赞,转发。如果你想进一步和我交流,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关注方式:打开微信,搜索
CosmosNing
即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