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学习一门编程语言还要先学习计算机基础?
— 只有知道计算机能做什么,才能编写出合理的程序。
二、为什么要学习python?
— 掌握能和计算机沟通的语言。
假设现在有小明和小王两个人。其中,小明是一个中国人,小王是一个英国人。如果这时你想要和小明交流,那么你就得会中文,同样,如果你想要和小王交流,那你就得会英语。和计算机交流也一样,如果想要和计算机交流,那么就必须掌握只少一门编程语言。(PS:Python就是一种编程语言)
计算机的发展过程(数学角度)
1、小朋友数手指。
小朋友就可以看成最早的计算机。其中手指就是硬件部分,思维就是软件部分。
2、算盘发明。
相当于升级了硬件。
3、发明二进制,改变了原先的规则(软件部分)。
莱布尼兹通过观察中国的“八卦图”而受到了启发,决定用‘1’和‘0’来表示两种元素。将两种元素排列组合后用来表示不同的状态(计算机的底层都是0和1表示的)。
4、在提花纺织机中加入了卡片。
人们希望机器能听人的话,按人的意愿去干事。于是就设计了一种有图案的卡片,并且改良了提花纺织机,让它可以按照给出的卡片上的图案来纺织。(编程由此而来)
5、巴贝奇希望方便数学运算而制作了“差分机”。
差分机有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齿轮式的“存储室”(仓库),第二部分是“运算室”(作坊),第三部分没有命名,但其实是一个“控制器”。
6、艾肯与IBM公司合作设计出了计算机“马克1号-MarkⅠ”。
艾肯继承巴贝奇的思想,用继电器替换了齿轮。比起巴贝奇基于齿轮实现的‘差分机’,‘马克1号’速度要比‘差分机’快得多了。计算机在这是就又得到了优化。
另外在‘马克1号’的研究期间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话说有一天霍波博士在调试程序的时候,系统出现了故障,于是她拆开继电器检查,然后就发现有只飞蛾被夹扁在触电中间,从而“卡”住了机器的运行。那时霍波就诙谐地把程序的故障称为了“臭虫”(Bug),这后来也成为计算机领域的专业行话。
7、电子数学积分计算机发明。
二战时期,美国向日本投掷的第二颗原子弹原目标应该是东京,但是因为计算不精确,导致原子弹在投掷过程中发生了偏差,最后投掷到了长崎。美国为了让计算更加精确,组织科学研究团队开始研制计算机,这台计算机最后于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了。这台计算机使用了17840支电子管,大小为80英尺×8英尺,重达28t(吨),非常的大,而且这台计算机运作起来还十分耗电,‘跑’一次就能让整个费城的灯都暗一次。
计算机的构成
计算机最重要的就是两块:硬件和软件。其中软件就好比人的精神,计算机就好比肉体,精神是控制肉体干事情的。所以软件就是控制计算机干事情的。
1、计算机的硬件系统。(肉体)
由五大部分组成,分别是: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①输入设备------公司老板(下达任务)
②控制器--------主管(负责接收与发送任务)
③运算器--------员工(处理工件)
④存储器--------仓库(存储工件)
⑤输出设备------送货员(运送工件)
★CPU(中央处理器)。
中央处理器由‘控制器’和‘运算器’组成,可以当成是一个工厂。频率越高,速度最快。
CPU的速度比内存还快,按理说CPU每次处理完数据之后还要等内存,为了解决这段时间差,CPU中又加入了一个缓存器,目的就是为了让CPU连续的工作。
CPU+内存就相当于我们的大脑
★存储器。
内存
最早的时候就是内存,内存是基于电流的方式工作的,供电的时候才能运作,停电就不可用了,临时存储的数据也会清空。它的速度比硬盘的速度快得多。此外,内存又能分成ROM和RAM两种。ROM是只读内存,RAM是随机内存。
我们发现买回来的内存,说是有8G,但是查看之后却只有7.88G(举个栗子),实际上就是被ROM分去了一部分,大小其实就是系统软件(操作系统)的大小,只要计算机一开机,主板上的‘bios电源’下的程序就会执行,它的作用就是找到系统软件在磁盘上的位置,然后让内存读取。所以在开机前,内存就被分去了一小部分,这一部分是不可改变的。 而RAM是才是我们可用的部分。
硬盘
后来又有了硬盘(机械硬盘)(类似于老上海的黑胶唱片),硬盘是基于磁来工作的。它是由两块磁性盘片和机械臂组成的,机械臂上的磁头一圈一圈的在磁道内存储数据。但是机械硬盘不稳定,如果硬盘摔了一下,机械手臂可能就振偏了,这个时候就数据就很容易没了(如果计算机突然断电也会对机械硬盘造成损伤)。实际上硬盘只要一使用就会有损伤。现在又有了固态硬盘,固态硬盘总体来说要比机械硬盘好,固态硬盘是电子存储芯片阵列而成的存储器,可以达到‘闪存’的效果,但是成本比较高,类似于U盘技术。机械硬盘有风扇之类的东西,而固态硬盘没有,因此固态硬盘相对来说显得小一点,但是固态硬盘的价格高,相比同价格的机械硬盘来说容量小。另外还有一个液态硬盘, 液态硬盘实际上 就是机械硬盘,不同之处是它是将马达的滚珠替换成了油膜,减少磨损。
虽然机械硬盘和内存都可以存储数据,但是差别还是挺大的,机械硬盘虽然也需要通电才能使用,但其实机械硬盘是通过电驱动盘片转动来实现的,它运作的速度和内存的速度没法比。再快的机械硬盘也快不过内存。
2、计算机的软件系统(略)。(精神)
★系统软件(就是操作系统OS)
控制硬件的运行。常见的有Windows、Linux
★应用软件(包含别人写好的和自己写好的)
eg:QQ、微信
数据的概念
数据是信息的表现形式和载体,可以是符号、文字、数字、语音、图像、视频等。数据和信息是不可分离的,数据是信息的表达,信息是数据的内涵。数据本身没有意义,数据只有对实体行为产生影响时才成为信息。
单位换算与进制&进制的转换
1、单位换算
①1bit(1位)
②8bit(8位) = 一字节
③1024字节 = 1K
④1024K = 1M
⑤1024M = 1G
⑥1024G = 1T
2、进制与进制间的转化
①二进制: 0 1
特点:逢二进一,计算机的底层都使用二进制。
②八进制: 0 1 2 3 4 5 6 7
特点:逢八进一。
③十进制: 0 1 2 3 4 5 6 7 8 9
特点:逢十进一,生活中最常用的进制。
④十六进制: 0 1 2 3 4 5 6 7 8 9 a b c d e f
特点:逢十六进一,内存地址用十六进制数表示。
⑤十进制转二进制:
倒除法,余数逆序(最原始的方法,也是十进制转成二进制的唯一方法)
![](https://img.haomeiwen.com/i16232969/ab595d41c30881ba.png)
⑥二进制转十进制:
当前的数字乘以2的位数次方,最后相加。
![](https://img.haomeiwen.com/i16232969/60bf431baa4454d3.png)
⑦八进制转二进制:
一转三位。八进制的一位相当于二进制的三位,转换时八进制一位用倒除法后,倒序排列得到二进制的三位,或者用“8421”法(需要取这个数就填1,不需要就填0)
⑧十六进制转二进制:
一转四位。十六进制的一位用倒除法转化成二进制的四位,或者也可以用“8421”法来观察。方法其实和一转三位一模一样。
⑨二进制转八进制:
三位一取。从低位开始取,高位不够就用0补齐。
⑩二进制转十六进制:
四位一取。从最低位开始取,每四个就化成一个十六进制数,取法和二进制转成十进制的方法相同。
机器数与真值
机器数:一个数在计算机中用二进制表示,就是这个数的机器数,机器数是带符号的,在计算机中用一个数的最高为存放符号,正数为0,负数为1。
真值:带符号位的机器数对应的真正数就称为机器数的真值。
原码、反码和补码
原码:规定了字节数,写明了符号位,就得到了数据的原码。
反码:正数的反码就是其原码,负数的反码是其原码的符号位不动,其它位取反。
补码:原码符号为不动,数据位取反,再加1就是补码。(在计算机的存储中一律用补码来表示)
网络通信原理
实际上就是一系列的协议
osi五层协议(人为划分,实际不存在)
分别为:应 传 网 数 物
1、物理层
物理连接可以是:光缆,电缆,双绞线,无限点播(WIFI)。其中一种。
物理层功能:主要是基于电器特性发送高低电压(电信号),高电压对应数字1,低电压对应数字0(电信号就是二进制)
2、数据链层
数据链层早期就是对电信号进行分组的,但是因为每家公司的分组方式都不一样。为了统一,就出现了新标准(协议),以太网协议(ethernet)。
![](https://img.haomeiwen.com/i16232969/8609c763e96c7cda.png)
mac地址:用来标识发送者和接收者(相当于身份证)
![](https://img.haomeiwen.com/i16232969/be9f7103b5551b71.png)
广播:(计算机底层都是靠吼)
![](https://img.haomeiwen.com/i16232969/8864f79971fd2d08.png)
3、网络层
mac地址相当于身份证(相当于一个人),IP地址相当于所在的班级,网关相当于班主任。
![](https://img.haomeiwen.com/i16232969/8877980022463cb2.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