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月19日,一个裹着白毛巾没有文化的农民,走上了人民大会堂的讲台,对着万余名衣着笔挺的听众和台下闪烁的各级军官的肩章,毫不怯场。
他不拿讲稿,手不时地在空中比画着,把自己经历的烂熟于心底的大寨建设史讲的眉飞色舞。
听众们听着这英雄般的故事,时而激动,时而沉静,被他们那战天斗地的精神所感动。
他大讲大寨合作社,讲三战狼窝掌,讲抗灾,讲凭着自力更生多打粮食的故事,讲着那个年代表现出来的那种战无不胜的吃苦耐劳的精神!
这个农民就是——陈永贵,后来成为了一个不拿工资的共和国副总理。
半个月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举办了专题连续广播,“学大寨,赶大寨”把陈永贵的讲话传播到了大江南北。一个学习大寨的运动正在自发地形成了。
3月,毛泽东主席召集河北和山西省委会议,听取了山西省委第一书记陶鲁笳等地方领导的汇报,了解大寨和陈永贵的情况。
陶鲁笳详细地向毛泽东主席汇报了陈永贵的情况。
陈永贵带领群众成立初级合作社,实行大寨全村工分帐和财务帐,定期向社员公布。陈永贵经常请教山西农学院的科技人员到大寨来,指导科学种田,实现了年年增产,年年增加上交国家的征粮任务。
陈永贵他因地制宜,研究了洪水灾害的规律,建设抗御旱涝能力更强的高产稳产的新梯田、沟坝田、河滩田等等。
毛泽东主席饶有兴趣地问陶鲁笳,陈永贵是哪几个字,他识字吗?
陶鲁笳当即在纸条上写了“陈永贵”三个字,并说:陈永贵从小穷,没有上学的机会,他不识字。这些年扫盲,还能看报纸,是个“大老粗”。但他是个善于向社会实践学习的人,这方面悟性很高,他还懂得什么叫逻辑。……
听完陶鲁笳的汇报后,毛泽东主席对大寨和陈永贵给予了肯定。他说:“穷山里出好文章”。
1964年的4月,周恩来总理又派农业部部长廖鲁言到大寨做了20天考察。
廖部长着重总结了大寨自力更生,艰苦者斗,按照农业“八字宪法”建设稳产高产的经验。对大寨的梯田建设非常肯定,并称之为“海绵田”,对旱作农业有普遍的科学意义。
1964年的12月,周恩来总理在第三届人代人会上作报告时,第一次公开表彰大寨是农业战线的一个先进典型。
1965年5月21日,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李先念,陪同阿尔巴尼亚外宾,第一次来到大寨视察。
周恩来总理对大寨人三战狼窝掌,搞好农田基本建设看的细致,问得详细,并对大寨人三治狼窝掌的艰苦奋斗精神赞不绝口。
从此,大寨这个名字响片了中国大地,鼓舞着亿万人民的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奋勇前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