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茶种最早见于建瓯水吉大湖镇的岩义山,对此,郭柏苍的《闽产录异》有记载,因水仙香味似水仙花而得名。而今将产于福建建瓯、建阳、武夷山等地的乌龙茶命名为闽北水仙。闽北茶岩向来有正岩、半岩、洲岩之别。而水仙茶中,产于三坑两涧地区的茶为正岩水仙。水仙种在光绪年间被发现,移植武夷山后,特别适宜武夷山地貌,岩茶茶性坚韧,成为茶树良种。
名茶源流
据《建瓯县志》(1929年)载:“水仙茶质美而味厚。叶微大,色最鲜,得山川清淑之气。查水仙茶出禾义里大湖之大坪山,其地有岩义山,山上有祝桃仙洞。西乾厂某甲业茶;樵采于山,偶到洞前,得一木似茶而香,遂移栽园中,及长采下,用造茶法制之,果其香为诸茶冠。但开花不结籽,初用插木法,所传甚难,后因墙崩将茶压到发根,始悟压茶之法,获大发达,流传各县,而西乾厂之茶母,至今犹存,固一奇也。”水仙茶自发现采制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原产于建阳大湖。后因战乱,武夷岩茶产量日减,水仙得以崛起,并绵延至今。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不见天
不见天原产九龙窠九龙涧狭谷凹处,石壁梯层两层相连共八柱老茶,以终日极少阳光直射而得名。如今,九龙涧狭谷悬崖高出留有石刻“不见天”三个字,相传该茶系神仙所栽,高层第三丛为正丛,树龄百年以上。不见天属岩茶名品,植株较高大,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水平状着生。芽叶生育力强,发芽较密,持嫩性强。
名茶源流
武夷山因有三十六峰、九十九名岩,岩岩有茶,茶以岩名,岩以茶显而名声大震,福建九龙窠孕育了太多的岩茶,大红袍、不见天、不知春…就因有九只形似龙的丹霞地貌状的岩崖,分两排依次并列于一条峡谷间。一个关于龙的山名就这样定格了千百年。在神奇幽静的窠里,真正藏卧其间的灵魂不是九条“龙”,而是比“龙”更具魅力的茶树。
茶树一般长于岩石底部,一日中难得见日照,因而富含原始“岩韵”。而且采摘时间较晚,不见天春茶一般为5月初采摘,可见其晚熟特性。茶叶滋味与其他名丛截然不同,其香气清淡悠远、有韵兰花香,滋味浓醇、富有质感。不见天茶性温不伤胃,久藏不变质,味厚且不苦,香胜白兰,芬芳馥郁,提神消食,下气解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