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武道道
1《红楼梦》其实是写青少年的一本书,今天变成了古典文学,很多人都觉得它是老年人的读的书。
被改编成了电影、电视连续剧,人物角色年龄也被加大,比如王熙凤,有时候是四十几岁的演员演。
小说里面,王熙凤开始大概十七岁左右,林黛玉进贾府时应该是十二岁左右,贾宝玉大林黛玉一岁,宝钗又大一点,他们在小说里都是十五岁上下的青少年。
想想看,我们家里十二岁的女孩子、十三岁的男孩子,他们在做什么事?他们就是《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和贾宝玉。
像黛玉,整天没事在那边哭,无缘无故地就生气了,计较宝玉对别人好,嫌对她不够好,这就是少女情怀、小女孩情态。
所以,读《红楼梦》,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把人物还原到青少年。
2大观园里,薛宝钗大概十三岁半,比贾宝玉大一点点,贾宝玉十三岁,林黛玉十二岁,史湘云大概也十二岁左右。
更小的是惜春,小说开始时她大概只有八九岁。
就是这样一群小男孩、小女孩住在大观园里,堪称一个青春王国。
青春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它有一种浪漫,刚刚发育,生理起了变化,对生死爱恨懵懵懂懂,充满梦幻、忧伤、不确定,也开始尝到人生的失落与幻灭之苦。
《红楼梦》里有很多诗词,都有暗喻,很像我们在庙里抽的签。现在的人也会经常去庙里求签,从抽出来的那个签看,还是不知道怎么样,因为所有的签都是诗,讲得也都是模棱两可的话。
《红楼梦》的诗词也是如此,有许多人生的隐喻。可以往正面解释,也可以往负面解释,不是确定的答案。因此难的不是文字,而是对隐喻的哲学性解读。
文学不是励志格言,不是非黑即白的答案,文学是对生命真实现象的理解与包容。
《红楼梦》在小说的第五回,作者就把小说里所有人的结局全部告诉你了。可是每个人的结局是一首诗,如果没有看下去,只是读了那些诗,读了,等于没有读。
贾宝玉喝醉了酒,做梦,梦中到了太虚幻境。他在太虚幻境看到一个柜子,柜子上有很多抽屉,他一一打开,每个抽屉里有一首诗。
可是他看不懂,因为他只有十三岁,而且这些女孩子的事情都还没有发生,所以他不知道每首诗在讲什么。
人的一生,不到最后的终结,永远不知道它的结局。
3《红楼梦》一开始就把结局都告诉你,让你看着每一个人如何一步步走到他的结局去。
想想看,哪有一部小说一开始就把结局先告诉你,结局告诉你了你还想看下去吗?
也许人生不是一个结局,人生是点点滴滴、一分一秒的过程累积起来的一种不可知的状态。也许到最后一天,还是搞不清自己这一生到底是怎么回事。
回看一生的荒唐、荒谬,错综复杂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的纠缠,其实是讲不清楚的。
《红楼梦》让我们知道,结局本来就是假的,是我们自己虚构的一个结局。什么叫做好,什么叫做坏,什么叫命好,什么叫命坏,大概也都很难确定。
《红楼梦》我们可以一直读下去,在不同的年龄读它。因为它呈现的是一个人生的现象。
就像镜子一样,镜子本身没有选择,也没有爱恨,你走近镜子,镜子完全呈现你的状态,是一个全然客观的状态。
《红楼梦》最像一面镜子,只是在呈现、述说,其余的都是要读者自己去体会的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