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乐在学习——我的考试价值观

乐在学习——我的考试价值观

作者: 毛石 | 来源:发表于2021-03-18 16:36 被阅读0次
    声明:以下内容来源于网络,作者老武亮亮,非本人原创,若侵权即删

    屈指算来,本人参与考试也有数个年头,所谓的“N师”都是浮云,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思想的激烈碰撞和沉淀,酸甜苦辣,尽在其中,最近1年以来,对待学习和考试的一些观点悄然发生了变化,在考友群里,时而也能听到类似的感慨,“CPA太难了”“考试很苦很累”“考完不能去所里,不能长工资,学习没用了”“我考CPA就是为了高工资,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为了这个考试付出了太多,到底值不值啊?”…..,林林总总,反映出很多朋友的种种心态,或悲观,或哀伤,或怒其不争,或哀其不幸,我也是财务人,也是考试人,仅就在考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阐述自己的看法,希望可以给朋友们提供一些另类的声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就当抛砖引玉了!

    学习的价值:“学乐精神”PK“学苦论调”

    第一个想跟大家交流的,并不是所谓的学习技巧和学习方法,技巧层面永远都是最低的层次。在我看来,心态问题的重要性水平已经远远超过了专业技能的程度,或者换一种说法,“道法术器”四个层次,心态的问题应该属于“道”的层次,重要性水平无可比拟。

    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道”是天道,是自然规律,“法”是人定的,“术”是指技术层面上的操作方法,“器”指有型的物质或者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是这个意思。举个例子跟大家说明一下“道法术器”的关系吧。

    A朋友:会计专业研究生,家境富裕,有自己的笔记本电脑;

    B朋友:中专学历,家境贫寒,连购买注册的教材及辅导材料都是节衣缩食

    如果上述AB朋友同时参加注册考试,大家猜一下,谁可以先有所收获呢?

    第一层次、器:工具,A有本子,可以听张郭闫的课件,B只有教材和轻一,很可能A先通过,这是第一层次的理解;

    第二层次、法、术:A在多年的考试中已经有自己固定的学习方法,善于发现考试的窍门,方法得当,而且熟知注册考试的特点以及报考科目的分配,B呢,只是在多年以前考中专的时候对考试有所接触,已经生疏很多年了,甚至都不知道答题卡和2B铅笔是怎么回事,只是知道注册考试的“非常6+1”,不明白怎么报考科目是合理的。从第二层次理解,也是A可能先通过;

    第三层次、道:A虽然参加了注册考试,但实际上不是自己心甘情愿的,骨子里根本就不喜欢财务行业,一看见分录就想骂娘,一看见数字就迷糊,只是迫于父母的压力,为了毕业后能增加个谋职的砝码,不得已参加的,对注册考试深恶痛疾,毫无感情可言,总是觉得很苦很累,时时都惦记考这个东西对自己以后到底有什么用,恨不得考完试之后就把所有的教材都一把火烧了…

    B朋友虽是中专学历,家庭不好,但出自书香门第,从小受爷爷的熏陶,尤其是在四岁的时候,被爷爷带去寺庙看佛像的“开光仪式”,回家后爷爷问:孙子,你觉得佛像的开光有什么特别么?孙子回答:不觉得有什么特别啊,只不过老和尚把经书装到了佛像的脑袋里了。爷爷的回答让他一辈子都难忘,每每念及都是醍醐灌顶的感觉!爷爷说:“孩子,经书装到佛像的脑袋里,佛像就有了灵气,有了智慧,佛像就开光了,其实,人也是一样的,把经书装到自己的脑袋里,自己也就有了灵气,有了智慧,也等于给自己开光了”,在这个思想的引导下,多年以来,他已经养成了学习的良好习惯,几乎每天他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不管是在银行排队的时间还是上厕所的时间,而且学习的时候能全神贯注、聚精会神。最要紧的,他觉得学习是天底下最开心的事情,以学习为自己的最大的乐趣,一天不开心都无法入睡,因为他觉得,每天学习的过程都是把知识和力量装进了自己的头脑里,每天都在给自己开光。他热爱财务行业,一看见数字就开心的不得了。

    朋友们,如果上升到这个层次,大家是不是还一定觉得A可能会先有所收获呢?即使都收获了,A从这个考试中到底得到了什么呢?这个考试带给A的又是什么呢?

    罗里罗嗦说了这么多,实际上是想告诉大家,学习是快乐的,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在我们的骨子里,实际上一直灌输的都是“学乐”精神,从《论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到《大学》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到《道德经》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等等,说的都是持续改善、日有所进的主题思想。而且,对于一个生活在现今社会的人,终生学习,持续学习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但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朋友们,读书、学习,都是一件让自己意志深受煎熬的事情,因为现在的社会,节奏太快,人,太浮躁了,需要的东西不多,想要的东西很多,满脑子充斥的都是物质、利益、竞争、比拼….

    考试的过程就是修心的过程,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倾听自己心灵的声音,聆听自己前进的脚步。喧嚣的社会,我们都不知道自己何去何从了,谁又能跟自己的心灵对话呢,心还能静的下来么?逐渐逐渐,已经丧失了自己的本性,这是最要命的,自己的小狗小猫丢了,还知道满世界的找,可是我们的心灵都丢了,反而不知道去找了。恪守心灵的宁静,找到心灵的家园,才是一个精神有所寄托的人,才是一个快乐的人。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当然,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有很多方法,佛家的“坐禅”,道家的“致虚极、守静笃”都可以实现,但对于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确实很难,而学习恰恰就是让我们的心静下来的有效手段。收敛心神,凝聚在课间和教材中,心静如水,与中国顶级命题专家博弈,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通过持续的学习,让自己得到社会的认同,进而收获自己心灵的宁静,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难道不是世上最开心的事情么?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乌云自己遮住了太阳,但是他却怨天气不明朗”,很多时候,都是我们自己的心灵遮住了阳光,太在乎得与失,反而迷失了事情的本来面目!

    学习的目的: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学习到底为了什么?

    毋庸置疑,很多朋友参加考试的原始动力在于希望可以通过考试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最起码长长工资或者去事务所,“我参加注册考试就是为了能去事务所,多挣钱”“我参加CPA就是为了升官发财…”等等,类似的观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觉得,这种定位出现了偏差,进而会引发很多严重的问题。按照翟鸿燊教授“TAT”(思考力、行动力、表达力)的理论,这属于思考力出现了偏差,这是最要命的,思考力一旦出现偏差,行动力越好,失败的越快。希望越大,希望破灭的时候失望就越大。(关于思考力和行动力的关系举例说明:小猪和小鸡是多年的好朋友,某日打算合作一个项目,并飞快的签署了协议,并进行了法律公正,合作项目就是联合开发“鸡蛋火腿肠”,可怕吧,为了这个项目,小鸡只管下蛋就行了,而小猪却要显出自己的生命!思考力是万力之源)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不是科举时代,十年寒窗苦读,一朝得中状元,骑高头大马,娶漂亮新娘。寄希望通过一个考试改变自己的生活是一种天真的想法。但是,潜意识里,考试被认为是我们改变命运或改善生活的一种手段,它的重要程度给予了我们无边的压力。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给考友的心理带来了很大意识偏差。

    很长时间以来,学习的目的,心里隐隐有所觉悟,但是一直找不到合适的表达。某日,在于丹老师的论语课件中找到了答案,欣喜若狂,与大家分享。2500多年前,孔老先生已经就这个问题阐述了他的见解:学习分为两种,君子学(古之学者为己)、小人学(今之学者为人):君子学:学习是为了自己心灵的建树,学会把握幸福的能力,学会让自己成为有知识、有教养、而且有内心忠诚感的公民,再让自己能够在社会上安身立命,这种学习,是为了完成自我角色的建立和提升,为了自己的心灵,为了自己心灵的宁静,内心的淡定和坦然!小人学:学了一点知识以后,把它作为工具,比如去写文章、评职称,作为一种技能,谋一份职业,用知识和学问取悦他人,在社会上为自己谋得一份福利!我们不去讨论我们现在进行的到底是君子学和小人学,这些都无所谓,但古圣贤人在2500年前已经警告我们,不要把学习和考试当成工具,取悦他人,这是最无知的。学习不要老想着实用,更要想着修养!

    关于学习,国际上有个通行的标准,什么样的学习是好的学习呢?其实,导致行为改变的学习才是最好的学习。我们认为导致思维改变就是好的学习,其实不然,只有导致一个人价值体系的重塑、行为方式变的更有效率,更便捷,更合乎社会要求,这才是好的学习,学以致用,毛主席说过,“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经典之言!

    人生在世,想要安身立命,有三个方面是必不可少,相辅相成的,就是:知识、能力、品德层次心胸格局。

    知识是学来的;

    能力是练出来的;

    品德、层次、格局、觉悟是修来的;

    知识、能力、品德共同组成的人生的三基石。

    我们通过几年的学习和考试,确实可以学到知识,不管是单科知识还是综合知识,请注意,这只是属于知识的范畴,是三基石的最低层次。而且,我们通过考试学到的知识在实际的工作中可能还不能全部用到,甚至风马牛不相及,从这个层次说来,学习和考试对于我们的三基石起到的作用确实微乎其微!

    再说能力吧,沟通力、知行力(不是错别字,不是执行力)、执行力、亲和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分析能力、持续学习能力等等,这都是我们三基石的中间部分,这些能力,是需要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去锻炼的,依赖考试,根本就掌握不了这些能力。众多CPA,不能与同事有效沟通,搞的关系紧张,写不出观点新颖的财务报告,分析不出单位的盈亏状况,跟同行一交流就是会计分录,还在为了某个费用到底计入管理费用还是财务费用争个面红耳赤,甚至考完注册后根本就没有后续的学习,问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问题等等,不一而论,这些状况都是客观存在的。这些能力都很重要,但通过考试和证书,是得不到的。

    品德最为重要,道德可以弥补智慧的不足,智慧永远弥补不了道德的缺失;而品德,是不可能通过考试获得的,这也是最关键的因素。通过了注册,拿到了CPA的证书,不代表品德优良,也代表不了层次和格局的提高,可能跟董事长交流的时候永远都在提“底薪多少,从来不敢问顶薪多少”,一开口一交流,层次格局很低,这个层次的内容,是永远也不可能通过考试获得的。通过以上的分析,考试和证书,对于我们人生在世的三基石,到底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会要寄希望于通过一个考试改变我们的命运么?

    看到这儿,也许会有朋友问,“照你这么说,学习和考试,根本就没用了呗”,其实,并不是没用,只是我们如何把握。在我看来,学习和考试的过程中,会一步步熏陶我们养成专注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持续学习的习惯。我觉得,考试对于我们最大的收获可能就是让我们养成了学习的习惯,把自己的空余时间用在学习上,而且学习的时候全神贯注、聚精会神。这个习惯会让我们受益终生的!

    我们都知道性格决定命运,但恐怕谁都说不好怎么能改变自己的性格,其实,想改变自己的性格,进而决定自己的命运,可以从学习开始,为什么呢?学习转变观念,观念促成行为,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如果能够理解这个层次,学习到底为了什么有个清晰的概念,就不会患得患失,更不会得考前综合症。

    成也罢,败也罢,莫以成败论高下,尽力奋斗是英雄,成也潇洒,败也潇洒。

    得也罢,失也罢,患得患失误年华,凡事该做尽管做,得了更好,失也没啥。

    时至今日,仍有很多群友问及考试的经验,因为很多考过的群友也不知道到底经验是什么,以前的时候还能说上几条所谓的经验,但越来越发现不合时宜,因为经验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如果非要说经验,两条吧,第一,不断的告诉自己,“学习是快乐的,考试是快乐的”,发自内心的培养我们的快乐学习、快乐考试的价值观。第二,坚持,刘圣妮老师说过,学习是一种美德,所有的成功者都是持续不断的学习者。不要怀疑自己的智商,也不要怀疑老师的能力,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合并、合并报表,课件都听了三遍了,怎么还是云山雾罩的呢?其实这是很正常的,因为你已经进入注册考试的最核心领域了,课件不听个五七六遍的,很难有感觉!所以,什么都不要怀疑,坚持就是胜利!等你什么做梦都能把合并报表的分录一笔笔说出来的时候,会计,想不通过都难喽!

    结束语

    致力于学习和考试的人,应该跟我差不多的年龄,三十左右,其实三十而立的说法早就耳熟能详。但到底怎么是三十而立,一直没有明确的说法,近年来,学习和考试的事情让我明白了三十而立的真实含义。其实,三十岁,是建立心灵自信的年龄,经过“正反合”(小的时候我们我们被告知天是蓝的,人生是美好的,后来慢慢长大了,开始接触社会的不公平或者世界的黑暗,于是开始有了愤青一组,这就是通俗意义的正反阶段)的阶段,三十岁开始独立思考、日趋理性,不再与很多外在事物形成对立,不再坚持非红即白,开始形成一种融合和提升,“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柳宗元的“独钓寒江雪”对我们不是莫大的提示么?一念到来思念朋友,于是一夜跨越山川、翻山越岭,到了朋友门前,转身回返,乘兴而来,兴尽而归,超乎功利的去做一件内心真正认定的事情。这件事情有很多,学习就是一个!

    希望你、我、大家、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发自肺腑的爱上学习,喜欢上考试,如果每天都是怨天尤人,“苦啊累啊”,岂不是很可悲么?选择了一个考试,但是骨子里并不喜欢他,而是为了考试而考试,让自己痛苦好几年,犯得上么?说到底不就是为了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状况么?可是我们自己的生活状况真的会因为这个而改变么?现状改变不了,如果再不改变自己的心态,可能真的需要自我反省了!

    人的一生,两个事情,做正确的事情,正确的做事情,我们都好好领悟吧。

    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就是改变的力量,其实改变就在一刹那,就在你决定要改变的一刹那!

    如果别人工作你也工作,别人聊天你也聊天,别人逛街你也逛街,别人娱乐你也娱乐,那么别人得到什么,你也只能得到什么,别人的今天一定就是你的明天,要得到别人得不到的东西,就得付出别人不愿付出的东西,这种付出,既有体力也有精神,还有意志和坚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乐在学习——我的考试价值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qhpc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