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福音
陕西基督教状况

陕西基督教状况

作者: 古道新释 | 来源:发表于2017-10-07 09:33 被阅读67次

    来自于莱夷散人的博客

    教派1:陕西基督新教

    清光绪二年(1876),英国内地会传教士鲍康宁与金辅仁来陕西传教。此后欧洲、北美各国基督教传教组织相继而来。他们通过开办学校、医院和慈善事业,传播基督教。截止1949年底,在陕西外国传教组织已达20多个,全省共有基督教堂351座,信教群众约4万人,分布在70多个县(市)。1950年,吴耀宗等中国基督教上层人士联合发起三自(自传、自治、自养)革新运动,陕西基督教界积极响应,1万多名教徒签名拥护。这一时期,外国传教组织和传教士先后撤离。1958年,成立了全省性基督教爱国组织“西安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从此基督教各个教派在相互尊重各自信仰和礼仪特点的基础上,实行了联合礼拜。1983年5月,陕西省基督教协会成立。全省现有基督教教牧人员170多人,信教群众14万人,开放宗教活动场所400多处,并开办了陕西圣经院。

    教派2:景教

    景教(Nestorianism in China)唐代传入中国的基督教聂斯脱利派。贞观九年(635)由波斯人阿罗本等教士经波斯来中国长安(今西安)译经传教。三年后,建寺一所,称波斯寺,后又称大秦寺。当时有教士21人。不久更向全国各地发展。初称“经教”或“波斯经教”,亦有“波斯胡教”、“波斯教”,“大秦教”、“弥尸诃教”等称,后改用“景教”之名,有“日大”、“光明”之意。在教义和外在形态上反映出基督教与波斯宗教思想的混合并存。建中二年(781)立“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有“法流十道……寺满百城”之盛。武宗会昌五年(845)下诏禁止佛教流传,拆毁天下寺庙,勒令僧尼还俗,该教亦遭波及,教士2000余人被逐,一时绝迹中原,但在契丹、蒙古等地依然流行。元代蒙古族入主中原,该教又随之而来。当时在北京、杭州、西安、甘肃、宁夏、镇江和泉州等地建有景教寺。元至顺元年(1330),据称景教徒已超过了三万人。当时与来自欧洲的天主教教士、教徒,皆被称为“也里可温”。1368年,由于明朝建立,蒙古族退回关外,景教因之衰亡。

    教派3:陕西天主教

    明天启二年(1622),陕西泾阳人王徵赴京考中进士期间在京受冼加入天主教。明天启五年(1625)王徵邀请天主教耶稣会士金尼阁(法国人)来陕传教,使天主教得以在陕西传播。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陕西天主教主教区成立,总堂先设在泾阳县鲁桥镇,后移至西安土地庙什字。清光绪十三年(1887)陕西天主教由陕西主教区划出,成立汉中教区。1911年成立延安教区,1928年成立安康教区。30年代先后成立了西安、三原、周至、凤翔、大荔5个教区。1949年底,陕西共有教区8个,信教群众11.6万多人,神职人员500余人,教堂372座。1949年10月后,陕西天主教爱国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积极开展了反帝爱国运动,摆脱了罗马教庭和帝国主义的控制,走上了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道路。1962年,陕西省天主教爱国会成立。1979年以来,先后自选自圣了5名主教,祝圣了一批神父,成立了陕西省天主教教委员会,开办了陕西天主教神哲学院。全省现有天主教徒20万人,神职人员300多人,开放宗教活动场所250多处。

    教堂1:西安市耶稣教堂

    约于1890年由英国基督教传教士所建,是西安较早的基督教教堂之一。初建时有9间平房,名“救世堂”,后因教徒增加,于1909年重建。新建教堂名“耶稣教堂”,为7间厅室建筑,堂内无明柱,全部房架支撑在边墙古柱之上。占地10余亩,为西安基督教活动中心。1949年10月以后教堂曾是教徒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1966年底被工厂占用,90年代初归还给教会并恢复宗教活动。该堂曾办过崇道小学,尊德中学和广仁医院等。

    教堂2:西安市南新街基督教堂

    建于1919年。为尖顶砖木结构建筑形式,由明柱、暗柱各12根支撑,可容纳500多人礼拜。教堂占地约15亩,前有钟楼对立,旁边为教会办的崇德小学。1949年10月以后,学校由人民政府接管,教堂仍然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开放。1966年以后,曾被占用;1979年以后归还给教会,现为陕西省和西安市基督教爱国组织办公地点。

    教堂3:汉中市基督教堂

    位于汉中市城内友爱路。1879年由英国基督教传教士修建。初建有2层楼房1座、平房4间,以后新修了教堂和学校、医院等建筑。占地面积9333平方米。1949年10月以后,经过基督教自治、自养、自传革新运动,成为汉中市基督教各教派联合礼拜的场所。1966年以后教堂及附属房屋被占用或拆除。现存有临时礼拜堂1所,可容纳2000多人。现为汉中地区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所在地。

    教堂4:北堂

    西安市糖坊街天主堂(简称北堂), 是西安市最早的教堂。是明末应王徵邀请来陕耶稣会传教士金尼阁神父创建于明天启年间,称天主圣母堂。汤若望神父从此进京任钦天监后,遂又扩建为七间,称“崇一堂”。在清雍正乾隆年间的“礼仪之争”中渐废。重建于1881年(见《天主堂》三字碑),有附属房屋100余间。“文革”中堂被拆毁。1982年被国务院批为陕西天主教神哲学院院址。落实面积2亩,再重建于1989年,1991年建成开堂。现堂属罗马式现代建筑,堂8间,宽12米,堂面高15米。在此传教的有名教士还有南怀仁、郭崇仁、方德望等神父。从二十世纪起这里曾办过安多医院(今市二院)、陕西天主教神哲学院、备修院及博爱儿童园等机构。

    教堂5:弥厄尔大堂

    临潼区徐杨乡公义村弥额尔教堂由凤翔豆腐村曾义宏神父创建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总面积二十亩,教堂5间四椽大堂,住房18间。1967年被毁。1984年满实面积5.2亩,由李笃安主教(时为神父)任本堂时,筹建新堂。1987年童辉主教(时为神父)领教友建堂。大堂12间,长39.6米,宽17米,建筑面积673.2平方米。该堂有教徒1000余人,住有神父及修女。本堂在1936年时教区院迁此一年,先后办有诊所,圣心会修女望会院等。本堂周围分布有4.5处小堂,教徒2500余人,为西安教区教徒集中之地。

    教堂6:龙山河若瑟堂

    龙山河若瑟堂建于何时待考。同治十年(1871)已有教堂3间。民国二十九年(1940)又在堂后续建3间为6间教堂,堂面为亭櫊式,“文革”期间被占用,损坏严重。开放后,余治民神父于1981年维修。1993年,杨永建神父时重建大堂12间,长41米,宽15米,面积615平方米,系罗马式建筑,为商洛最大教堂。该堂北小丘上有方济各堂3间,北边高山上有十字山堂1间,西南小山建圣母山堂1间,均毁於“文革”间,1987年,余治民神父重建。此堂为教区朝圣地,有教徒千余人。该堂民国初年即办教会小学,现有安多尼诊所。

    教堂7:南自天主堂

    南白村天主堂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先后有意大利籍安﹑法﹑倪﹑德四位神父任本堂。1952年外国教士回国后,由本籍同宣化神父接管。“文革”期间,教堂被毁。1985年落实教产后,同神父领教友重教教堂。该堂占地面积5556.98米,教堂长56米(14间),宽20米,堂面高25米,建筑面积1120平方米。属罗马风格建筑,堂面为中式城门楼模式。教堂高大状观,为渭南教区第一大堂。该堂有1000余教徒,出有11位神父和7位修女。开放后在此堂先后办过渭南教区修道院,陕西天主教备修院,圣心会修女初学院,教区神父养老院及修女办眼科诊所等。

    教堂8:大荔天主堂

    明崇祯七年(1634),法籍耶稣会士方德望神父来陕传教时,曾来大荔。教堂建于何时待考。1931年11月,成立天主教同洲(大荔)自治区。35年3月升格为大荔监牧区,主教穆继文,设主教府于此。同年成立教区神哲学院,广慈医院(今县医院),孤儿院﹑三德小学。穆主教与总堂神父倪秉谦正筹建大堂时,因抗日战争影响未果,老堂至“文革”被毁。外籍主教神父回国后,张文彬任代理主教,韩赛哲任总堂神父。开放后,李希和神父于1994年重建新堂4间,塔楼高15米,体现罗马风格现代建筑。总堂面积5.5亩,房屋31间,除自用外,大部分出租,是渭南教区(大荔)重要自养基地。

    教堂9:周至县城天主堂

    始建于1899年,为哥德式建筑风格,砖木结构,取名为“三位一体天主堂”。教堂高30米,宽15米,堂面正中最高处有不绣钢大十字架,两侧顶部各安装1个铁旗作为陪衬,有附属房屋100余间。堂西南塔峰上悬挂1口铜钟,钟声音嘹亮,可传5里。1932年周至教区成立后,该教堂成为周至教区主教府。“文革”期间,周至县城天主堂的建筑极大部分被拆除。近年来落实宗教政策,这里又重新开放为宗教活动场所。并重建为中国古建式教堂,天主教周至教区主教府也设於此。先后办广济医院,周至教区修道院等。

    教堂10:临川寺教堂

    据赵家、家谱载:临川寺赵家于清康熙年间信天主教,初设私堂于家中。1843年其家出了一位神父,赵家便将私堂扩建为5间中式教堂。据临川寺祠堂碑文载:清同治二年正月初三(1863年),回民义军突袭临川寺,杀死三千多人,唯避入堂内者幸免。1933年,本籍在汉中传教的奥斯定神父,鉴于教友日增,再次献出祖房,扩建教堂为11间,此堂毁于文革。1986年,多年旅居海外的王志超神父回乡省亲,捐资重建了二层中式大堂。教堂长42.5米,宽20米,高16米,建筑面积850平方米。教堂总面积极6000平方米,附属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该堂有教徒962人,下设周至教区医院,教区司铎疗养院等。

    教堂11:卢家耶稣圣心堂

    天主教於明末清初传入卢家村。该地原教堂始建于1888年,堂长10间,宽12米,堂面高21米,毁於“文革”期间。1989年,范于飞主教和闫展利神父带领教友重建圣殿,1992年,教堂圆满竣工。教堂为罗马式建筑风格,教堂16间长52.8米,宽20米,建筑面积1900.8平方米,教堂建筑雄伟状观,高大宽敞,属陕西第一大堂。堂区有教友2100余人,有神父及修女负责。为堂区自养,闫神父领导教友创办了“扶风县绛帐镇卢家天主堂工商业综合中心”,辖沙石厂﹑面粉加工厂,预制厂(水泥钢筋)﹑商店﹑建筑租凭站等企业及诊所和幼儿园福利机构。

    教堂12:跑窝十字山圣地

    跑窝十字山位于陕西省眉县东部终南山南麓,泥峪河西侧。原名豹子窝,后名炮窝,俗称跑窝。城固刘嘉禄神父1771-1777年建八角亭型十字小堂,并报教宗庇护十六世批为十字山圣地,并放了大赦。堂座落於1000米高山峰上,沿途有十四处苦路十字架。后又在山下50米高小丘上建六角亭圣母亭,直径5米。清末均毁于战火。20世纪初,侯志文神父恢复圣地。1940年高一志神父在山上建小堂,文革再毁。开放后高与几神父于1984年建八角圣母亭。1987年许文治神父在圣母山下建成8间若瑟大堂,堂面高25米,又扩建十字山面积1200多平方米,1990年建一座圆顶12角苦难亭,直径5米,高15米,沿途栽有十四个水泥十字架。每年5月3日和9月14日十字架瞻礼时,各地信众2万余人前来朝圣。还有附属房2栋二层楼房,修女办有诊所。

    教堂13:围棋寨堂

    围棋寨天主堂位於户县甘河乡围棋寨村,始建於清朝康熙年间。1888年,德籍胡定邦神父改建为7间大堂,取名中国主保大圣若瑟堂。1920年关中地震损堂。1928年,意籍奥斯定神父重建大堂8间,并新建了30米高的堂面。整个建筑雕刻工艺精致。1960年教堂被拆毁。1988年张若望神父领教徒又重建教堂13间,堂长47米,宽18米,建筑面积近千平方米。1988年周铎神父时建堂面,堂面高30余米,并安装电子报时钟定点报时。大堂属中西式结合的建筑风格。该堂有教友约1500人。

    教堂14:武官坊安多尼堂

    位于三原县西阳镇武官武村。始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山东省教民移来后,教民增至800余,遂于1940年在老城另建一大堂,1949年落成,该堂奉安多尼为主保。建筑风格大致采取古罗马式。“文革”中被查封。1982年开放。1989年,宋希铎神父主持,重修哥德式堂面,堂面高27米,长41米,宽12.5米,占地面积600多平方米。堂内分正厅和侧廊,以两排18根圆柱拱门撑托;后部为祭台,以大拱门和正厅相连。堂内有圆形石雕圣水缸,高约1米,直径半米,刻有人物禽兽花卉纹饰,乃清代文物。教民约3000人,为咸阳最大堂区。该堂曾办有益华小学、诊所及三原教区修道院等。

    教堂15:修石渡圣母无染原罪堂

    明末清初,泾阳修石渡教徒开始在一荆姓教民家中祈祷望弥撒,数十年后始在东城外建造了一座三间教堂。直到20世纪初期,教民增至200多,扶风人侯神父设计建古罗马式教堂,共5间,堂面高20余米。文革中拆毁。1983年落实堂址5亩,教民始集资,于1991年在兰石神父带领下建成一现代化大教堂。奉无染原罪圣母为主保。堂建筑占地面积872平方米,门厅五间三层,上建圆拱顶钟楼高33米,正中高竖十字架,楼顶正中为耶稣圣心像,两侧为圣伯多禄和圣保录像。堂长46.2米,宽18米,可容千余人。堂周围还建有神父住房及其他建筑。有教民1200余人。修女办诊所一个。

    教堂16:汉中市天主堂

    汉中市天主堂位于明德街,明崇祯年间(七~十年)法籍耶稣会士方德望神父在汉中市设堂传教。清“礼仪之争”时被取蒂。1910年汉中教区主教拔士林(意籍)主持修建,1913年大堂建成。教堂系罗马式建筑风格,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另建有钟楼及附属房屋404间,总建筑面积3044.75平方米,占地面积为6949.79平方米,整个建筑,结构布局严谨,规模宏伟状观。“文革”期间,教堂被毁。1987年,重建一哥德式建筑教堂,堂面高23米,堂长25米,宽16米,可容7800人。现有房屋104间。该堂是汉中教区主教府、汉中市天主教爱国会所在地,也先后办有垃丁语学校、医院、育婴堂、明德中、小学、修道院、修女院等。

    教堂17:西乡堂

    位于西乡城东关正街。原为张公馆,建于同治六年(1868)。光绪二十五年,意籍康东尧神父来县购房一间传教。光绪二十八年,意籍神父毕德修及孟世仁买张公馆做堂发展教务。文革间县中医院占用。1993年落实。是一座土、砖、木结构属古公馆式建筑。堂院有七间3进房37间,第三进为正公馆,教堂飞檐走阁,雕梁画栋,古朴典雅。堂前有一对100多年的桂树,整个建筑布局合理。该堂曾开办西医诊所以及圣心堂药铺(中医院前身)、修女院、育婴堂、三育小学和圣经学校等。

    教堂18:王家湾堂

    位于汉中市汉台区望江乡余王湾村。据传明末方德望来传教后就设简易教堂。1854年本村神父余恒德回乡养老时建5间中国古式土木结构教堂。文革间被村小学占用,因破烂不堪,于1985年拆毁。1993年余成悌主教建砖混结构教堂6间,堂长19.8米,宽12米,堂面高16米。加音乐楼277.2平方米.本堂在清代时还出有余恒德及王思博神父及办过教区修道院。现为余成悌主教管理,有教徒千余人。

    教堂19:安康天主堂

    该堂位于安康市西城金银巷内。1890年由汉中天主堂派康礼乐传教士始建堂。1925年设立安康监牧区后,以此为教区主教座堂。堂为中西合壁建筑风格,堂高20米,面积约200平方米,砖木结构,有附属房屋100余间。“文革”期间,教堂拆毁。1994年落实教产,占地约2亩。1995年王宏涛神父领教徒重建教堂。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一楼为住宿办工,二楼为教堂,堂长7间23米、宽12米,堂面高20多米,可容300余人。该堂曾办有医院、残老院、育婴院、学校及教区院修道等。

    教堂20:恒口堂

    汉滨区恒口镇天主堂(简称恒口堂)。是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由意大利籍康司铎及毕雅敬二位神父创设。1938年由意籍彭神父重建。毁于文革。1986年落实堂址,占地720平方米。1988年再次重建砖混结构7间教堂。堂长23.1米,宽12米,面积316.8平方米,堂塔楼高20余米。为安康教区最大教堂,现有神父2位,修女4位,教友千余人。解放前罗国慧修女在此开办诊所,后改为安康中医院。复堂后年青修女再开设诊所以自养。

    教堂21:榆林市天主堂

    1911年,西班牙魏象阙神父到榆林在城南关三义庙内设堂传教。1913年夏,魏神父在佳县秦马堆被“神团”农民杀死,省方将榆林原左营衙门房产赔偿天主教,随即西籍殷嘉伯神父来此建堂传教。1948年,西籍曾德胜神父来榆传教。1952年,曾回国后,国籍王振业神父(子洲人)接管。此堂先后办有孤儿院和诊所。“文革”间,县政府占用。1985年,政府始落实原北岳庙天主堂作为教会活动场所。该堂建于1925年,毁於文革。1997年,童辉主教与胡世望神父主持重建。新堂9间,长29.4米,宽12米,堂面高26米,建筑面积370.4平方米,属哥德式现代建筑。现有神父一人,教徒2100人。

    教堂22:凤翔县城西街天主教堂

    凤翔县城西街早在1928年以前就修建有土木结构的天主教堂。1932年天主教凤翔教区成立以后,将该堂扩建作为教区主教座堂,有房60多间。“文革”以后,教堂及附属房屋被占用或拆除。改革开放后落实宗教政策,为解决信徒宗教活动场所,以信徒自筹和政府退赔教产资金,于1988年在原教堂旧址上重新修建了一座罗马式大教堂。天主教凤翔教区主教府设于此堂。该堂曾办孤儿院,诊所和玫珻小学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陕西基督教状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qnd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