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某一天
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网络没有舒适的床
你会怎么活?
如果某一天
生命被威胁,财产被没收,尊严被任意践踏
活过了战争,却失去了一切
又该怎么活?
而一部《钢琴家》淋漓尽致的展现了生命的无常以及人性的善与恶的对决。能圆满的弹奏完一个曲目对于钢琴家的意义是什么呢?当然,这象征着和平而美好的生活!
影片以二战为背景,以德国纳粹残酷迫害犹太人为导火索,表现一个犹太钢琴家在长达近13年的战争时期内如何艰难生存。第一幕主人公在电台优雅弹琴时被震耳欲聋的轰炸声打断开始,这一声抒写了千万个普通生命从此被迫流离失所,并与亲人生离死别的悲惨厄运。一个高贵而受人瞩目的钢琴家从此也轮为挨尽苦楚—被鞭打,被射击,被剥夺了为人尊严的生活。
导演并没有英雄式的展示主人公光环,另辟一种尽量呈现实与电影艺术结合模式。家人一边坚决抵抗佩戴犹太袖章,一边又无可奈何的接受事实;为了吃饭,乞求一份工作;为了家人,再无所谓羞涩;为了一张并不起太多作用的工作证,舍命去取;朋友劝其做盖世宝,礼貌拒绝,也因为他存有的风度拯救了被抓的弟弟,拯救了自己被送往死亡之旅的列车····
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无以名状的荒谬,冷酷,惨绝人寰的人性中恶的释放的时代
是那种纳粹轻描淡写的扣响扳机随心随性的对准犹太人头颅的时代,
是那种小孩直接被残暴打断脊椎骨死亡的时代,
是那种纳粹随意闯进民宅,把一个坐轮椅不能站起来的老人从阳台直接扔下楼的时代,
是那种让母亲可以捂杀孩子导致精神失常的时代,
是那种把犹太人关进笼子让他们在冰雪或酷热的天气日夜劳作的时代
是那种一天只给一个面包和清汤让犹太人为吃食的时代
是男人,女人都只是一串数字符号,老弱病残脱光被送往毒气室以及随时随地被击毙的时代······
你看着可爱的孩子,慈祥的老人,可怜的女人,担当的男人被刺杀,被剥夺,囚徒轮为如动物般的生存,处处存在生命死亡威胁的恐怖。
男主人公依然有对生的渴望和勇气,片中没有激烈斗争的战争对抗场面渲染,每一处平淡,真实的描述更彰显了力量。但故事的本身非常吸引你观看,主人公没有反抗战争,而选择反抗命运的残酷。弗兰克尔说:“在一个不再承认人的生命价值,剥夺人的意志并使之成为消灭对象的重压之下,人的自我最终会遭受价值缺失之苦”。在这种匮乏荒谬的环境里能选择积极的生会让观众心灵得到极大的滋养,如若带着道德评判去看本片只能算粗浅的理解,甚至导演不给观众英雄主义的体验的机会,但不得不为主人公逃离悲惨的处境经历得震撼。无论怎么死都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在苦难中正直的生存不也值得感动?!从集中营逃到墙的另一面,朋友说,出去容易,难的是你怎么在墙的那一边生活。事实证明,逃离之后能够存活下来是一种运气,几万名被德国纳粹残杀仅剩的几千人的多灾多难的犹太民族,活下来的难道不都是一种运气?除却运气这一因素还有什么是让他存活下来的原因呢?更大的另一种可能主人公本身是对生的极其强烈的渴望---聪明,亲切,随和,挚爱的音乐等等这些都在关键时刻决定了他的命运。抽丝剥茧的细思男主人公,在逃难过程中为什么总有人愿意帮助他?首先是欣赏他演奏的女士,与这名波兰女子仅有过几次交谈就建立惺惺相惜的情感,波兰女士在钢琴家危难之中冒着亡命风险救下钢琴家,救助的过程中再辗转到波兰女士的朋友,钢琴家卖表时说的那句“食物比时间重要”,平实而触动人心的语言似的影片本身非常的立体,最后直到钢琴家躲在阁楼里被德国纳粹上校救下而最终生存下来。表面上看,貌似艺术成为主人公被受助的缘由,但每一次获救的归根结底,在残酷大环境里仅存的人性里一丝难能可贵的善才是钢琴家能够生存的真正原因。
确实,主人公没有被打造成救助国家的英雄,电影也没有一处使用男女之爱的情节去打动观众,反而用一个普通人在战争中步履维艰的生存真实呈现来还原战争的残酷。让观众感同身受体会到纳粹人性的恶,残暴,悍戾,又同时感受人性中的善,勇气,温暖······这也是本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影片
和平时代到底离战争有多远,很近,存在暴虐残酷的环境就是一场战争,不用枪炮,语言,被推崇的金钱主义都是一场心灵纳粹的经历。
你若有渴望,看一看本片
你若还在人生最低谷,看一看本片
你若内心里有那么一丝绝望,看一看本片
你若顺畅的遨游在人生高处,也应该看一看本片
为什么
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只要活着,焦虑和恐惧都伴随一生;只要活着,你能看到人在任何环境里都能适应。正如尼采说:那没能杀死我的,会让我更强壮。
因为真实,真实的故事,真实的人物,真实的时代,感受苦难中存活下来的生命,可以滋养你和你的心。
正在经历苦难和经历苦难之后的人们,心灵之约电台主持人罗刚说,生命是一段一段的。对,哪怕经历了非人的待遇,绝处逢生之后获得圆满弹奏一曲美妙歌曲的自由更加贵重。谢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