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悉达多》

读《悉达多》

作者: 军花日耕 | 来源:发表于2023-04-06 21:21 被阅读0次

《悉达多》又名《流浪者之歌》是德国文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黑塞的作品。这本书共七万余字,描写了主人公的悉达多的一生——从婆罗门之子离家加入苦行沙门到与佛陀相遇、离开佛陀投入世俗生活、摒弃世俗生活成为摆渡人。      小说语言优雅、隽永,充满着行云流水般的诗意,情节精练但其内涵却无比丰富。其最大的特点是在塑造人物上采用了心理分析,既不浪漫主义也不现实主义,使得整个故事像是一个寓言,隐喻简单却又发人深省。

《悉达多》像是一首纯正地追求解脱之道的生命赞歌。书中的主旨正如诺瓦利斯所说:“生命不该是一部赠予我们的小说,而应该是一部由我们自己制作的小说”。在黑塞去世后,《悉达多》风靡美国。五十年后,它又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了中国,其原因在于它对生命之道的执着追问与探索。而这部作品的书名本身便充满了寓意,作者赫尔曼·黑塞的构思十分巧妙,他把释迦牟尼的本名悉达多·乔达摩一分为二,拆成了小说中的两个人物,婆罗门之子悉达多,和世尊佛陀乔达摩。在小说中,主人公悉达多是一个求道之人,乔达摩则是一位圆满的佛陀。悉达多走完自己求道之旅,在河畔证道之时,居住在舍卫城中的乔达摩,在人世间恰逢涅槃。这似乎象征着生命和“道”的传承与循环。

年轻的悉达多是一位高贵的婆罗门之子,他英俊睿智,受到人们的喜爱。可是他却时常灵魂不安,为了追寻内心的平静,他离开家乡,和朋友一同成为贫穷的沙门,他们结伴修行。直到三年后,二人听到世尊转世的传言,便赶到舍卫城中,聆听世尊的法义。自那之后,悉达多的好友决定追随世尊,而悉达多却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道,而世尊的法义并不能帮他找到属于自己的“道”。于是他告别了好友,再次踏上了孤独的修行之路。

其次书中介绍了:悉达多在求道生涯里,来到了一座城市之中,并且爱上了城中的妓女迦摩罗。为了得到钱财同妓女欢好,悉达多跟随商人学习做生意。从此之后,悉达多沉浸在财富、权利和淫欲的泥沼中不可自拔。他也曾为此感到羞愧,却最终还是投身到奢靡的生活之中,狂饮滥赌,醉生梦死。但是妓女迦摩罗却在生活迷乱的外表下,窥视到了悉达多的内心深处,她觉得悉达多始终是一个求道之人。他终有一天,会同这俗世的一切告别。

最后讲到了:一天夜晚,悉达多梦到了死去的知更鸟,他醒来后深感悲哀。他醒悟,自己不应该毫无意义地留在这荒诞的生活中,于是,他抛弃了富贵和权力,离开了城市,一去不返。许多年后,他遇到了自己和迦摩罗生下的孩子,但那孩子最终也离他而去。在孩子走后,悉达多从河水之中,听到了芸芸众生的声响。那一刻,年迈的悉达多终于证道圆满,而此刻,世尊佛陀乔达摩,圆寂在遥远的舍卫城林间。

相关文章

  • 悉达多太子 目录

    悉达多太子 目录 【悉达多太子】1 【悉达多太子】2 【悉达多太子】3 【悉达多太子】4 【悉达多太子】5 【悉达...

  • 读《悉达多》

    在纷纷扰扰的世界里,面对选择和未来,形形色色的人有各种不同的做法。在生活的各个阶段,总会收到来自外界和内心的影响,...

  • 读《悉达多》

    (本文基于读书会分享整理) 1967年,保罗.柯艾略20岁,他被送进了巴西的一家精神病院里。小伙子的一生本来应该被...

  • 读《悉达多》

    【德】赫曼.黑塞 著 杨玉功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2年9月第2版 黑塞这个名字,是从好友Value那里听来的...

  • 读《悉达多》

    读《悉达多》 于易 这条河永不停息 流淌着从未有过和发生过的故事 澎湃咆哮还是低吟浅唱 生生不息 婆罗...

  • 读《悉达多》

    曾经荣获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赫尔曼·黑塞是一位著名的德国作家与诗人,是“德国人中的德国人”,唯一能够代表“古老...

  • 读悉达多

    将"自我"化作空无,这个怎么理解?能做到吗?做到后的自己会怎样?i don't know, try it

  • 读《悉达多》

    《悉达多》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尔曼.黑塞的代表作。这本小说将佛陀悟道前的名字乔达摩.悉达多一分为二,乔达摩还是那...

  • 读《悉达多》

    这是一本不厚的小书,如果静下心来几个小时就能读完,不过我却因连续几天的喝酒断续了一周之多。 《悉达多》是本自己一向...

  • 读《悉达多》

    微尘+自由写作+2021.06.22 在播客上偶然听到这本书与它的译者姜乙,好奇是什么样的内容会让人流泪,便立即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悉达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qnu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