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山顶,步入方广岩寺。这是一个小寺庙,只有一排房子,七个佛位,一个和尚,一个厨师,一个帮手。
寺庙位于悬空的石洞内,抬头一方大石遮住了蓝蓝的天空,只有前方可见蓝天与群山。沿着石壁内侧一道只容一人侧身行走的石梯蜿蜒而上,登上寺庙的最高处,透过洞口,遥望洞外连绵起伏的山峦,恍若君临天下,唯我独尊。
山洞口方广岩寺建于北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是福建省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素有闽中第一景之称,与福州市郊的鼓山并相媲美,福州民间就有“真方广,假鼓山”的传说。它的意思是鼓山的景胜多属于人工雕凿,而方广则出自天然,如天门、侧身门、方广洞天等无不自然秀美。
方广岩寺自北宋初年建寺以来,数度兴废,岩壑依然,当前方广岩寺已跨入旅游事业之列,前来游山揽胜的游客络绎不绝。
沿着石阶信步而上,两旁皆为石板碑刻,这是历年来捐款芳名录。在这里,还找到了女儿的名字。这是2014年,女儿高考前到此求愿,考入理想大学。2015年,我以女儿的名义还愿的见证。
捐款芳名录进入方广岩寺,绕过三个香位房,来到小楼房前。这里摆着六张四角方桌,每张方桌配有四把长条板凳。桌上放着一副茶具和一个烧水壶。这就是泡茶处,一壶50元。恰好还有一桌空着,我们交了费,领了一包茶叶,坐下来,享用着纯天然山泉水甘醇的味道。
喝了几杯茶,我们订好的午餐有空位用餐了。登上五级台阶,便是餐厅。两张大圆桌,中间放着一大锅素面,师傅取来碗筷勺子,交代道:“这是你们五个人的(还有另外两个游客),不够可以再装。第一次用自己的筷子,第二次用公筷。”
这就是寺庙里唯一的午餐,我们每次过来必吃。面食加了大白菜、香菇、豆干,仅此而已。虽简单,却吃出了另一番风味,特别是豆干,香浓且嚼劲十足,令人回味无穷。不同的是以前是30元一大碗,现在是30元一小碗,不够再装。现代人食量偏少,这样节约环保,与时俱进。
30元一份吃过午饭,回到茶座,稍作休憩,才去捐款处捐款,领取香烛纸钱。
按高僧吩咐,我把一对红烛点燃,插在正中间的烛架上,又点燃一束香,分别到左、中、右三个佛位祈愿,各插三根香,刚好用完九根,最后烧了纸钱,完成了祈愿。其他四个分布在四个不同方位的佛位不用上香,程序比以前简单了。
完成了任务,我们下山了。前天刚下过雨,地面没有完全干透,有点湿滑 ,我们一步一停,小心翼翼的。我的眼睛紧盯着地面,生怕一不留神,一脚踩不稳摔倒。
先生倒有闲情逸致,发现个新大陆:“哇,这棵树活不了!”
“哦,树干枯了。”我转头一看,反应平淡。
“这树还吊着瓶,肯定是生病了,可惜救不活了!”先生拉住我,指着路边的一棵参天大树说。
我驻足,顺着先生手指的方向仔细一看,果然接近地面树干处,插着好几个小瓶子。这是吊瓶吗?真是稀奇!
先生似乎看出了我的疑惑,进一步有理有据地解释:“那里边肯定是给树输液的药水,可惜回天乏术!你看树梢!”
我抬头仰望,树梢一片绿叶也没有,只见光秃秃的枝干。
我还来不及低头,先生又叫起来:“那边还有一棵!那棵也是!”他发现了四棵,我不敢掉以轻心,踩实脚下的路。
没过多久,他又指着护栏外一堆建筑垃圾,猜测道:“那应该是前几年台风,护栏被破坏,拆了重修留下的。”
一路上,说说看看,约一小时到达山脚下。下山的路不怎么费力,与上山的时间差不多。路上遇上点小雨,不影响下山,运气真不错。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但我觉得上山更费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