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1560字,阅读约需3分钟)
因为嗓子哑了,声带红肿,医生禁言,为了不耽误学生的课,我决定让学生主持课堂。
连续3天,放手让学生主持课堂,我在一旁辅助。这种上课形式,学生们感到非常新鲜,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但也有些躁动。上课的学生准备的时间有限,固然会出现许多问题,但我还是在这种形式中发现了许多优点。
从学生的视角来准备课文,他们会讲些什么呢?
讲课学生张涛同学,在讲解课文《阿房宫赋》时,对课文的字词理解只是大略提到,而且主要是自己讲解。我发现他比较感兴趣的是对一些不同于教参的理解,且称之为自己的理解吧。他认为,这篇文章是杜牧23岁时考场之作,所以,他更多地是驰骋自己的笔墨,展示自己的文采,所以他觉得这篇赋的美学价值应该高于他的政治价值。再说了,这是一篇“赋”,而不是一篇“论”,所以,所谓的讽谏讽喻更多的是后人赋予的意义。 张涛同学认为,这篇赋的价值更多的是“美”,是我们阅读时获得一种美的享受、熏陶和洗礼。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张涛同学说“别忘了,这可是杜牧的科考之作,如果是你在高考考场上作文,你敢批评甚至讽喻阅卷老师或教育局吗”,同学们都信服地摇了摇头。张涛同学最后又说,这篇文章借古讽今,提醒统治者要吸取前人的教训。张涛同学查找了很多资料,并形成了自己不太成熟的观点。从中约略可以看出,学生们在课堂上还是希望老师补充一些课本或教参上不一样的东西,他们喜欢一些乖异的看法,在课堂上也存在猎奇心理。
除了猎奇一些新解新说之外,他们更喜欢猎奇与课本人物相关的故事。为此,上课同学对写《阿房宫赋》的杜牧和写《六国论》的苏洵补充了一些并不重要的轶事,哪怕是不太确定其真实性,他们也要补充出来。如说杜牧是在科考考场上写《阿房宫赋》的,如说苏洵根本就没有考中进士等等。
从中我也得出一些教学的经验,学生们不太喜欢中规中矩的知识讲解,他们喜欢丰富多彩的知识和故事。之前,我也知道学生这样的需求,但感受没有这一次那样深吧。
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课堂互动和评价呢?
今天19班是李蕾娅同学主持课堂,学过播音主持的李蕾娅同学在活跃课堂气氛方面确实有一套。对同学们的回答从不吝惜夸赞,还特别点名表扬,掌声致意。有几次学生们坐着抢答,她也能把抢答的同学给找出来,给予高度的评价。虽然有点浮夸,但看得出来,同学们还是非常享受被表扬夸赞以及特别关注的。
给我的启示是,课堂上及时的表扬和夸赞,从来不是浪费时间,是对学生的极大鼓励,也是对课堂气氛极好的烘托。
当然,同学们的课堂也有许多问题。
首先,他们抓不住课堂教学应该关注的重点知识和能力。逐段讲文言语段,只知道大略翻译一遍,哪些是重点需要突出的地方,他们并不知道,所以以后我的课堂要不断地在这些方面进行引导,不能让学生不知道学什么,学语文毫无抓手,或者感觉千头万绪理不清,可能这就是现在学生们比较突出的问题。
其次,孩子们并不懂得学习的过程,他们非常重视结论,至于结论怎么来的,他们好像不在意,也不知道如何去关注。比如说到赋“体物写志”的特点,让同学们就《阿房宫赋》谈谈它如何体物写志的,他们竟不知如何回答。其实这就是换种问法引导孩子们学习文章的结构,文章1、2两段体物,极尽铺陈之能事,写尽阿房宫的雄奇壮观、宫女之多、宫中珠宝之富,暗指秦统治者“爱纷奢”不“爱六国之人”,为3、4两段的“写志”做铺垫,揭示秦的纷奢、不爱亲民导致了秦的灭亡,并借此讽谏“后人”即唐的统治者要“爱其民”不可以大起宫室,不可以不体恤百姓,否则就会“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语文课,要明确地告诉同学们,我们学习什么,什么是必须掌握的,什么是需要我们去反复领会的,什么是我们要反复练习的,什么是需要我们大致了解的。
教学最可怕的莫过于教者不知为什么而教,学者不知道需要学习什么,所谓的熏陶太空洞,必须要教给他们可操作、可练习、可背诵的东西,或者可以努力去达到的目标和趋达的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