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猫西
上上周的《港漂爱情之对遗忘的补偿》推送后,我收到了学姐的微信。她说,猫西,那都是你编的吧?
我问她,你干嘛这么说?
她回答,那些故事忒矫情了。
这句话让我郁闷了很久,以至于我停了一个星期没有写新故事。我想不通,这些明明白白发生的事情,怎么在学姐的眼里就变成“忒矫情”了。我写的有那么差么?
后来我找机会再问她,她说,他们那点阻碍,在生活中都不算什么事儿,怎么至于闹到分手的地步?
我终于明白问题出在哪里了。我回复她,学姐你信不信,我把你的故事写出来,读者们反而会觉得你这个更像假的。
为什么?
因为不是所有人都像你这样,把爱情看的如此重要。
听到这里,小伙伴们可能会以为学姐是传统意义上那样,把爱情看得比天大,愿意不顾一切,为另一半傻傻付出的小女人,但是你们错了。学姐是我认识的,最理智,最独立,有理想,肯吃苦的优秀女性。
我之所以认识她,是因为研究生学剧本创作的她,旁听了本科经济学的课程。我还记得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她需要懂一些关于这个世界运作的道理。当时我就在心里感叹,这是一个多么有野心,头脑清楚的人啊。
后来我们时常往来,她和我讨论一些经济学的问题,我向她请教如何写故事。今天你们看到的这些文字,还要感谢她当年对我的影响。
学姐读研究生的时候已经结婚了。我问她能不能看一看婚礼的照片,她却说没有。因为那天婚礼只有十五分钟。没有鲜花,没有婚纱,没有灯光和音乐。只有两个好友作为见证人,甚至双方父母都没有到场。
我吃惊道:怎么能这样?
她轻描淡写地说,当时父母们都不知道她结婚了这件事,他们之所以决定结婚,也只是为了让她能够有探亲签证留在香港。而她为了来香港,辞去了国企月薪上万,前途光明的工作。
学姐的先生是最早一批来香港读大学的内地生,当时政策尚未放宽松,毕业之后如果不能立刻找到工作就只能回大陆,可想而知他最终能在香港安顿下来付出了多么大的努力。
那时他们认识了十年,异地恋六年。这六年十分平静,没有矛盾,没有第三者,只有两人对着视频上自习,偶尔抬起头来的相视一笑和每天雷打不动的晚安。
学姐的先生,我们就称他为学长吧。学长是一个很严肃,有时甚至有点闷的人,所以这样平淡如水的感情反而令他很享受。然而到了第七年,学长当时刚好取得了永居资格,一个问题便摆在了他们眼前,未来。
千辛万苦终于拿到永居,学长是万不可能离开香港。况且,他的事业也正蒸蒸日上。然而学姐也在内地有了一份稳定高薪的工作,从事她热爱的编剧行业。两人都已经二十五岁,异地最终不能成家,只能分手。
学姐用了很短的时间思考后,毅然辞去了工作。她说,要乘着根还没有扎得很深的时候就拔出来,越往后只会越难放弃。
学姐原本想在香港找一份工作,然而她低估了其中的艰难。因为她没有逗留签证,公司大都不愿意为一个不知底细的人费事办工作签证,简历一封封投出去,全都杳无音讯。
之后,就发生了为签证而结婚的的事情。
这个建议是学长提出来的,求婚的时候他对学姐说,虽然我们结婚是因为签证,但这不代表我的决定是仓促的。你为了我们的未来迈出了最勇敢的一步,我自愧不如,我能做的只有保证你不会因为这个决定而吃苦。
后来我问学姐你为什么非他不可,学姐说,大概是因为他给了我一种亲人之间才能有的安全感。我们都知道,对方是怎样斤斤计较,不肯吃亏的人。所以当一个人做出牺牲时,另一个人会无比珍惜。
就这样,学姐顺利来到了香港。然而情况并未好转,因为英语不好,不会粤语和对香港的不熟悉,学姐仍然被工作拒之门外。她眼看着自己的积蓄被一点一点消耗掉,每日生活在巨大的压力和空虚之下。没有工作,她开始通过整理房间,照顾学长的起居,下厨做饭来填补空白的时间,每天不舍地送学长出门上班,期待着他下班归来。
这样噩梦般的生活持续了一个月,终于有一天学长提出和她好好谈一谈。学长说,如果你愿意做一个家庭主妇,我一定毫不犹豫地支持你,供养你,但是你不是这样的人。我知道在香港重新开始很难,如果一时找不到工作,我们可以去读书,可以自己写东西,你不用担心经济问题,你只需要做你喜欢的事情。
那一晚学姐崩溃地大哭,半年以来,沉沉压在她心里的所有的挫败,自卑,对自己的失望和对未来的绝望,在那一刻终于找到了出口。要说人世间最珍贵的是什么,莫过于理解和懂得。
在学长的鼓励下,她开始奔波于各个学校,和教授交流自荐,学英语,修改PS。凭借自己的努力和过硬的工作经验,她终于在二月份拿到了offer。
这似乎应该是一个好转的征兆,然而命运之神还是不肯放过他们。
一方面,她和学长之前六年异地恋,因为距离而没有及时磨合的许多问题在共同生活后一个接一个地出现,另一方面,双方父母对他们瞒着自己结婚感到十分气愤。学长的母亲觉得学姐高攀了他家儿子而对学姐诸多不满,言语中多有轻蔑;学姐的父母因为学长父母对自己女儿的嫌弃而感到不平。一时之间两边家庭关系僵持不下,夹在他们中间的学长和学姐更加感到苦不堪言。
学长知道学姐在母亲那里受了许多委屈,却不知该怎么办。他每一次在母亲那里为学姐说好话,都只能招致母亲对学姐的更多不满。这似乎成了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我认识学姐后,偶尔也会见到学姐和学长母亲讲电话,挨骂的样子。就在几年后的今天,仍然不能说学姐和婆婆的关系有所好转,相反因为生孩子的问题而产生了更多的分歧。
但是学姐还是和学长在一起。
去年学长在香港买了房子,学姐邀请我去做客。大到沙发床柜,小到一个冰箱贴,都是学姐学长共同精挑细选的。他们仍然在努力地把两个人的生活过得更好。
故事讲到这里,我忽然对学姐的质疑释然了。有的故事因为太现实而以假乱真,有的故事却因为太纯粹而真只作假。其实,是真是假,真的和故事无关,而在于看故事的人,究竟愿意相信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