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晚年跟大臣吹嘘时讲了一个故事:“太宗有名马狮子骢,肥逸无能调驭者。朕为宫女侍侧,言于太宗曰:‘妾能制之,然需三物:一铁鞭,二铁檛,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檛挝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刺其喉。’太宗壮朕之志。”
如果这故事不是武则天吹牛瞎编的,那么她这虎了吧唧的性格可能就是太宗不喜欢她的原因(外貌方面,她在后宫中就算称不上冠绝,也应该至少算中等),她直到唐太宗去世时,还只是一个五品的才人。
但反过来想,如果武媚(太宗给她取的名)真的敢于在太宗面前大方显露自己的武勇和剽悍,其实是挺冒险的。
虽说李唐有鲜卑血统,而鲜卑及关陇民俗女性较为强势主事,但这毕竟是帝王家,本身强势的太宗不可能太喜欢这样的女性,甚至有可能会反感。
所谓“壮朕之志”,甚至可能是一种带有敷衍感觉的冷嘲热讽:“你可真猛”或者“你好厉害哦”。
脑洞再开大一点,武媚发表一番“一铁鞭,二铁檛,三匕首”的二愣子言论之时,太宗额头一紧,想到太子和魏王两败俱伤之后,选了看似人畜无害的李治,我那忠厚老实的儿子如果碰到这样的烈性女子,那还得了。
没过多久,武媚在宫中得怪病暴死,虽然武媚家里关系很硬(都知道武士彟是高祖的太原元从功臣,其实武媚的外公杨达是隋文帝族子,隋炀帝营建东都洛阳的工程负责人,堂舅杨恭仁入唐仍为重臣,在贞观年间担任洛阳最高军政长官八年。也就是说武则天的外家和隋唐两家王室都有血缘关系,尤其是隋杨。贞观十年,太宗增补后宫妃嫔,只要贵族官宦之家女子才能入选,即使在这些人之中,武媚的家室也几乎是顶级的),但是女儿进宫自然就只能看命,皇上讨厌你有什么办法。
当然这种“what if”的想象没有发生,关键在于太宗就算讨厌武媚,也不太可能把这个剽悍女子和儿子李治联想在一起。北方游牧民族(匈奴为主)老皇帝死了,小皇帝可以“妻其后母”,完全继承老爸遗产(其实是种充分利用资源的制度,当然从汉地礼法来讲简直是禽兽行为),这一习俗拓跋家在汉化早期似乎就已抛弃,隋末传说杨广就和杨坚嫔妃不清不楚,是杨广淫乱的佐证之一,恐怕只是抹黑杨广的黑料,充分汉化的李唐就更加无法想象这种悖逆人伦的事了。
然而无法想象的事却没有什么制度建设组织其发生。太宗确定立李治为储的超高层核心会议,除了太宗本人和儿子李治,仅有长孙无忌、房玄龄、李世勣、褚遂良四位重臣在场,然而“妃嫔列于纱窗内,倾耳者数百人,闻帝与无忌等立晋王议定,一时嚂叫,响振宫掖”(见于《册府元龟》卷二五七,虽是宋人编纂的类书,但大多学着文本来源是今已失传的《太宗实录》。两《唐书》、《资治通鉴》也载,不及此详。)。可见太宗朝对于宫禁重地的管理似乎不太(太不)严格慎重(这方面可能有鲜卑文化因素,并不像后世王朝一样极端重视宫禁大防,典型的就是大明朱元璋,对于后宫像老地主看护老婆一样上心),李治(可能还有其他皇子)出入后宫,与太宗宫人一走一过打个照面甚至发生别的互动,都不是太难。
当然,这也不能太过苛责太宗,一代雄主对于这种鸡毛蒜皮偷鸡摸狗的事管不过来也是很正常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