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阅读随想 | 独白:一个人的心灵回响

阅读随想 | 独白:一个人的心灵回响

作者: 秋之准备 | 来源:发表于2022-01-15 12:58 被阅读0次

    翻看古典散文,与先秦诸子相遇。所读不过是教材中的节选文段,却仿佛进入一座广阔深邃的庙宇。诸子各居一殿,或相近相亲,或相距甚远;或温和端坐,或神色激昂。相同的是,他们都在言说,或独白,或与人对话。

    老子的独白低沉而凝重,听起来像谷底淙淙的水流,又像岩洞缓缓滴落的声响,幽远而诗意,神秘而震撼。音声相和,有无相生,在他这里,万物乃是对立中的统一,统一中的对立。“美之为美,斯恶已”,美和恶,善和丑,并不是外部的对立,而是内在的共生。当你看到美的时候,其中就有恶;当你看到善的时候,其中就有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一件祸事,其中蕴含着好事;一件好事,必然隐藏着灾祸。内在的合二而一是事物的共性,所以,事物之间会呈现出相生、相成、相形、相和、相盈,由合二而一转化为一分为二。

    一切都是矛盾共生的合体,一切都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听,老子在喃喃自语。他低眉沉思,踽踽而行,偶尔抬眼远望,犀利的目光洞穿时空苍茫。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这不是弱者的自足与自炫,而是智者强者的曲线战略:自弱,无为,终将转化为自强、有为。

    孔子也常常独白。尽管他周游列国,但没有国君听他宣讲;尽管他弟子三千,但少有等高度者与之交流。所以,盘坐杏坛的孔子,常常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独白。至于后世把他的独白当作经典奉为圭臬,不在此时此境。学而不思则罔,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之风德,小人之风草;欲速则不达;过犹不及也……孔子的独白与老子的矛盾对立思维方式相似,其实大不相同。读这些话,仿佛看见温润如玉的老者在两个极端思忖,在事物关系中深悟,然后把正确方向在矛盾对立中强化、深化。学和习,故和新,学和思,知和不知,在矛盾中彰显。孔子的独白,深沉厚重,逻辑自圆,不容辩驳。

    相比之下,庄子的独白更率性自如,天马行空。他如大鹏般遨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卓卓然,陶陶然。在庄子的殿堂中,充溢着寓言的形象与浪漫。即使“养生”这类极现实的话题,他也要讲出庖丁解牛的妙喻。听庄子独白,适合闭了眼睛,在他汪洋恣肆的语言和神秘玄妙的想象中,任思绪飞远、灵魂遨游。

    与先秦诸子相比,屈原的独白华贵、浪漫、婉转、浪漫。余秋雨在《中国文化课》中写到,屈原曾到稷下学宫,出现在北方各路学者面前。他分外招眼,应该是一身华贵不俗的气质,矜持孤高的风度,让他不太合群,很快回到楚国去了。是啊,他的独白,连文明较为发达的中原贤哲都听不太懂,何况楚国那愚妄的君臣呢。尽管,他的政治理想过于飘渺,若真被楚王重用,难免国破身败之宿命。可是,在屈子心中,那君王,那国家,是他心心念念的恋人,不可须臾离开。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即便渔父当头断喝: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移。对深情执着的屈子来说也无济于事,他沉浸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无法自拔。

    独白,是内心世界的映照,是自我精神的回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阅读随想 | 独白:一个人的心灵回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qukz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