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浓浓的一字眉,乌黑的眼睛,一簇簇直竖起来的黑发和一张饱经风霜的脸,身上散发这一种让我折服的文学气质和修养,他,就是我崇拜的鲁迅先生。今年寒假,我有幸到鲁迅故里参观学习。

我带着温暖的阳光,踏着轻快的步伐,来到我期盼已久的鲁迅故居。一进门,哇!人真多。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型鲁迅画像。他吸着烟,眉头稍稍有些紧缩,仿佛在思索着什么。他旁边是一艘乌篷船,画的栩栩如生,它好像在对我说:“小朋友,快来乘着我一起游览鲁迅先生的故居吧!”



走进“德寿堂”,那里是鲁迅先生小时候居住的地方,普通的宅院,多么的清静、安宁。但一走进“百草园”,整个就像“春暖新绿”。原来“百草园”只是长了一些杂草,后来改成了一片菜园。放眼望去,满眼郁郁葱葱的绿。我看见里面种了一些时令的蔬菜,青菜、荠菜、白菜、大头菜等各种各样的蔬菜,我仿佛看见了鲁迅先生和他的伙伴闰土在田野里跑啊、跳啊、闹啊、叫啊……妈妈在一旁回忆着当年她学过的课文:“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去了。”当年的“百草园”是鲁迅先生小时候的乐园。

鲁迅先生的故居很是简朴,卧室的家具都是木头做的。一张床,前面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厨房是土灶烧火,旁边有一张桌子,两三把椅子。


最令我留念的是“三味书屋”,走进了“三味书屋”,一种庄严的感觉油然而生,我仿佛有见到了寿镜吾老先生严厉的样子。全程最严厉的私塾就是不一样。规规正正的木桌椅,方方正正的讲台,往下来都是方正整齐,规规矩矩。一声声朗读,一句句对答似乎在耳边响起。我发现西北角落有一张桌子,那是鲁迅先生的座位。因为他爱读书,为了不让其他同学影响他,寿镜吾老先生把他调到最角落。他的书桌上刻着一个深深的“早”字,因为他有一次上学迟到,素以品行方正、教书认真的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批评了他,告诉他下次不要再迟到,所以他在桌上刻下了“早”,时时提醒自己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出了园门,我再次回首望了一眼。我的写作受到了鲁迅先生文笔的熏陶,我的精神也得到了鲁迅先生精神的洗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