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论语》049:做学问,求一个“人证物证俱在”

读《论语》049:做学问,求一个“人证物证俱在”

作者: 八宝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22-11-15 14:49 被阅读0次

    专栏作者:王亚辉,王坦爸爸、华与华资深策略师(最近就职)

    文字校对:王坦妈妈

    文章字数:800-1500字

    阅读时间:2-5分钟

    最近有十几天未更新,在这里对自己以及粉丝朋友说句抱歉。确实是为懈怠了。最近老母生病,一人顾全家务,无暇分身写作,这是客观原因,主要还是自己懈怠,这几日生活逐渐恢复正轨,立即写作,不敢荒废。

    原文: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

    华杉详解

    【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微也。】杞,杞国。杞国,是夏的后代。商汤灭夏之后,把夏的遗民封在杞,就是杞国。因为杞国人是夏朝王室之后,所以保存有夏礼,孔子访求夏礼,专门到过杞国,访谈收集整理,所以大概能言之。但是,杞国人自己早已不把夏礼作为文化礼仪来生活了。

    宋,宋国。宋国,是殷的后代,周灭殷,封纣王庶兄微子的后代于宋国。所以宋国人是殷商王室后裔。孔子也访求殷礼,能言之,但宋国也不是遵照殷礼来要求自己了。

    夫子说:我能讲夏朝的礼,但杞国的现状,不足以为我证明。我能讲殷商的礼,但宋国的现状,不能为我证明。

    【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微之矣】文:典籍。献:通“贤‘,指贤人。为什么呢?典籍记录和按照礼节要求自己的贤人都不足。如果这两样都有,那就能证明了。这就像查案一样,人证物证都不全,只能推理案情,不能定案。夫子通过访求,要么有人证没有物证,要么有物证没有人证,所以只能说说夏礼和殷礼,不能将他们定论。

    夫子学习礼法,不仅求典籍,还求贤人,否则只能随便说说。这觉得这是儒学一大宗旨,切己体察。学习知识文化不仅仅是学习典籍上记得,还要有学习有贤人身体力行的,用阳明先生的说的就是,知行合一的知识和文化才是真的知识和文化。一个知识文化,不仅要被记录在典籍,还要有贤人去做。我们学习知识就是要学习有人证和物证的知识,并且自己还有一边学一边做,知行合一,才能学到手。

    儒学的分支理学,为什么是行不通的,越往后越趋于典籍了,趋于道德的至高标准,比如24孝之埋子奉母,会有人这么做么?显然不会,那么这就是文化的糟粕,精神的泡沫。

    再比如古时候要守孝三年,如何守孝?在亲人坟前搭个棚子,自己的不工作,住在里面。这是夫子要求的么?不是。那是封建社会以孝治国定的道德标准,现在还有人做么?没有,不是现在礼崩乐坏,而是夫子就没这么要求,夫子说的什么?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父在,观其志。 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父母生前,侍奉他们要以礼,死了,葬他们也要按照礼节。当他父亲活着时,要看他本人的志向;他父亲去世以后,就要考察他本人的具体行为了。 如果他长期坚持父亲生前那些正确原则,就可以说是尽孝了。就这个事,总会有冲突的时候。比如说万历年间,张居正内阁首府,正在主持新政,这就是国家首相,或者说是总理,一走就是三年,这国家还不乱呀,朝廷为了维持统治,就发明了夺情,理由是有典籍记载,真人真事,好吗,第二次的时候,就没有了,满朝大臣声讨。当然也就是内阁首府大臣,那要是普通的七品芝麻官,也就没这事了,这不就是因人而异么?并非是大道。

    现代的最后一个纯粹的儒生,就是钱穆。他特别强调,不要认为人类社会进步了,今人比古人聪明,要老老实实向古人学习。这里的古人比如说夫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你往根上找。比如说,我们开一个门店,学习麦当劳,肯德基,不要学孙子辈的现在,要学过去的爷爷辈,哪才能学到真功夫。

    就像夫子访求夏礼、殷礼,孙子辈都不用,怎么去访求,如何确认是真正的礼法,不能证明。

    特备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文章版权归属八宝先生,实名:王亚辉,如有合作敬请简书联系。

    感谢点赞、感谢收藏,感谢关注,感谢打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论语》049:做学问,求一个“人证物证俱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qva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