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55」《坊间旧忆——消失的昌运宫》 青山如黛

「55」《坊间旧忆——消失的昌运宫》 青山如黛

作者: 青山如黛散文集 | 来源:发表于2019-04-30 20:54 被阅读0次

    今天青山给您来上一段古儿,列为看官:话说大明朝之时,西直门外有一座三虎桥,离此向西不远处有一座极大的道观“昌运宫”,用金碧辉煌来形容是一点也不为过。“昌运宫”是在大明朝正德年间由司礼太监张永奉圣旨修建的,道观修建竣工后初名为“混元灵应宫”后于大明万历四十四年重修,更名为“天禧昌运宫”。距离现今儿少说也有五六百年时间了,如今此道观早已经倾圮荒废荡为寒烟了,因为“昌运宫”早就毁灭于英法联军的毒手。

    坊间传闻:“宫”字一词的称呼则出自唐玄宗李隆基之口,据说在他执政期间在帝都长安花巨资修建了一座专门祭祀老子的“玄元皇帝庙”落成仪式结束起驾回宫,坐在龙椅上两杯香茶入肚后仔细一回忆刚才的仪式心里这个高兴啊。再一琢磨觉得有些不大对,皇帝不能住庙啊,要住也是皇家宫殿啊,只有哏屁着凉大海棠之后才能入庙享受一方香火。当他想明白了这一层道理后,第二天大清早就下圣旨改称为:“玄元皇帝宫”看来皇帝也有想不明白的地方。打哪儿以后“宫、观”两字就成了道教徒们修行之所的专用称谓,再以后规矩就加严格了,官方明确的提出凡是皇帝亲自下旨册封过的道教观院方能称为“宫”擅自用此名字的违令者就地咔嚓无赦。

    在历史上明清两朝治下的北京以“宫”为名的道观不下几十座。现在阜成门内就留有“宫门口”的一处地名,原址可能就在鲁迅纪念馆一带。还有就是二环路旁边的金融街西侧的“吕祖宫”此宫大门朝东面积不大却布局严谨,清修之人身着布衣,举止言谈中颇有几分仙风道骨,离吕祖宫不远处就是皇家建筑都城隍庙了。

    大清之时乾隆皇帝下旨重修此道观,道观院门内有大殿好几重,有钟鼓楼,元圣境,功曹殿,元天玉虚宝殿,神宵延寿殿,玉霄上穹宝殿,和齐整的教徒修行房舍。重修后的道观建筑布局严谨院落规模宏大庄严肃穆,用金碧辉煌来形容它的华丽一点也不为过,走在这里真有太虚幻境之感。

    据史书载:“昌运宫”自从建成后一直受到笃信道教的大明皇帝的重视,历史上的大明朝的万历、崇祯皇帝,大清朝的康熙、乾隆、咸丰多次委派朝中重臣携带香烛前来“昌运宫”替天子进行祭祀。上行下效众大臣们经常携家眷前来拜祭祈福纳祥,这种盛况一只延续到了清晚期。“昌运宫”到了大清朝咸丰年间(一八六零)年时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大肆劫掠后又纵火焚烧了圆明园,捎带着也严重破坏了天禧昌运宫。

    更为不幸的是“昌运宫”于光绪年间再次遭到严重破坏,也就是文词所说的“灭顶之灾”吧。由此看来此“昌运宫”既不昌盛,运道也是在不怎么样。清末民初后国家混乱不堪盗贼四起,此宫的残留的木料砖瓦,石刻件等均被军阀及地痞们盗卖,地面上所有的建筑物荡然无存成了残砖烂瓦的一片荒地,地图上也仅仅标出了其名“昌运宫”后来有人零星散居于此以种菜卖菜为生,久而久之种菜之人多了形成了“昌运宫村”,解放后此地划归于海淀区四季青乡。

    如果以三虎桥为中心,东南方有座“龙凤庵”不过荡然无存现在的名字是朝阳庵社区,正北方的公园内临湖有一座庙宇:“紫竹禅院”,正西方则是“昌运宫”其北面不远处的长河边还有一座庙宇就是鼎鼎有名的“万寿寺”东北方向白石桥东侧有一座庙宇“真觉寺”(俗称五塔寺)。正东方向的首都体育馆的东边还有一座寺庙“双林寺”,一九六五年前曾经是海淀评剧团的所在地。

    如今三环路上的紫竹立交桥就是昌运宫道观的原址了,曾经辉煌的道观早已不复存在,淹没在滚滚的车流中。如今紫竹院公园南门对过的金水河畔是昌运宫小区一号二号楼,隔着马路西侧则是昌运宫三号院,五号院,七号院,我曾在小院的高楼里不停地转悠着希望能找到一点点历史的遗存,哪怕是一棵古柏树,或是一棵古槐,一块巨石,而现实是绝情的,我什么也没看见。似乎还能使人产生联想的只有“昌运宫”这三个字了,也是唯一留给世人的历史信息。

    甲午年四月初二

    一蓑烟雨任平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55」《坊间旧忆——消失的昌运宫》 青山如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rdb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