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故,至善也者,心之本体也。动而后有不善,而本体之知,未尝不知也。意者,其动也。物者,其事也。致其本体之知,而动无不善。然非即其事而格之,则亦无以致其知。”
至善,源自阳明先生说的“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心的本体是纯粹的,没有善恶之分。就像刚出生的BB一样,白纸一张,没有任何善恶的印记。后来在成年人的引导下,BB逐渐成长为小孩,有了自己的意念来区分善恶是非;再后来念头一生起,所有的好坏善恶对错皆是念头的产物,渐渐地,人心战胜天心(天性)。
本自具足的良知,原是可以在保持赤子之心的情况下明辨是非,二六时中符合中庸大道。而实践的过程中(阳明先生称之为格物)难免不如人意,这时就要当下反思下,到底,是结果已经尽力了依然不如人意,还是他人因不受控制不如人意?
在这一刻我凭着良知做事。当我不再迫切地想逃离当下,本体的喜悦就会进入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之中。当我的注意力转向当下的那一刻,我会感觉到临在、宁静和平和。一切皆如所愿,并不只是嘴上说说而已,还有当下心流,与身体同频共振,也就是佛家说的身语意皆一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