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存在与消失‖阿来《云中记》:我为感召你而来

存在与消失‖阿来《云中记》:我为感召你而来

作者: 爱琴海ai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20-12-29 22:16 被阅读0次

大地不用手,把所有尘土扬起,

大地不用手,把所有的石头砸下。

大地没有嘴,用众生的嘴巴哭喊,

大地没有眼睛,不想看见,不想看见!

云中村,一个海拔两千八百米的村庄,在阿来的《云中记》中存在又消失的村庄。它坐落在四川岷江中上游地区,一个山腰间的平地上。书中说——

在云中村的位置上,那个平台甚是宽阔,摆下了一座几十户人家的村子,还有好几百亩土地,还有果园、道路、水泉与畜栏。但从山下望上去却什么也没有。在过去上千年动荡的岁月里,隐身在那里的云中村真是一个天堂般的存在。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美丽又古老的村庄,却是当年汶川地震中众多受波及的村庄中的一个。地震带走了村里九十三人的生命,占全村人口的三分之一。更加不幸的是,对于云中村的村民而言,还不是最大的毁灭;灾后,专家发现该村处于一个巨大的滑坡体上,而全村举家搬迁是唯一的选择。

这意味着,他们不仅失去家园,离开世代祖先居住了千年的土地;同时,他们也不得不丢弃信仰、放下牵挂,抛却村后的山神和故去的祖先、以及地震中刚刚死去的人们。

这样说,虽有着明显的封建迷信倾向,但对于这个古老的藏族村庄而言,对于那世世代代信奉苯教的藏民而言,却无疑是个难解的心结。只不过信仰、祖先、亡灵与当前活生生的生命相比,他们不得不选择后者而已。

然而,总有人放不下这一切,他是村里的祭师,阿巴。在搬离云中村四年后的一天,在接近五年前地震发生的时刻,他独自一人踏上了回村的山路,开始了作为祭师的职责:敬奉祖先,照顾亡灵。

其实,远在这次地震前,云中村就曾发生过一次轻微地震附带着的小型滑坡,是村子里的水电站,当时作为发电员的阿巴跟着水电站一起滑入岷江边的滩涂上。

只不过,那时候人们并不知晓它发生的意义,也不知道它是这次大滑坡的预警、或前奏。当然,知道与否对于人们来说也就那么回事,改变不了也阻止不了。唯搬迁是上策。只有经历过一次滑坡的阿巴,决定为了云中村,为了云中村的山神祖先、为了云中村活着的和死去的人,而牺牲自己再去经历一次。

他的想法很简单,目的也很明确:古往今来,祭师的职责就是侍奉神灵,抚慰鬼魂。你们在这好好活。我是云中村的祭师,我要回去敬奉祖先,我要回去照顾鬼魂。我不要任他们在田野里飘来飘去,却找不到一个活人给他们安慰。

其实,当我们从头到尾将这故事读完,便能明白作者的用意。

相关文章

  • 存在与消失‖阿来《云中记》:我为感召你而来

    大地不用手,把所有尘土扬起,大地不用手,把所有的石头砸下。大地没有嘴,用众生的嘴巴哭喊,大地没有眼睛,不想看见,不...

  • 观《云中记》后感

    前几天,我在喜马拉雅上听了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小说《云中记》。《云中记》是作家阿来为纪念汶川地震,写得一部长篇小说。该...

  • 我们在“疫”起,生命仍有光

    阿来的《云中记》是一部献给“5·12”地震中的死难者以及消失的城镇与村庄的力作。讲述了汶川地震四年之后,一个祭师,...

  • 《云中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阿来新作《云中记》,讲述了千年古村云中村,在八级地震中地裂天崩,又在次生灾害山体滑坡中消失的故事。小说主人公是云...

  • 董宇辉与阿来老师直播访谈记录|读书的意义

    喜欢董宇辉,喜欢直播间与作家的对话,看完趁热打铁整理的文字,希望你能希望。 阿来 《尘埃落定》 《云中记》 一 关...

  • 《云中记》:时代记忆的一道伤疤

    作者:何凯凯(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阿来以汶川地震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云中记》自发表以来便受到读者热议。正如文...

  • 【小说】14挽歌:阿来《云中记》

    汶川地震过去12年了。 地震造成八万多人员死伤,许多家园被毁。有些村镇因为地质的原因,再也不适合生活。民众举家迁徙...

  • 2008那一年

    今天看了采访阿来作家的视频,他的新书《云中记》,使我期待拜读,为什么呢? 因为2008年对我而言,是特殊的...

  • 【摘录】《云中记》

    相关:《云中记》 阿来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豆瓣简介 这个故事酝酿了十年。汶川地震后,拥有上千年传说的云中村移民到...

  • 归乡

    此刻,坐在归乡的火车上,看着窗外飞速闪过的风景。手里捧着阿来的《云中记》,耳机里响的是莫扎特带有悲怆的《安魂曲》。...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存在与消失‖阿来《云中记》:我为感召你而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rgqo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