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讨厌的“你应该”
你有没有听说过“应该理论”,就是我们从小就被父母灌输要多吃饭,大一点就应该认真学习,毕业了应该找份好工作,成人了应该找个好对象……
我们一直被这种“应该”所驱使,而这份应该的背后,则是一份强烈的控制和干涉。
大多数父母都希望孩子是听他们的,按照他们的规划来生活,因为他们有人生经验,所以他们的指点都是正确的。
还有我们的老师,他们教学经验丰富,我们就应该听他们的,才能取得高分有好的前途。
他们都有无比正确的人生理论,好像我们只要听他们的,就不需要自己去探索和领悟,也能毫无风险的走完这一生。
然而,这样的人生还有意思吗?
记得多年前有个朋友对我诉说她最近的苦恼,她带着男朋友去参加一个女友的婚礼,一见面她就大方对朋友说:这是我的男朋友,你们看看怎么样啊?
稍微懂得语言技巧的人都知道,这看似一个问句,其实是陈述句,她表面征求意见,其实是想得到大家的祝福。而她那个朋友却正好双商齐低没有搞懂,立刻上纲上线:以你的条件,他根本配不上你啊,你应该找更好的!
朋友顿时尴尬癌犯了,当即恼羞成怒的回应:“你怎么知道他不适合我?什么叫我应该找更好的?”,然后牵着男朋友的手头也不回的就离开了。
很多年后,朋友和她那个女朋友逐渐疏远了,而她和男友却发展成了恩爱夫妻。男朋友并没有如他们所说的配不上她,而是事业蒸蒸日上,带着她很早就过上了美满的小康生活。
这样的故事很常见,因为有很多人是特别享受做人生导师的感觉的,他们总打着关心的旗号去越界指引他人的人生,那句“你应该”就成了他们沟通以及安慰他人最常见的狗皮膏药。
02
真正有效的沟通是怎样的?
我有几个朋友都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周,为什么我只有在你面前,就什么内心话都愿意说呢?
我说:或许是我能给你安全感吧,我既不给建议,又不逼你反省自己,就那么认真的听,你当然就觉得很舒服了。
朋友连连点头,说和其他人倾诉,就经常会有被教育的感觉,而我却会让她有做主角的感觉。
有一天,我儿子一起床就大声的抱怨着说:这个学校我不想去了。我立即关切的跑过去问他:发生什么事情了?
他鼻子里狠狠的“哼”了一声,说:他们都说我是猪!
我问:他们是谁?
他继续气鼓鼓的说:谁,谁,谁。
我说:哦,有三个人呢。
他又说:首先只有一个人,后来两个人都跟着叫。
我说:恩,另外两个人也觉得好玩,于是就跟着学了。
他似乎被理解到了,语气开始放缓,手也开始抓起衣服慢慢穿。
我继续补充道:要是我被人说是猪,我也会难过呢。
不料他笑着说:你又不姓朱咯。然后自言自语的说:不过他们除了叫我猪,也没有对我做其他坏事。
我拍了拍他的肩膀:恩,他们也和你一样,喜欢开玩笑,但都是好孩子。
短短几句对话里,我既没有批评他的同学,也没有给他贴上“玻璃心”的标签,我只是认同了他的感受,就让他感觉自己被看见,被理解,他原本剑拔弩张的情绪就消失不见了,转而用愉快的心情迅速穿好衣服去洗脸去了。
这就是倾听的最大价值和意义。
我们在面对孩子问题的时候,通常习惯快刀斩乱麻,急着站出来替他们做决定,或者指明一个方向。实际上,孩子都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之所以找大人倾诉,只是希望自己的情绪能被大人接纳和理解而已。
我儿子这一次也是如此,他根本不需要我帮他解决什么,而是寻求情绪上面的宣泄和支持。
在心理学中,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关系,就是倾听与被倾听的关系。表面是用沟通来帮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而沟通的内核就是倾听。
一个好的咨询师,就是一个倾听的高手,他会从来访者语言,表情,肢体动作等等去捕获来访者情绪背后的原因,或者内心深层次的诉求,然后去无条件接纳他的感受,共情他的体会。
只有当来访者觉得被咨询师接纳和理解的时候,他的世界才会向咨询师打开,他的问题才会对咨询师暴露出来,咨询才能顺利进行下去,日常对话也是如此。
03
为什么我们懂得那么多道理,
却不知道如何安慰一个人?
(1)你不会听
古汉语中,听是这样的--聴,一个大大的耳在前面。也有社会心理学家一言以概之:
好的沟通在于三分说,七分听。
然而我们大部分人是反过来的,尤其是急性子的人,一遇到身边有人伤心难过了,不搞清楚原委就急着安慰。
听说闺蜜失业了,就立即说:没事,工作没有了再找呗。朋友说她失恋了,你就说“没事,天下好男人多的是呢”。
这就好比你看文章只看了个标题,而它真正的内涵和信息其实都藏在下面的文字里。
你要知道失业的背后,还藏着被同事抢了客户,被老板当众批评的经历,而失恋的背后,还有着被背叛和激烈争吵的经历。
正确的安慰姿势,就是安静的陪伴,让她哭,让她发泄。
通常一个人在痛苦的时候,给他一个安全的发泄情绪的环境,比出一堆主意更有效。
当她哭完了,或者闹够了,她的情绪也就放松下来,这时候不需要你问,她也会将自己经历过的所有事情一一讲出来。宣泄和倾诉都完毕了,她的痛苦也就减轻了一大半。
接下来,无论你是帮他审时度势,还是一起谋划未来,都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你不会共情
除了听,我们还有一个致命的问题,是不会共情。
共情指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的处境,对他人情绪情感具备感受力和理解力。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共情其实是一种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人,更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和好人缘。
但是我们通常将共情误解为同情,或者是流于表面的理解。
比如邱莹莹失恋了,曲筱绡说:“你真倒霉,又被男人甩了,不过这样的渣男不要也罢。”这称其量是同情不是共情。邱莹莹听完哭得更厉害了。
而关关则不同,她一句“没关系,你哭吧,我在你身边”。就让邱莹莹找到了精神的依靠,觉得自己即使失恋了,还有朋友,人生不至于太绝望和糟糕。
还有一种假意的共情。
老公被老板批评了,回家面对老婆做的一桌子饭菜,心事重重,毫无胃口。
老婆是这样说的:你被批评了,我理解你的难过,但是你也不应该不吃饭啊。
这只是用理解造了个句,根本不是理解好吗?
04
何为正确的安慰姿势?
曲筱绡父母闹离婚时,她为了挽救父母离婚,将所有财产全归还给父亲,而以一无所有的状态去投奔赵启平。
正确的姿势,就和赵启平面对一无所有的曲筱绡一样,眼神里充满了”我懂你”的疼惜,双臂传递了“有我在”的力量。即使不说那句“我养你”,有了肢体和眼神间爱的信息传递,也能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用款款深情来将对方的压力和委屈化为无形之中。
因此,除了言语之外,共情还有多种表达的方法,比如点头回应,眼神肯定,还有微笑啊,拥抱啊,等等的身体语言。总之,共情就是此时此刻,即使世界崩塌了,还有我与你在一起。这是何等美妙的感觉。
最后,安慰人的时候,一定要摒弃说教的“应该理论”啊,不要将自己的道德和行为准则绑架到别人身上,这是对人起码的尊重,建立在倾听和共情的基础之上。
戴尔•卡耐基说过:“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2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75%是靠建立在良好沟通能力之上的人际关系。”其实沟通不仅可以助力事业上面的成功,对生活质量的构建也有非凡的意义。
看动画片的时候,我们都会羡慕小宏有大白,大雄有机器猫,是因为我们都渴望有人无条件的支持我们,保护我们。
同理,当我们的亲人或者朋友伤心难过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利用倾听和共情的方式去抚慰他们,充当他们的大白和机器猫,而幸福生活,不正是由于这些暖心的瞬间组合而成的吗。
如何安慰人的一些技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