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看过一本书,扉页上有段话:
因为当编剧的缘故,我总会见到一些明星。有一次在晚餐聚会上见到了一位喜剧演员,这位喜剧演员在电影里表现出的幽默我非常喜欢,有时为了搞笑,他会肆无忌惮地自嘲。但那天吃晚饭,他跟我聊的竟然是四书五经和哲学、文学,我却成了那个负责幽默的人,这让我吓了一跳。后来,我们成了朋友,我才知道,生活中的他有很多面,而那些面都不曾在公开场合上出现过。因为但凡有正经角色的戏,都不会找他--人设决定了自己的戏路。我逐渐明白了,让人看到的外在生活,叫人设;不被人了解的内在生活,叫人生。
这让我明白了人们口中经常念叨的“人设”是何物?对于人设,说得通俗点儿,就是别人想让你看到你想表现出来的角色,它的功能跟我们所发的盆友圈、所用的美颜、滤镜类似。
在互联网世界里,人和人隔着屏幕,你看到的,不过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面具,在万物互联的世界里,“人设”无处不在。
可能我们这一生,都离不开面具,也很难摆脱人设,因为场合不一样,面对的人也不一样。但脱掉面具后,我们,还是不是自己?面具戴久了,它是不是成了自己的一部分?人设和人的关系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真正的自己又应该是怎样的呢?
不仅如此,在信息被投喂的时代,你看到的就是你喜欢的,你喜欢的就是你看到的。这两者将强化你的价值观,压缩你的知识面。循环多次之后最终无限内卷”,你就会像一只活在井底的青蛙,不再需要推理和思辨,因为信息的集成处不会让你看到另外的世界,你会被精准投喂,你抬头所见的那个井口就是你全部的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