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来的一个不足是:把目标和手段混为一谈。
目标是可以是主观定的,但手段一定是面向客观现实的,手段是将主观目标现实化的工具,既然是现实化那必然是面向客观现实的。我太过于追求自己的独特性,以至于不仅想自己指定目标,甚至想连实现目标的手段也要自己指定。
比如高考,我的目标是想要上好大学,实现这个目标的手段是高考考高分,熟练做题又是高考考高分的手段,即手段之手段。我反对熟练做题,进而反对高考,虽然目标仍在那里,但实现目标的手段已经被我否定了,那么这个目标也就现实化受阻了,于是理想与现实无法统一。
在假定人有一个理想的情况下,出现理想与现实无法统一,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理想本身就不现实,比如说想飞上天摘星星,这叫做空想。二是,理想是可能被现实化的,只是个体并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手段合适的方法使得其现实化,比如想学习好,但不知道如何才能学习好,不懂的方法。三是,理想是可能被现实化的,并且也知道使其现实化的手段是什么,但是执行的不到位,比如想学好也知道怎么才能学好,但是由于某些原因没有学,这其中的某些原因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客观和主观,虽然我想学我也知道怎么学好,但是客观上我没学费上学,或者但是主观上执行力不够。
我的不足属于第三种情况的主观原因,由于个人执行力不够导致。要避免第一二种情况,需要了解这个世界的规律,知道什么可以实现,并且知道怎么实现,主要是思考总结世界的规律。第三种情况的问题是没有把这个手段执行下去,客观受阻或主观受阻。
这一年我读了很多哲学和文学书,对这个世界规律的认知提升了很大,已经超出了同龄人的平均水平。执行力虽然也有很大提高,但总的来说,这一年的时间花在思考上远大于花在执行上。这不平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重视了思考,轻视了具体的学习和实际的掌握。虽然我很想继续阅读哲学和文学的书,并且我相信它们是未来人生的重要认知基础,但确实我现在的思辨能力已经足够了,短期内已经思辨能力溢出了,目前根本不需要那么高的思辨能力。目前最紧迫的应该是,提高编程能力,发好论文,考好成绩,并且去争取一些外在荣誉,以便将来有足够的能力去好学校读博士或者去有个好工作。
从现在开始少些精力思辨,把精力更多的用于提升执行力。减少思辨的时间,把时间更多用于具体的学习,实际的编一段程序,实际的练习要考的题目,实际的为发论文而读论文,实际的去争取一些外在荣誉。
我相信,半年内编程能力和发论文能力会有质的提升,因为我知道这些事情应该怎么做,我也做的好,我缺的只是执行。哦不,不应该这么措辞,不能用“只是”,似乎会思考比会执行有什么优越似的。死读书的人执行力强思考弱,我是思考强执行力弱,大家都是断了一只手臂的,没什么好优越的,断左臂的笑断右臂的,这才是真的好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