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大家读过后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世外桃源的景象,那种别有洞天的生活着实让我们想入非非充满向往,可是它有一个比较恐怖的不为人注意的细节,你知道吗?
有人说是不是文中提到的进入桃花源境内的入口,那个外小内大的洞口,是东晋陶渊明时代的墓地,说明文中的渔翁不过是魂魄走了一趟非活人区……
做梦也好,魂游也罢,那都没多恐怖,我觉得真正细思极恐的地方,就是那句,渔翁往回走,“处处志之”——处处做记号的意思。世外桃源的人好吃好喝待他,其中有老者也嘱咐过他,不要将此地告诉外面的人,他嘴里说好好好,但是,一转身就背叛了老者。
也许原作者的重点不在表达人性的暗黑与诡异。可是,一个充满和谐的世界里,如果到处都是这种背信弃义的小人,他就活该被追杀,被苦待,被奴役,被交繁重的苛捐杂税,活该衣不着体,食不果腹,总之,他所受的一切的苦,都活该。
一个人不要一边向往美好的生活,而另一边却总是做与美好无关的事。我们总觉得这个世界不完美,这个不完美的世界,不就是你我他组成的吗?
我们一边抱怨体制的不完美,一边又占着因为体制漏洞带来的便宜和便利,谁都在讨论那个美好的世界,谁都想去分一杯羹,却很少有人做那个抱薪救火积极去改造的人。
偶遇桃花源的渔翁想带人入侵那个美好的世界……而找不着是必然的结果,因为美好的世界缘于美好的人性,而美好的人性缺失了,给你一个粮草充足的流奶与蜜之地又怎么样?
试想,如果桃花源记的作者是这样结尾说,那渔翁带着太守找到了那个地方,于是,许多人蜂涌而至,抢夺,霸占,瓜分,有权力的嚷嚷着要收编,所有桃花源的人又被置入一个所谓的文明的秩序,你想想,还有世外桃源吗?是不是照样不见了?
世外……世外……既然是世界以外,你就得脱离这个世界去寻找,只要还没跳出这世界,那些向往的美好永远是一场梦,永远只是个抽象的概念,而不是一个具体的存在。
与其划着船儿去寻梦,不如上岸亲自栽种桃花林,我们都是那个边走边做记号的人,以为真会有个现成的天堂在等着我们去享乐,梦想可以有,但只是想想有什么用?
如果我听见渔翁说了世外桃源的事,不由分说,赶紧披荆斩棘去开荒,先种一片桃林再说,不对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