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个美女导播的课程笔记(上)

一个美女导播的课程笔记(上)

作者: 科锐视听 | 来源:发表于2018-11-13 11:25 被阅读59次

● 现场导播两大原则:

1. 现场感:切换要符合观众心理,给观众想要的画面,让观众感觉如亲临现场

2. 真实性:通过多机位多角度镜头真实还原现场

● 导播考验的是综合能力,拍摄不同内容(戏剧、访谈、赛事等),对拍摄内容的理解程度决定导播水平

● 导播原则:永远考虑下一个画面

● 女导播比男导播多,女导播会更严厉,而且一心多用能力更强

● 现场大屏VGA切换也属于EFP

● EFP趋势是移动性、简捷

● 为什么用EFP:因为现在设备门槛降低,之前都是电视台垄断。现在有足够多的现场设备,小型制作也可采用EFP方式

● 大型EFP如十几个机位级别的,多采用多级切换,多导播配合。且一般有演播室导演,导播只是起到执行功能

● 信号在哪里:

1. 摄像机、多媒体(电脑)……

2. 信号包含视频和音频,导播不应只考虑视频而忽略音频

3. 音频容易出现的问题:杂音、脉冲、啸叫等,用静音电源可解决。也可采用变压器。临时解决方案是排查插线板。应把视音频设备都插在同一插线板上

● 信号屏蔽(案例):现场大屏抖,后发现是保安踩线,对讲干扰

● 讲解端口面板:做设备方案时,应考虑到“含所需端口的设备”与“次级设备+转换盒”这两种方案间的价格差,有时用低一级设备再配合使用转换盒来满足需求成本更低

● 线缆的发展:SDI—3G SDI—6G SDI—无线WIFI

● 是否采用4K关键看客户需求。4K下变换是需要成本的,如果最终需求达不到4K就不必要投入这成本

● 采购搭建设备需要考虑:1. 成本 2. 能坚持多少年不被淘汰

● 转换盒讲解:

1. SDI下变换分量复合模拟:音频解嵌(通话)、接驳老设备、高清HD转标清SD

2. 光纤转换盒(LC光纤头容易脱落,用FC头更牢固)

3. 分线盒:1路SDI—8路SDI

4. HD LINK PRO

5. 下变换盒容易出现信号花屏现象,断电重启可解决,是通病

● 切换台软件控制面板缺乏手感,影响切换节奏感,容易误操作,不如硬件控制面板一下到位

● SDI线缆为BNC接头,现多假货,应找可靠供应商

● 拍摄结束线材应当场盘好

● 老摄像多因单肩扛大摄像机造成腰间椎盘突出,而且是侧突无法治愈。能用小机器就用小机器

● 机位是我的哨兵:

1. 导播指挥机位

2. 机位布置:老教材要求按逆时针倒三角原则布置编号,但在机位不多的情况下,按个人习惯布置编号更好,尤其老方式编号可能造成在分屏显示时顺序逻辑错误。不编号而直呼摄像师显更亲切

3. 标准只是做对事情的基础,创新和创造力才是核心竞争力,不应教条

4. 看节目、电影时学会去反推其布光、机位、剪切

5. EFP应体现现场感和真实性,有时为体现真实性故意设计穿帮镜头。但好的导播不应出现穿帮镜头,调度移动机位是用其他机位过渡

● 画面出现了:

1. 导播的重要功能是筛选画面

2. 画面就如单词,切换就是语法。特效就如形容词

3. 导播画面应是摄像机端画面和切换台端画面的总和

4. 非大型栏目无CCU设备时,常因节约成本而不给摄像机配备监视器,容易造成摄像师对光、构图等的把握失准

5. 媒体池素材存储路径不应有中文

6. EFP流程:摄像师看到的画面——导播看到的画面——观众看到的画面

● 摄像必须分工明确,不专业的摄像如被拍摄内容吸引而脱离本职角色

● 要注重TALLY和通话功能,这样的镜头才会有设计感。TALLY盒需配合CCU使用

● 预备队和火力资源:

1. SSD放机、电脑、高清媒体播放器、iphone(IVJ软件可快速提供大屏显示动态素材)

2. 端口对端口、画质对画质、只有高对低、没有低对高。相信可下变换,不要相信可上变换

3. 搭建设备应尽量选取同品牌、同型号、同批次的摄像机保证画面一致

● 观察你的舞台:

1. 现场要考察灯光、机位、现场长度等外,还要考察人员(拍摄对象)走位

2. 成功学讲座节奏忽激情忽煽情很难把握

3. T台走秀现在少用从脚往头摇的镜头,多用快速切换,但现在多前期准备时间紧张,造成很多问题。案例:拍了半天模特才发现产品是鞋

4. 动感不等于快速推拉镜头

5. 舞台机位布置:考虑焦段、广角和长焦能取到的画面效果、设置安全镜头(全景)

6. 功夫在其外,导播的功力不仅在设备操作,更在对拍摄内容的了解,要多做功课,才能知道关键点在哪(如京剧的彩头、不同类街舞的动作区别)

7. 导播口令:远全中近特是教条的口令,因教主观无标准容易出现问题。实际应采用更明确的口令,如:胸上镜、腰上镜、一人全、两人全

8. 现在除了广告外,很多电影也故意采用跳轴镜头

9. LED屏容易出现摩尔纹(其实代表镜头素质高、锐)

10. 切换原则应动接动、静接静、动静相接时不应有跳跃感

11. 要了解拍摄对象的行动路径

12. 要注意演出过程的临时置景对拍摄的影响

13. 现场靠反馈镜头(现场观众)来渲染气氛,现场观众对表演的迎合营造氛围。氛围是需要人来烘托

14. 国内演出灯光的普遍问题:无面光

15. 没有不好的摄像机,只要光到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个美女导播的课程笔记(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rvk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