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特别乐于做公益……正好图书馆需要搞活动可以无偿提供场地,而我的读书会又正需要场地支撑,就顺水推舟揽下了这个公益读书会的活动。
对于搞公益活动来说,当然是参与的人越多越好。参与的人越多,做起来越有劲儿。
读书会消息发出去了,链接和名片发出去了,个别邀请也发出去了……说干就干,鼓劲举办了四场,结果参与的人并没有想象得那么多……顿时有几分气馁,甚至想过要放弃。
人少,马上会带来自我否定,好像自己的价值得不到认同。我本身是在做公益耶,做公益都没人参加,是哪里出错了呢?后来,反观,梳理,重新来看,我发现:原因可能在于,我的初衷是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是一种比较自我的想法吧,结果回报几乎无效。如果我的本心真的从义务帮助别人出发,用真心去陪伴别人,一定会有不同收获。
动机和初心,是决定效果的最重要因素。(动机是决定铭印强度的最重要因素)
如果你正在帮助一个人,你的动机不是出于对这个人的关心,而是想从这个人这里谋求价值、谋求利益和利润,那么你在意识里种下的可能就是“无效”。但如果你觉察到这个人的确遇到了困扰,的确需要帮忙,你才向他伸出援手的话,这个效果就会强大许多。
所以,不是说,所有的施予,都可以得到应有的回报;也不是说,所有的回报,都是恰如其分的好回报。但有一点不容否认:乐于付出的人,宇宙为了保持“施受”平衡,一定回馈丰厚。任何乐于布施的人,都创造了很好的福德。
当你面对一个急需帮助的人时,你所做出的友善或者不友善的举动,都会给你埋下强大的能量(铭印)。如果我们愿意停下自己手里的活儿,去帮忙处于困境中的人……如果我们对于别人的求助 视而不见……我们所植入内在的好的或坏的能量种子(铭印)就会比一般情况下的影响更强大。
比如:当你辞退一个没有贡献的员工时,你所种下的铭印(意识中的铭印,即“业”丨佛教概念)不是很大。但是,因为你不愿意向公司元老支付退休福利而辞退掉他们,那你种下的铭印就要大得多。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也就是说:你是否因此而感到开心?你是否会想要再做一次?你是否会执着于这一个所作所为?
我希望我的答案是肯定的。所以,我有了一个新决定:既然自己决定了要做公益读书会,那么,从今天起,就开心去做。再去和个别伙伴沟通,再去加强宣传,再去付诸爱心。
闭上眼,打开音乐,静坐一会儿。
当我越来越放松,回到自己正中时,有一个念头冒出来:我想对所有的人说,你们好!我已经准备好了迎接你,我已经准备好了在等你……我喜欢读书,你愿意加入吗?我喜欢聆听故事,你有故事吗?
公益读书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