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上班族来说,如果没有周一的痛苦,压根体会不到周五的快乐。
这一星期,公司要求我们居家办公。刚开始几天挺自由自在的,闲时看看书,晒晒太阳,看看剧。到了周三,我就有点不适应整天游手好闲的日子,开始无所适从起来。从没想过有这么一天,再也不用睡眼惺忪早起,不用打卡,更不用坐在办公室里望眼欲穿盼下班。
现在一整天都是自由时间,我可以想干嘛就干嘛。一个礼拜太漫长了,我开始觉得无聊,甚至有点想念上班的日子。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矛盾心理?反正与国定假日放假有些微妙的不同。白天,家人到点就上班去了,我一个人在家,便把“闲来无事”发挥到了极致——撸猫、追剧、买菜……下午更一篇文章,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第二天不用上班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晚饭后,完成作业以后,我发现再也不想熬夜——熬夜突然失去了理由。在不用上班的这一周,我终于找到了自己原本“爱熬夜”的原因——不愿意太早迎接明天——又一个痛苦的新工作日。
一晃眼,今天已经周五。原来,没有感受过周一的痛苦,就压根体会不到周五的快乐。以至于我从没感受过像今天这样平淡无味的周五……即使明天是周末,心情也没有任何起伏。
曾经好几次问自己,为什么上班让我如此痛苦呢?
如果深入剖析“自己不喜欢上班”这件事,可能每天“上班”特有仪式感让我无法轻松下来——乘车上班,入司打卡,走到办公室,坐到电脑旁,在电脑上完成各种任务……这一切,让我快乐不起来。我们部门是开放式办公室,坐在其中,我会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以及周遭各种目光。
我对自己的工作能力一点自信也没有,除了摸鱼混日子,我也不知道我能为公司做什么。
所以一走进办公室,我就处于一种“心虚”状态。我觉得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和自信在这里大声说话,因为我付出有余,奉献不足。
其实,三年前开始养成阅读的习惯起,我的这种“心虚”正在以一种肉眼可见的速度慢慢改善,我从一个与同事擦肩而过习惯低头不语的人,到现在看到谁都能扯几句不咸不淡的话,改变很大。但即使如此,这种“心虚”仍然如影随形,好像在公司时就是无法理直气壮地表达意见。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虽然没有人会宣之于口,但是每个人的心里都明明白白,每一次说话的语气、看人的眼神,无一不透露出一个人的底气。
而我的“心虚”,表达出来就是——底气不足。
这两天看了一本脑内探险队的《不知怎的,总想逃》,学到了一个新词汇——修通(在精神分析过程中自己了解问题,在没有医生的协助之下,自己处理问题的过程)。原来我不断问自己问题的过程就叫做“修通”,也就是我深入了解自己想法的过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