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伤寒61-70

伤寒61-70

作者: 连玉璇 | 来源:发表于2022-09-08 20:13 被阅读0次

【第13周伤寒61-65条学习小知识分享】这周热点多,我将自己学习的精华分享给大家。

①61条是真寒假热证,重点在虚阳上泛,寒极发燥。理解本条,日本人奥田谦藏小结的不错,他说,各种各样的疾病,在体力减退的状态下,白天出现异常的状态,夜间变得轻松的话,就有适应干姜附子汤可能性。

②62条新加汤为调血生津之总方, 各种禁法感冒即虽有表证,不能用汗法治疗者,可用本方治疗。高齐民说本方临床常用于治疗从事站立工作的患者(如理发师)因持久站立而下肢肌肉疼痛,或由于过劳、周身肌肉疼,跑步过久肌肉疼,风湿关节炎下肢肌肉疼。老年人夜卧受风,四肢痛或自汗出、周身乏力者。

③学到这里,大家注意到好多发汗后、下之后等词语,究竟有何含义?大家可反复回味理解。大塚敬节研究发现:言“下之后”,“发汗后”等在“下之”与“发汗”词后附“后”字的,就是表在“汗”“下”之后,原来的证已发生变化。仅“下后”为原症不变。对于误下者,是用“医反下之”“却下之”。再看看63条与162条,虽然原因不同,结果是一样,因此方证相同,都用麻杏石甘汤。

麻杏石甘汤清肺热而兼散肺邪,故石膏多于麻黄。张锡纯认为非汗出而热稍重,用本方时,石膏用量为麻黄之10倍。

麻黄、甘草、杏仁加桂枝组成麻黄汤,治寒实。麻黄、甘草、杏仁加石膏组成麻杏甘石汤,治热实。

桂枝汤的汗出是没有味道的,而麻杏甘石汤汗是里热所出的,是粘绸,比较臭的。

娄绍昆的经验,如果遇到不是很典型的麻杏甘石汤的患者,可用王鹏飞的青黛饮加银杏、寒水石。

65.64条里都有桂枝甘草汤证,是仲景常用的定悸平冲的经方,现常加味用于心功能不全、低血压等循环系统疾病。

苓桂甘枣汤=桂枝甘草汤+茯苓、大枣。

【第14周伤寒66-70条学习小知识分享】1.“怪病当问水”,腹部胀满注意分虚实。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要是健胃消胀(胡希恕语)。

2.大塚敬节:宋本67.68.69.70连续出现桂苓术甘汤、芍药甘草附子汤、茯苓四逆汤、调胃承气汤证,可以说是宋本29条的升级版,寒热虚实变化的多种方证。

3.苓桂术甘汤=桂枝甘草汤(降气)+茯苓白术(利尿)。

陈慎吾说该方是治疗目眩晕之圣剂,不必拘泥起卧,若不治者,泽泻汤也。

刘渡舟在《水证论》提出本方证4个要点①水色,面部水斑即色黑②水舌③水脉④水证即气上冲胸、心下逆满、逆满、心悸、短气、眩晕。强调苓桂术甘汤实乃恢复心脏功能,心血管病关键病机是心阳虚而水气上逆。

日本汉方家常用于治疗各种眼疾。山本严小结这类患者体质属于夜枭型,即早上不愿意爬起来,夜间不想睡。

王付建议该方煎煮时间要短,水大后,小火15分钟即可。

4.①附子干姜甘草=四逆汤(里虚寒)+人参=四逆人参汤(四逆汤证有人参证)+茯苓(治烦,治心跳)=茯苓四逆汤。②结合385条来看。用西医观察来说,此方证属于以须躁为突出症状的严重的休克。③本方证的烦躁是不分昼夜,阴阳两虚。干姜附子汤证的烦躁为昼剧夜减,阳虚阴盛。黄连阿胶汤的烦躁是夜剧昼减,乃阴虚阳亢。

相关文章

  • 伤寒61-70

    【第13周伤寒61-65条学习小知识分享】这周热点多,我将自己学习的精华分享给大家。 ①61条是真寒假热证,重点在...

  • 伤寒客主加临

    本气加临 根据《破译“病机十九条”》《伤寒·温病·时行》《伤寒论》可得下表: 注: 1、风寒主表 《伤寒论·伤寒例...

  • 伤寒真意目录

    伤寒真意目录 伤寒真意——导读 六经解 伤寒真意卷一 太阳经提纲 风寒原委 太阳传经 伤寒真意卷二 太阳坏病入阳明...

  • 盘伤寒,礼敬仲景医圣先贤

    困枕伤寒眠,梦识伤寒颜。 欲参伤寒义,梦醒盘伤寒。 张仲景,名机,东汉末年著名医家。生于河南南阳县,曾任长沙太守,...

  • 跟倪海厦学伤寒-伤寒来历

    伤寒来自《难经》第五十八难,伤寒有五:中风、伤寒、温病、热、湿热。 此处的中风,以及以后伤寒论里的中风,和现在常说...

  • 第6章病证学说2-伤寒

    2.伤寒 伤寒的含义有二:其一,《素问.热论》谓“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明确指出“伤寒”为外感热病之总...

  • 关于瘟疫病的归纳学习

    难经曰:“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各不同。”其实《伤寒杂病论》中广义的伤寒就有包括...

  • 《伤寒杂病论》连载之《伤寒例》第②讲2-1

    继续《伤寒杂病论》的讲义连载。 《伤寒例》第①讲大略说伤寒入六经的症状,今天我们开始第②讲,就是简要地讨论伤寒传六...

  • 【伤寒笔记】第6篇_桂枝汤证坏病

    【伤寒笔记】第6篇_桂枝汤证坏病 伤寒论学习(2016/3/5) 自从宋代以来,学习伤寒论的医家也越来越多,对伤寒...

  • 《伤寒论》笔记1|一天中的六气

    “伤寒”两字来源于《难经》第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温病,有热病,有湿热。”这五种病全部来自伤寒。...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伤寒61-7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scp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