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中汤

作者: 经典小郎中 | 来源:发表于2021-03-26 19:46 被阅读0次

今天聊聊理中汤

这个方剂呢?在古代可以治疗上吐下泻的霍乱

小时候津津有味看“叶天士记录片”

看到叶天士用炒黄土煮了喝水治疗瘟疫

当时百姓症状:上吐下泻,躺卧不起,气息奄奄

由于是记录片,影片并没有说明:病因,病机

当时叶天士用“炒黄土”并且取得了抗疫成功,

当时我就对叶天士痴迷了

这样用土都能治病,当时感觉中医特别“神奇”

现在其实不管是“炒黄土”还是“理中汤”

都是暖中焦五脏的,由于五脏虚寒而致上吐下泄

只能去揣测古代当时由于战乱,流离失所

老百姓吃不到饱饭,劳民伤财,流离失所,民怨

固然因此体质虚,湿寒夹杂

寒湿是相随的,脾为湿土,恶湿,得阳气温则运化

所引起的“时疫”

由此可见瘟疫也需要辨证

辨别:五运六气,体质,生活起居习惯等等

接着咱们再接着“理中汤”它组成呢?

:人参,白术,干姜,甘草

人参味甘苦温,归脾肺经,也是入上焦,中焦

功效:大补元气,止泻生精,治虚弱

人参的气和五脏的气比较相近

人参的叶子5片,“5”为土中之数

花开在中间,形体根茎特别似像人体

补五脏效果特别好,一些临床危症,急症

一些救急的危症,如须要急补五脏之气精血

须要用一些参龄比较长的野山参

干姜这味药呢?入中焦

它不是是鲜生姜晒干

而是用上茬的老姜,就是生姜种地里

生发的姜为生姜,原来的一块老姜为“干姜”

干姜入脾胃,逐寒燥湿,温脾胃,升脾阳

配合人参就温胃健脾的药组

白术:色黄粗,坚硬,中有空窍

性味:苦温香辛

用于补脾化湿,止泻泄,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它为健脾胃的要药

甘草:味甘,气平,性缓,我们都尊称“国老”

称“和事老”就是劝架的吧,可调和百药

归心,肺,脾胃经

功效:补脾益气,润肺止咳,缓急止痛,缓和药性

它在这里也是健脾胃,还可以缓急止痛

你们看到没?基本都是入中焦的

配伍起来温和中焦的力量更强大了

适用中焦虚寒的体质

理中丸,理中汤

急症上吐下泄,就先用汤剂嘛

中药,中医有趣叭

相关文章

  • 理中汤

    今天聊聊理中汤 这个方剂呢?在古代可以治疗上吐下泻的霍乱 小时候津津有味看“叶天士记录片” 看到叶天士用炒黄土煮了...

  • 六、温里剂

    1、温中祛寒 理中丸→参术姜草 (人参汤) 附子理中丸→理中丸+附子 桂枝人参汤→理中丸+桂枝 方中:甘...

  • 附子理中汤

  • 方剂汤头歌诀(第六章)

    温里剂 理中丸 理中干姜参术甘,温中健脾治虚寒。 中阳不足痛呕利,丸汤两用腹中暖。 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君饴糖,方含...

  • 6.16.理中汤

    P17-18。 古法煎药,只煎一次,分做三服。今人煎药,一煎二煎三煎,其害甚大。只煎一次,药质所含之成分,配合调匀...

  • 人参+干姜

    (人参, 干姜) 共16个方剂使用: 半夏泻心汤,茯苓四逆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桂枝人参汤,黄连汤,理中丸,生姜...

  • 白术+甘草

    (白术, 甘草) 共16个方剂使用: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甘草附子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桂枝人参汤,理中丸,麻...

  • 理中汤(干姜方剂1)

    组成 人参,白术,干姜,甘草 凡是中焦虚寒,脾不能健运,导致的呕吐,拉肚子等,可用。 加上附子则为附子理中汤,可温...

  • 一起做到读《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7

    按寒邪的深浅次第,中医遣方用药可以处:理中汤-小建中汤-大建中汤-桃花唐-四逆汤-通脉四逆汤+葱白+吴茱萸。中医...

  • 中气与阴阳的关系

    中气与阴阳的关系 理中汤证治本位推论,这篇文章其实讲的就是中气与阴阳的关系。 前文曾经解读了一段理中汤证治本位推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理中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sdsh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