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今日阅读收获了新的知识。
以前知道有职业倦怠期这一名词,就是人工作到一定的时间会产生对当下工作提不起兴趣,只知人的精力的有限,或人都是喜新厌旧的。孰不知还有这样的原因就是生命有周期。
人生由绚烂归于平淡,是不可避免的。人步入职业下行期并不完全是坏事。
人生的下半场,如顺势而为,借助某些方法,我们会变得明智、成熟。当我们在职业下行期,可以针对自己的流体智力去发展实施这样我们就会收获满满的爱和幸福。
卡特尔在《能力:结构、成长和行动》一书中他假定人类拥有两种类型的智力,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表现各异。
一是流体智力,就是为推理、灵活思考以及解决新问题的认知能力。这便是我们所言的天赋。而阅读能力和数学能力与它都相关,创新者这一流体智力特强。特别是在成年人早期阶段,一般在30多至40多岁开始减弱。
特别是年轻人天生擅长提出原创性,而几乎所有勤勉的成功人士在职业生涯早期取得成功与这种流体智力有关。他们学习效率高,专注力高并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达尔文在27岁时,他所提出的物竞天择理论点燃了知识界的星星之火。在此后达尔文发表了他的代表作《物种起源》,这是他人生的高光时刻,解释了物种进化论,令他声名远扬,此后他的创造性开始停滞不前,事业进入瓶颈期,不再有新的建树。到后来他对课堂学习不上心,后来他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因为步入事业下行期,他毫无幸福感而言,他没意识到,仍想如往日取得光辉熠熠成功,但那时他年事已高,心有余而力不足。
另一种智力是晶体智力是指习得经验为基础的认知力。这智力依赖于日积月累的知识,从40岁到50岁再到60岁,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即使会衰退也到晚年才会衰退。换而言之,年轻时拥有老天爷赏赐的智慧,年老时,拥有后天习得的智慧,年轻创造,年老时,将能理解的事实的意义将其付诸实践。
如果你深知这一原因,接纳他,然后换一赛道去发挥你将收获满满。重新规划职业,如教师这一职业年长者比年轻人更有优势。学术创新研究给年轻人,而年长的教授转向教学岗,承担教学任务。
年轻的精英们需要年长者即真正的智慧,而智慧来岁月的磨砺与沉淀。
所以接纳自己的一切,顺势而为,终身学习,收获自我的人生(2024,8,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