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内心的冲突》这本书的作者是卡伦.霍妮,她是一位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这也是她的巅峰之作,译者是李娟。作为人,其实我们的内心都是极其复杂多变的,很少有人是单一的人格。每个人的内心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各种冲突矛盾,失序彷徨,只不过有时候我们自己意识不到或者是故意掩饰罢了。常常说,人看到别人的错误容易,却难以发现自身的问题,每个人最难看懂的就是自己。在生活中都会有这样的人,外表开朗豪爽,内心却非常脆弱;有的人热情大方,与人相处随和,感觉和谁都能聊得来,然而内心是最孤独寂寥的。有的人平易近人,永远面带微笑,却是原则性最强,最较真的人......
看这本书的过程中,就像是脱光了站在镜子前一样,能够看到许多自己不曾发觉亦或是不愿承认的心理缺陷,越看越觉得,天呐,原来自己的心理这么不健康(无奈)。就像文中说到的3种基本冲突类型:亲近他人、抗拒他人、疏远他人,感觉自己都有沾边。所谓的亲近他人,就是过于看重别人对自己的态度,需求认同感,根据别人的喜好来逶迤自己,迎合别人。一旦感受到别人的不满或者出现竞争、争论的时候,就会选择回避或盲目的招揽责任。典型的就是那些阿谀奉承,喜欢拍马屁的人。而抗拒他人,就是对一切充满怀疑和敌意,就像是刺猬一样。他们敢于直接表达自己,眼光犀利,也喜欢“毒舌”,能够一语道破别人的虚伪。但是他们却从不愿意承担责任,作为“傲娇的胜利者”,绝不容许失败的。他们一般觉得自己不过是比较现实了些,并没有什么不妥。还有一种是疏远他人,这类型的人崇尚绝对的自由,给自己画了个圈,不允许别人侵犯到他的领地。他们其实也是最消极的,用逃避的方法面对一切,既不想卷入到别人中,又不想受到他人影响和干涉,往往表现出来的一个特征就是“冷漠”。但他们其实根本不会自处,内心比谁都孤独。
这三种人其实都是没看清自我的人,根本不明白自己的需要是什么,所以比较容易走极端。我以前就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感觉像是为别人而活,对自己的一言一行就担心合适不,别人会不会不喜欢,自尊心和自卑感很强,就是缺乏自信。说实话,真的很累的,永远感觉到有第三双眼睛时刻盯着自己一样,不敢轻松做自己。我觉得,这类型性格与小时候缺爱有关,总希望能得到别人的关注,所以会下意识的讨好别人。现在长大了,感觉好多了,能遵从自己的内心,能接受别人的非议。我觉得这需要得益于阅读,丰富和修炼了自己的。
其实书上还讲到两种类型人格表现,一个是理想化形象,简单来说就是“自我感觉极其良好”,觉得自己最特别,完美。举个例子,明明是一只扑腾在水中的水鸭,却相信自己就是一只白天鹅,能有飞天的本事。岂知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差距那是远远的啊。另一种是外化作用,也就是善于“甩锅”的人,满嘴的借口理由,出问题了永远把自己撇的很干净,一切都是别人的错,他永远是对的,这也是我们比较讨厌的类型了。
说实话,每个人都会有心理健康问题,就看能不能及时排解冲突,如果一个人一直在压抑自我,那么到一定程度就会很危险,有的人会走上罪犯道路,有的人会抑郁,精神分裂,甚至自杀。前两天刚看到一个新闻,一个河南的男人,先后杀了17个青少年,还自制了一个工具,就为了练习杀人技术,最后一个幸免者,竟是因为杀人杀腻了,又不想去自首,需要一个人去报警。可谓是令人毛骨悚然。
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并不是让自己变成专家,只希望能够有助于我们走进自己的内心,更了解自己,从而有利于塑造健康的人格,足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