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很随意,总是看到哪儿就看到了哪儿,有专家说这种看书的方式是收获很少的,看书要有主题有专题的去看去研究,一开始看书的时候觉得进步是飞速的,觉得自己的思考能力也有所提升,但是慢慢的就感觉不到那种收获了,似乎读书进入了一个瓶颈期,但还是有意无意的看看,再有意无意的写点什么,没什么文笔,也没什么讲究,开始不在朋友圈去发感想或者照片,朋友圈的晒总是少不了粉饰,自己随意写写是对自己的一种诚实,看了一些书以后,感觉变化的就是一种心境,开始平静,不骄不躁的一种自我坚定,开始体会杨绛先生所说的,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自己内心充满执念,走到世界的哪里都是监狱,到哪里都是囚徒,静谧安然再美好不过。
《被人讨厌的勇气》讲得也就这么回事儿,做自己就好,别人喜欢你或是讨厌你,那是别人的课题,很多时候为别人的看法而烦恼,就是因为不会进行课题分割,干涉别人的课题从而忧从中来。活在别人的期待和愿望里,自己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被人讨厌的勇气》还提出人应该立足于目的论,而不是弗洛伊德的原因论,不要从过去中找原因,而是从当下出发,为达某种目的而行动,不要沉溺在因为我不够好,而应该行动我如何才能变得更好。当然我不赞成对原因的全盘否定和探索,但是专注于当下是十分有必要的。人生没有那么复杂,没什么必要过于追求深刻,过好每一刻就好。
《被人讨厌的勇气》讲到人际关系的起点是课题分离,终点是“共同体感觉”,也就是在一个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寻找“可以在这里”的一种归属感,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必须要积极的投入到共同体中去,也就是为集体他人付出了什么才能够得到,才能够参与和融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