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写女儿们的信第八十二封:关于传统文化

写女儿们的信第八十二封:关于传统文化

作者: 一个普通的笨人 | 来源:发表于2024-01-21 10:31 被阅读0次

写女儿们的信第八十二封:关于传统文化。

硕硕、畅畅你们好:

咱们继续《哲学与人生》这本书,今天咱们聊聊四书五经的话题。一是作者写到了这些,二是我昨天开始看的《人类学通论》中也提到了文化的问题。所以我有些想法想要跟你们说说。

我之前就有过一个想法,那就是所谓文化或是文明,其实就是针对特定环境的一系列的解决方案。为什么这么说,你们看现在影响力最大的两个文明,东方的中华文明,西方的地中海一带的文明,主要就是古希腊。中国有诸子百家,古希腊基本同时期也有很多的哲学家。当然了埃及,两河流域,还有印度也有文明,但好像出来宗教也没有留下什么东西。至少在我读的书里,我没有太多的印象。

地中海有着远不同于我们中华大地的地理环境,所以才有了各自不同的文明。文明或是文化不就是人们的各种生活习惯吗?经过总结变为一定的固定模式,使用的器物,劳作的方式,以至于人们的思维放肆等等。文明不是有意为之的,他只是人们为了生存,对于环境的一种适应。前两天看顾准的《希腊史笔记》,古希腊就是个屁大的地儿,人口也少,当然可以产生那样的民主制度。这里根本没有什么好坏之分,只是人们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自然产生的一个结果。有什么样的文明出现,我认为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不同的解决方案针对的是不同的环境条件。这其实也是一种自然选择,人类负责提供选项,自然负责筛选。能解决问题的留下来,不能解决问题的剔除掉。当然了文明也不是完全的被动,当一个文明形成后,也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人类给与环境的反馈也会影响环境。影响是相互的,没有一方是完全的主动或是被动。

再说咱们国家的这些传统文化。他的产生和传承,有其必然。能被选择留下来的一定是事实证明可以解决问题的。到现在还能有人接受和认同的思想也一定能解决我们现在的问题。如果传统文化真的一无是处了,那么他也就早消失了。我感觉中国的传统文化早已成为了我们所处环境的一部分。我们每个人就算没有有意的去读一些四书五经的东西,你也还是会知道很多其中的典故,道理。并且还能很好的应用。关键其实就是这个应用,正是因为我们可以应用这些典故道理解决问题,所以才能使这些文字长久的流传下来。

存在的即是合理的,至少有他存在的原因。我曾经也是相信人定胜天的,但我现在更相信自然的规律。我们人才有多长的寿命啊?我们的力量又有多大?我们怎么能对抗那亿万年形成的规则呢?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发现这些规则,并遵守他。发现,验证,并遵守是个持续的过程,你不能无脑的去遵守,首先要有验证。不是说古人留下来的东西就都是好的。环境变了,你还需要再次验证才能去用。或是经过局部的修改,修正再去用。这让我想到,我们对于各种经书的解读。历朝历代都会对古人留下来的文字进行解读。每个人对于同一段文字也都有着不同的认知。文字是相同的文字,但解读的人却有着不同的心境。

其实对于一段文字,作者的意思到底是什么有时根本不重要。就像我喜欢《道德经》,但我认为老子的本意对于我意义不大。我更看重的是,在我读《道德经》的过程中会有什么启发。我每次读《道德经》的时候都会有不同的感悟。就是同一段文字,在不同的心境,情绪之下读,也会想到不同的东西。我不是搞研究的,书对于我就是工具。是我认知世界,促进我思考的工具。通过这些工具我可以获取信息,刺激我思考,使我得到改变,增加我与外界互动的能力。

我们与古人所处的环境不同,甚至是差异巨大,但我们之间面对的问题可能是一样的。人的本性没变,我们的需求没变。我们与外界的各种关系没变。物也不是了,人也非了,但各种关系还是一样的。围绕我们基本需求建立起来的关系没有变。所以没有必要去纠结古人遇到的具体问题,你只需要去感受其中的关系。古人是用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在面对这些问题。

当你带着一个问题去读书时,不管你读什么书都有可能从中获得启发。因为这个世界什么都是相通的,你在哪里都可能得到启发。物质或是事物之间他就是各种各样的关系。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才是本质。无形的东西才是主宰,有形的东西只是载体。

再说回传统文化,我们中国人自己绝不能轻视我们自己的文化。因为这是我们的根,如果你连自己的根都刨了,那么我们又是什么呢?我们本身就是因为这样的文化而产生,如果你再否定他,那么也就等于在否定自己。我们的传统文化会存在不适合现代发展的地方,但这些也正是需要我们去完善的地方。我们处在发展之中,去适应发展不正是我们要做的吗?发展,适应,不是否定。对于外来的文化,我们可以利用,但你不能用他来否定我们自己的根基。别人羡慕我们还来不及,我们自己不能自绝后路。如果没有中国这么悠久的文明,我想我们国家也不会发展成现在的样子。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定要对我们自己的文化有足够的自信

再从生物的演化上讲,生物的演化不也是修修补补的吗?虽然现在的各种生物跟我们的祖先有巨大的不同,但那还不是一点点的演化过来的。生物的修改需要时间,文化的 演化也需要时间。想寻求快速改变的都可能会留下巨大的隐患,任何急功近利的事情都不能做。那些为了美而整容的人,最后如何了?采用了休克疗法的俄国怎么样了?时间会证明一切。凡事急不得。

我们的传统文化存在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地方,但这些地方正式需要我们去完善的。以演化的方式去做改变,在时间的维度逐步的进行。做出改变,等待反馈,根据反馈再做出改变。可能最后会变得跟原来完全的不一样了,但你还是要记住我们原来的样子。你是从哪里来的。

相关文章

  • 给自己第十二封信之|自知者明

    静,这是2017年给你写的第十二封信。今天想和你聊一下关于“自知者明,知人者智”。其实这是一所传统文化教育幼儿园的...

  • 《致读者朋友们简单的一封信》暖你

    《致读者朋友们简单的一封信》 文丨扬起笑脸泛起甜笑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 今天,想给大家写一封简单的信,一封关于我写...

  • 写给女儿们的第八封信

    亲爱的琬,亲爱的宁: 早安! 今天是端午假期后的第一天,姐姐早上七点就醒来,很自觉地自己刷牙和穿园服。...

  • 【菊言菊语】致五一班家长的一封信(八)

    亲爱的五一班的家长朋友们: 这是新年后给您写的第一封信,也是自咱们结缘以来我给您的第八封信。 今天...

  • 青年人应该干点啥?

    这是一篇《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书评,写的不好,轻喷。 评分:9分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写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朱光潜先...

  • 分享朱光潜先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读书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给大家分享侧写师李昂的声音《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谈读书。 在今天,焦虑和忧郁好似生活的主题...

  • 摘录||《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2022读书计划—03】 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1-3) 第一封信:《谈读书》 >>关于读书时间: 你...

  •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朱光潜老先生旅欧期间写给国内青年朋友的十二封信,信中所说多为青年们所关心和应该关心的事项,如...

  • 《态度》读书笔记:上帝喜欢笨人

    在《态度》这本书里,“上帝喜欢笨人”是第27封信,是吴军老师讲学习效率的第一封信,写给他的二女儿,关于她写数学作业...

  • 请写一封信

    请给你爱的人写一封信,请给你思念的人写一封信,请给陌生人写一封信。 有一个关于给陌生人写一封充满爱的信的TED演讲...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写女儿们的信第八十二封:关于传统文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sle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