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谈写作
写作是一种修行——读书笔记之《怎样写作》

写作是一种修行——读书笔记之《怎样写作》

作者: 曼草 | 来源:发表于2017-03-27 16:46 被阅读98次

    决定坚持写作,才发现并不容易:流水账式的心情随笔、平淡无奇的叙事方式连自己这一关都过不了,更别说发到公众号上让别人指点了。

    恰好在同事那儿看到了“跟大师学语文”丛书,眼疾手快的我先拿了本《怎样写作》,以解燃煤之急。

    《怎样写作》是叶圣陶先生有关写作的文章专集,共收录了二十一篇长短文字。他集数十年写作经验,多角度多侧面地讲述了写作成功的诀窍和失败的根源,精义迭出。令我印象深刻的部分现分享如下:

    1、写作是人类天性的需求

    “人类是社会的动物,从天性上,从生活的实际上,有必要把自己的观察、经验、理想、情感等等宣示给人看,而且希望愈广遍愈好。有的并不是为着实际的需求,二是对于人间的生活、关系、情感、或者一己的遭历、情思、想像等等,发生一种兴趣,同时感受到一种压迫,非把这些表现成为一个完好的定形不可。根据这两个心理,我们就要说话、歌唱,做出种种动作,创造种种艺术,而效果最普遍、使用最便利的,要推写作。”

    想起西汉学者毛亨为《诗经》所作的《大序》,有异曲同工之妙:”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写作、歌唱、美术、舞蹈这些艺术都是因人有着表达的天性,而善表达的人将其演绎到极致,就有了直抵人心、流传后世的艺术。作为普通人的我们,虽无法像大师一样,锻造出经典不衰的作品,但说得清楚、写得明白确是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必备的技能。

    2、作文的源头:我们的充实的生活

    ”生活充实的涵义,应是阅历得广,明白得多,有发现的能力,有推断的方法,情性丰厚,兴趣饶富,内外合一,即知即行。“”要使生活向着求充实的路,有两个致力的目标,就是训练思想和培养情感。训练思想是要使人有真切的经验来做假设的来源;使人有批评、判断种种假设的能力,使人能造出方法来证明假设的是非真假;要经验丰富,应该有意无意地应接外物,常持一种观察的态度。“

    大师作品语言简洁明了,反思自己的生活,即知即行这一点就够呛,就像那句话:懂得那么多人生道理仍然过不好一生一样,知而不行不如不知,因为只会让自己陷入迷惑、更加痛苦。所以彪悍一只猫才会把”不去做,然并卵“作为口头禅。

    而观察的态度,我们可以向佛家学习,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从微粒尘土、一草一木中见世界,观察细致之处,来自于对万事万物的慈悲和宽容;或者放低姿态,像孩童学习,沈复《童趣》里描述过自己小时候的趣事”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而飞鸣,做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以蚊为鹤,哪里看得到对蚊子的厌烦之态?孩子的童真、想象力跃然纸上。

    所以随时随地有意观察,是扩充经验的不二法门。由多所观察,方能达到多所经验。

    3、养成好的语言习惯

    以前,“作文”又被语文老师改称“写话”。“写话是要写成的文章句句上口,在纸面上是一篇文章,照着念出来就是一番话。上口,是必要的条件。通篇上口的文章不但可以念,而且可以听,听起来跟看起来念起来一样的清楚明白,不发生误会。说话有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的帮助,单凭说话就可以通情达意,而写文章没有这些的帮助,所以应该是比平常更精的话。”

    看大师的散文,比如汪曾祺、沈从文之类,并不觉波澜壮阔,朴实精炼的文章读来就像娓娓道来的家常里短,那种不多一字、精准到位的文字功底令人叫绝,读完感觉五脏六腑都熨帖了。

    话怎么说,文章就怎么写。互联网时代,写作、发表的平台很多,很多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写成文字供大家阅读、学习本是一件好事儿,但有些文章读来,总觉何处像骨刺在喉,有的堆砌辞藻,感觉内容空洞,有的朴实,但略觉啰嗦,我自己写也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怎样改?我们并非每天时时都在写,但几乎总在说。写作是语言的延伸。 养成好的语言习惯,写起文章来也错不到哪儿去。

    读一本好书就像吃了一顿大餐,口齿生津,回味无穷,不同的是,食物造就了我们的血肉之躯,而好书则塑造着我们的灵魂,成为我们气质的一部分,愿好书成为你灵魂的香水,伴你安然入眠,一路香随。

    ~童话2017@写作第6篇:1624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写作是一种修行——读书笔记之《怎样写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smr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