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娜塔丽戈德堡《心灵旷野》中的一段文字:
一个朋友很想跟片桐禅师学禅,但禅师住在明尼阿波利斯,而她不想离开她建在伯克希尔丘陵并在那里住了三年的房子。最后,她想:这样吧,我问问禅师的意见,看他认为我应该怎么办。
她给禅师写了封长信,诉说了自己的困境。接下来的三周,她每天跑去检查信箱,等待他的回复。一个月过去了,她意识到他不会回复了。她必须自己做决定。她卖掉了房子,搬到了明尼阿波斯。搬过去的第二天,她就去拜访了禅师。
她说:看,我来了。
他说:早上5点坐禅。
就这样。没有褒奖:好姑娘,你来禅修中心了。没有指责:你不应该离开你那漂亮的房子。最终,你就是要往前走,迈出人生的那一步。
读书,写作,跑步也是这个道理,你不能等待明天。明天有明天事,你掌控不了;过去只剩下回忆,回忆落在纸上才会变得鲜活,你能掌控的只要当下。
那些没有时间,写的不好,早晨起不来都是借口。想读,拿起书就可以了,不管是否读的进去,能否读得懂。首先,要有读的行为。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眼睛会跳跃,无法专注。没有关系,习惯会被替代,身体也会慢慢适应。只要没有中途放弃。
写作习惯的建立也是如此,适应可能需要时间长一定,我也放弃过,又坚持,再放弃,但最终坚持了下来。因为我从写作中发现了自我,赋予了力量。
我能理解朋友的留言,被负面情绪困扰,想要出离却找不到方向。我也是从这样的困惑走出来,你必须把过去的记忆拿出来见见阳光,才不会影响你。当过去的行为习惯在重复,那么情绪也在重复。只有建立新的习惯,才会把过去斩断。
逐渐的不受迁怒影响,母亲的抱怨不会让我再投射到孩子和妻子身上;球场上,不再埋怨别人;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做禁语练习;当专注做事,被打扰的时候不再有情绪的浮起。
这是写作给予的力量。所以不管是谁,不管做什么。都会在写作中疗愈。娜塔丽戈德堡说:思考的越深入,我就越体会到我的过去不存在,过去已经结束,而我现在写的过去是一个全新的,当前的时刻。写的越多,过去被蚕食得就越多,消失得也就越多。
情绪都是过去的产物,在心理学里叫情绪的诱因,在佛教里叫铭印。Landmark把情绪的诱因分为三类:
1、 我不值得。当小时候打碎了杯子遭到父母痛骂,父母的反应让我害怕。那么对有挑战的事物就不敢尝试,,当把事情搞砸,就会触发情绪。
2、 我不属于这里。比如父母在工作,想让他陪你玩,父母觉得你不该出现。那么在未来当感觉到被排斥的时候,这个“情绪的诱因”就会启动,愤怒出现了。
3、 我独自一人。一些孩子没有家人的陪伴,于是靠自己或者家人的关怀在物质方面。这时候他情绪的诱因会把物质定义为安全感。当需要安全感的时候,物质就会成为最直接的方式。
写作会把情绪的诱因清理,但不是一篇,两篇,而是日日的修行。情绪的诱因不会消失,只会被替代。当有一次被排斥时,“我不属于这里”的情绪没有启动,就会建立新的铭印。特别这件事对你越深刻,铭印的记忆越深。
为什么说球场,竞技场最能直接反应本性的地方;当被输赢控制了大脑,那些日常的掩饰完全的遗忘,情绪的诱因会主导你的反应。
6点的早晨还没有苏醒,文字会带你走向光明。用手写我心,用心去前行。把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写下。就能从过去,现在,将来中解放自己。我们就在这里,不管做什么,跑步就是单纯的跑步,坐着就是单纯的坐着,没有为什么。写作就是单纯的写作,不需证明,也不需要赞美,也就不会在意批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