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考前必学丨历年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核心考点汇总

考前必学丨历年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核心考点汇总

作者: 山香教育 | 来源:发表于2018-11-02 14:37 被阅读362次

(注:只考过一次的不进行★标注,考过 2-3 次的进行★★,考过 4 次及以上的进行★★★)

核心考点一

一、教育的概念:(考频 1 次,辨析 1 次)

1.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核心考点二

一、教育的属性

(一)教育的本质属性★★★:(考频 4 次,单选 3 次,辨析 1 次)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二)教育的社会属性★★★:(考频 5 次,单选 5 次)

1.永恒性: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2.相对独立性:教育有自身的规律;“超前”或“滞后”

核心考点三

一、教育的起源:(考频 1 次,单选 1 次)

1.心理起源学说:

 代表人物:孟禄

 观点: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 局限: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核心考点四

一、教育的历史发展★★(考频 3 次,单选:3 次)

(一)古代社会:

1.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奴隶社会

2.古希腊斯巴达教育目的是培养军人和武士

(二)近代社会:

义务教育制度产生于近代社会,世界上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德国

核心考点五

萌芽阶段★★★(考频 8 次,单选 8 次)

一、中国的萌芽

1.孔子:

(1)教育对象:主张“有教无类”

(2)孔子关于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庶、富、教”

(3)教育内容:偏重社会人事、文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

(4)论教学的原则与方法

①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最早)

②因材施教: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③学、思、行结合: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④温故知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学记》

地位: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

(1)教学相长: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尊师重道: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3)藏息相辅:课内外相结合: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4)豫(预防)时(及时)孙(循序)摩(观摩)

(5)启发诱导: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6)长善救失: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扬长避短)

(7)循序渐进:不陵节而施、学不躐等

二、西方的萌芽

1.苏格拉底:

以其问答法著名,产婆术、助产术(西方最早)

2.昆体良:

 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 代表作:《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论演说家的培养》)

核心考点六

独立形态阶段★★★(考频 14 次,单选 13 次,辨析 1 次)

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归纳法

一、学科建立阶段

1.夸美纽斯:

 代表作:1632 年《大教学论》

 地位: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 主要思想:“泛智”教育 :“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

 班级授课制:系统论述,奠定了理论基础

2.卢梭:代表作:《爱弥儿》 倡导自然主义教育

3.康德: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

3.洛克:白板说和绅士教育论,代表作:《教育漫话》

二、规范教育学阶段

1.赫尔巴特:传统教育理论代表人

 代表作:1806 年《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 主要思想:教育性教学原则,“旧三中心”:课堂、教师、教材

2.杜威:现代教育理论代表人

 “新三中心”:学生、活动、经验

 三即两学无目的: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教育无外的目的

核心考点七

多元化阶段(考频 1 次,单选 1 次)

1.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1)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公认的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2)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核心考点八

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考频 1 次,单选 1 次)

1. 蔡元培:

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毛泽东评论

 最早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2. 陶行知:

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毛泽东评论;

 “万世师表”——宋庆龄评论。

核心考点九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考频 14 次,单选 10 次,简答 1 次,辨析 4 次)

一、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1. 政治经济制度:

(1)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

(2)决定教育目的

(3)决定教育内容的取舍

(4)决定教育体制

(5)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6)相对独立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2.生产力:

(1)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段

(4)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

(5)相对独立

二、教育的功能

1.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 教育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 教育把一个简单的劳动力变成复杂的劳动力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 人力资本理论:

 代表人物:舒尔茨

 反映: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 教育对国民经济的增长率:33%(1929~1957)

2.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能够传承文化(传递、保存和活化)

(2)教育能够改造文化(选择和整理、提升文化)

(3)教育能够传播、交流和融合文化

(4)教育能够更新和创造文化

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1)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2)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发展水平

(3)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

核心考点十

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考频 1 次,单选 1 次)

1.内发论(遗传决定论)

孟子、卢梭、威尔逊、高尔顿、格赛尔、霍尔和弗洛伊德

(巧计:内蒙四耳佛)

谚语:“生而知之”的“天才论”、“唯上智与下愚不移”、“性也者,与生俱也”

二、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考频 8 次,单选 6 次,辨析 1 次,材料分析 1 次)

1.遗传:物质前提

 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 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3. 环境:外部动力

谚语:“孟母三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则直”

3.教育(学校教育):主导作用

(1)教育对人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①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②学校教育有专门的教师,相对而言教育效果较好;

③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2)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主导作用表现)

①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②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

③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④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个体主观能动性:决定作用

三、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考频 7 次,单选 7 次)

1.顺序性:循序渐进,学不躐等,豫时孙摩,不可陵节而施。

2.阶段性: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工作中不搞“一刀切”“一锅煮”。

3.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以及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发展不平衡;在教育工作中要抓住关键期(敏感期、最佳期)

4.个别差异性:指的是两个不同的个体或群体,如:有的人,有的人;在教育工作中要进行因材施教。

核心考点十一

教育目的的概述★★★(考频 4 次,单选 2 次,辨析 2 次)

1.教育目的: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

2.培养目标:它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类学校、某一专业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教育目的在不同教有阶段、不同级别的学校、不同专业方向的具体化。

3.确立教育目的依据:

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唯一途径、唯一方法。

核心考点十二

教育目的的理论★★★(考频 5 次,单选 4 次,辨析 1 次)

1.个人本位论:确立教育的根据是人的本性,强调本性、潜能、需要、天赋。

2.社会本位论:确立教育的目的是根据社会的要求,强调国家、社会等。涂尔干:使青年社会化 凯兴斯泰纳:培养国家公民

核心考点十三

全面发展的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组成部分★★★(考频 4 次,单选 1 次,简答 1次,辨析 2 次)

1.体育: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体育课

2.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创造美美育对学生德、智、体、劳各方面的发展意义表现在:

(1)美育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

(2)美育具有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完善品德的教育功能

(3)美育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

(4)美育有助于学生劳动观点的树立、劳动技能的形成

3.五育之间的关系:

(1)“五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存在不平衡性全面发展不能理解为平均发展

(2)“五育“各有其相对独立性

(3)“五育”之间具有内在联系

核心考点十四

教育制度的概念(考频 1 次,单选 1 次)

 1.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 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与主体

核心考点十五

建立学制的依据★★(考频 2 次,单选 1 次,简答 1 次)

建立学制的依据: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人口发展状况;

(5)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核心考点十六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考频 1 次,单选 1 次)

(1)双轨学制:西欧(英国、法国、德国)

(2)单轨学制:美国,有利于教育的普及

(3)分支型学制(“Y”型学制):苏联和我国

我国学制是由单轨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核心考点十七

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考频 4 次,单选 3 次,辨析 1 次)

旧中国的四个学制:

(1)1902 年的“壬寅学制”(日本)《钦定学堂章程》

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未实行

(2)1903 年的“癸卯学制”(日本)《奏定学堂章程》

实行新学制的开端;规定男女不可同校;

思想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1912 年的“壬子癸丑学制”(日本) 蔡元培

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规定男女同校

(4)1922 年的“壬戌学制”(美国)

又称为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在高中增加职业科和升学。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结构及类型:四层次五类别

 类别结构: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成人教育 特殊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

 我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普通中小学教育

核心考点十八

义务教育制度★★(考频 3 次,单选 1 次)

我国义务教育主要实行“九年一贯制”

核心考点十九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考频 3 次,单选 3 次)

1.调查研究法:依据调查的对象,可以分为全面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在和个案调查

 全面调查也称普遍调在,是指对调查对象总体中的每一个单位或个人都进

行调查;

 重点调查是种非全面调查,它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

 抽样调查是指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对象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以样本特征推算总体特征的一种调查方法;

 个案调查又称为典型调查,是指从总体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若干人或典型单位进行调查。

2.历史研究法:是以系统方式收集、整理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史料,诠释、理解史料及事件关系的方法。

核心考点二十

课程类型★★★(考频 8 次,单选 6 次,简答 2 次)

1.学科课程:以文化知识(科学、道德、艺术)为基础,如语文、数学、物理... 最古老,使用最广泛的的课程类型。我国古代的“六艺”、古希腊的“七艺”

2.活动课程:围绕着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活动为组织方式

活动课程特点:

(1)主体性:重视学生主动精神,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2)乡土性:以儿童所在地区的课题为题材

(3)综合性:打破了传统学科框架,以生活题材为学习单元

(4)经验性:学习者通过解决面临的问题重构经验

3.地方课程:是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国家课程为基础,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的需要而开发设计的课程

4.隐性课程:校风、学风、班风、教室的设置、学校的管理制度、师生关系等

核心考点二十一

课程理论及主要流派(考频 2 次,单选 1 次,简答 1 次)

活动中心课程理论又称学生中心课程理论、儿童中心课程理论,具有实用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是以儿童的现实生活特别是活动为中心来编制课程的理论。活动中心课程理论的主要倡导者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

学科中心课程理论的主要观点:

(1)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把人类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文化科学知识传递给下一代,而这些文化科学知识的精华就包含在学校设置的各门学科里。

(2)教师的任务是把各门学科的知识教给学生,学生的任务是掌握预先为他们准备好的各门学科的知识。

(3)学校课程应以学科的分类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

①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布鲁纳 发现

② 要素主义课程理论 巴格莱(速八)

③ 永恒主义课程理论 赫钦斯(恒河)

核心考点二十二

课程内容★★★(考频 11 次,单选 7 次,简答 4 次)

目前我国课程主要由: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三个文本层次组成。

1.课程计划:根据一定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 包括:(1)教学科目设置(课程设置)中心和首要问题

(2)学科顺序(3)课时分配 (4)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 作用:是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

2.课程标准:指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

注意:它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3.教材的编排方式:

 螺旋排列式:前后内容重复出现

 直线排列式:直线推进、不重复

4.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原则(基本要求)

(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首要原则)

(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与适用性

(3)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

(4)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5)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6)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纵向和横向联系

核心考点二十三

课程评价(考频 1 次,单选 1 次)

一、4 种评价模式:

目标评价模式:

泰勒:课程评价之父确定目标是最关键的一步。以目标为中心展开;关注预期、计划。

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

斯克里文。关注非预期的、实际的结果,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

3.CIPP 评价模式:斯塔弗尔比姆

步骤: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

(巧记:背书过程)

核心考点二十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考频 1 次,简答 1 次)

1.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①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②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③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④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⑤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⑥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考频 9 次,单选 7 次,简答 2 次)

(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构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结构;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为必修课。

(2)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普通高中课程结构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3)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巧计:信研社劳)

核心考点二十五

教学的意义★★★(考频 2 次,辨析 2 次)

教学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1)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形式,是社会经验再生产、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手段;

(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3)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核心考点二十六

教学的一般任务★★(考频 2 次,辨析 2 次)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首要任务、基础)

(2)发展学生智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5)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核心考点二十七

教学过程的本质★★(考频 3 次,单选 3 次)

(1)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

(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表现在:

①认识对象的间接性与概括性 ②认识方法简捷性与高效性

③教师的引导性、指导性与传授性(有领导的认识)

④认识的交往性与实践性 ⑤认识的教育性与发展性

核心考点二十八

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考频 13 次,单选:3 次,简答:3 次,辨析:5 次,材料分析:2 次)

(1)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间接性规律)教学活动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要以间接经验为主,直接经验为辅。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双边性规律)

①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②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能动性;

③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④要防止两种倾向(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

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①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这两个教学任务统一在同一个教学活动中,统一在同一个认识主体的认识活动之中;

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③发展智力又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④防止的两种倾向:

形式教育论:重智力、思维 代表人物:洛克、裴斯泰洛奇

实质教育论:重知识 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斯宾塞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教育性规律)

①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②思想品德的提高为学生积极地学习知识提供动力;

③贯彻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时,要防止两种倾向。

核心考点二十九

教学过程的结构(基本阶段)(考频 2 次,单选 1 次,简答 1 次)

①激发学习动机 ②领会知识 ③巩固知识 ④运用知识 ⑤检查知识中心环节:领会知识,包括感知和理解教材

核心考点三十

教学原则★★★(考频 11 次,单选 6 次,辨析 1 次,简答 1 次,材料分析 3 次)

1.科学性和思想性(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该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的教育。

贯彻要求:①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②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③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④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

2.直观性原则:教师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深刻的掌握知识。

三种直观类型: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视频、图片、表格、录像带)、言语直观

3.循序渐进原则:“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4.因材施教原则:

贯彻要求:①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②从学生实际出发;③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

5.启发性原则: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名人名言:

 苏格拉底——产婆术 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学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 第斯多惠——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贯彻要求:

①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首要问题)

②设置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思维能力;

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发扬教学民主。

6.量力性原则:也称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使他们能够接受,但又要有一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名人名言:墨子“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而至如从事焉”

核心考点三十一

教学方法★★★(考频 5 次,单选 5 次)

1.讲授法: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其智力的教学方法。

优点: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缺点: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利于因材施教,容易造成“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效果

2. 谈话法:问答的形式,如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3. 讨论法:全班或小组,适用于高年级

4.演示法:老师演示,学生再看

国外教学方法:

(1)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沙塔洛夫,是由字母、单词、数字或其他信号组成的直观性很强的图表,是教学辅助工具。

(2)暗示教学法:洛扎诺夫,是一种利用联想、情境、音乐等强化教学效果的方法

(3)非指导性教学:罗杰斯,使学生通过自我反省活动及情感体验,在融治的心理气氛中自由地表现自我、认识自我,最后达到改变自我、实现自我。

核心考点三十二

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教学组织形式(考频 2 次,单选 2 次)

 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 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1862 年北京京师同文馆

 分组教学:外部分组(取消年龄,按成绩或能力)内部分组(先按年龄,在按成绩)

 贝尔—兰喀斯特制(导生制):英国

 道尔顿制:柏克赫斯特 自学

 特朗普制:大班教学、小班研究、个别结合

2.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考频 3 次,单选 1 次,简答 2 次)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反馈、课外辅导和学业成绩的

检查与评定

(1)备课

 备课的意义: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 备课的要求:

三备: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三写:学年(或学期)教学计划、课题(或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2)上课

根据一节课所完成任务的类型数,又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核心考点三十三

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考频 3 次,单选 2 次,辨析 1 次)

(1)根据教学评价的作用,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 诊断性评价(前):摸底考试

 形成性评价(中):改进和完善教学

 总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后):期中期末

(2)根据教学评价采用的标准,分为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 相对性评价:常模参照性评价、选拔性考试 如:高考、招教考试等

 绝对性评价:目标参照性评价,如:教师资格证考试

个体内差异评价

(3)教学评价的基本内容:学生学业评价、课堂教学评价和教师评价

核心考点三十四

中学德育的内容(考频 2 次,单选 1 次,辨析 1 次)

1.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

2.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择业指导。

核心考点三十五

德育过程

(1)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考频 1 次,单选 1 次)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受教育者现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

联系:教育与发展

区别: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统一活动的过程, 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品德的过程。(外在教育过程)品德形成过程是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属于人的发展过程。(内部发展过程)

(2)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考频 10 次,单选 4 次,简答 1 次,辨析 5 次)

4 个规律:

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①知即品德认识:品德知识和品德判断;基础和核心情即品德情感:内部动力,催化剂意即品德意志:精神力量行为即品德行为:关键;重要标志

②德育过程一般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又具有多端性,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品德赖以形成的内部因素,也是学生品德发展的程度的一个主要标志。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核心考点三十六

中学德育原则★★★

(1)德育原则★★★(考频 13 次,单选 5 次,简答 2 次,材料 6 次)

①疏导原则(循循善诱原则):对学生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颜回: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贯彻要求:a.讲明道理,疏通思想;b.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c.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②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马卡连柯: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

贯彻该原则的要求:

 教育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尊重热爱学生的态度;

 教育者应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

 教育者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品德发展状况出发,提出适度的要求,并坚定不渝地贯彻到底。

③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以达到长善救失的目的。

贯彻要求:

 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 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 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④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的贯彻要求:

 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统一学校内部的多种教育力量, 使之成为一个分工合作的优化群体。

 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主动协调好与家庭、社会教育的关系,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 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和制度化,处理好衔接工作,保证对学生影响的连续性、系统性,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循序渐进地持续发展。

核心考点三十七

中学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1.德育方法★★★(考频 17 次,单选 12 次,简答 2 次,材料 3 次)

(1)说服教育法(说理教育法):通过语言说理,使学生明晓道理,分清是非,提高品德认识的方法。包括语言文字说服、事实说服。

运用说服教育法的要求:

①明确目的性和针对性;②富有知识性、趣味性;③注意时机;④以诚待人。

(2)榜样示范法: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德育方法。

谚语:

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

 “亲其师,效其行;听其言,信其道”

(3)陶冶教育法: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德育方法。陶冶教育法的方式主要有环境陶冶、情感陶冶、人格陶冶、艺术陶冶、科学知识陶冶、各种活动和交往情境陶冶等

(4)实际锻炼法:让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思想和行为习惯的德育方法。锻炼的方式主要是学习活动、社会活动、生产劳动和课外文体科技活动。

运用实际锻炼法的要求:

①目的明确,计划周密,加强指导,坚持严格要求;②生动活泼灵活多样,调动学生的主动性;③注意检查和持之以恒,随时总结。

(5)自我教育法(个人修养法、品德修养指导法)自我教育包括:学习、自我批评、座右铭、自我实践体验与锻炼

(6)品德评价法: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德育方法。

形式: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

核心考点三十八

中学班级管理★★★

班主任的工作★★(考频 3 次,单选 1 次,简答 2 次)

1.班主任工作的内容:

(1)了解和研究学生(前提和基础)

(2)有效地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中心环节)

 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 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 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

 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 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 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标志)

(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4)学习指导、学习活动管理和生活指导、生活管理

(5)组织课外、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

(6)建立学生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管)

(7)操行评定 (8)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9)个别教育工作 (10)班会活动的组织

(11)偶发事件的处理:教育机智

核心考点三十九

课外活动

1.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考频 1 次,单选 1 次)

①社会实践活动

②学科活动(主体部分)

③科技活动

④文学艺术活动

⑤体育活动(冬令营/夏令营)

⑥社会公益活动

⑦课外阅读活动

核心考点四十

联觉★★(考频 3 次,单选 3 次)

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叫联觉。

核心考点四十一

知觉的特性★★(考频 3 次,单选 3 次)

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加工过程。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过程。

核心考点四十二

注意的品质★★★(考频 6 次,单选 4 次,辨析 2 次)

 注意的品质有:注意的稳定性(注意不稳定的一种形式:注意分散)、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 注意不稳定表现为注意的分散,也叫分心。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

 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

 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

核心考点四十三

遗忘的原因

干扰说(考频 1 次,单选 1 次)

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倒摄抑制。

核心考点四十四

短时记忆★★★(考频 5 次,单选 2 次,辨析 2 次,简答 1次)

 短时记忆是指人脑中的信息在 1 分钟之内加工与编码的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的过渡阶段。

 短时记忆的特点

第一,时间很短。不超过 1 分钟。第二,容量有限。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是 7±

2,即 5~9 个项目,平均值为 7。组块是指若干小单位联合成大单位的信息加工,也指这样组成的单位。第三,意识清晰。第四,操作性强。第五,易受干扰。

 复述是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存储的有效方法。

核心考点四十五

有效组织复习(考频 1 次,简答 1 次)

简述如何有效地组织复习。

(1)复习时机要得当;

(2)复习方法要合理;

(3)复习次数要适宜;

(4)重视对记忆品质的培养;

(5)注意用脑卫生。

核心考点四十六

思维的类型(考频 3 次,单选 3 次)

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分散思维、辐射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朝着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数量多)、灵活性(方向多)和独创性(也叫独特性,与众不同)等特点。

核心考点四十七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①定势★★(考频 2 次,单选 1 次,辨析 1 次)

定势(即心向)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在定势的影响下,人们会以某种习惯的方式对刺激情境做出反应。定势对解决问题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②功能固着(考频 1 次,单选 1 次)

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物体的倾向称为功能固着。在功能固着的影响下,人们不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从而直接影响问题解决的灵活性。

核心考点四十八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1)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考频 3 次,单选 2 次,简答 1 次)

认知发展四阶段论及各阶段特点:

1 感知运动阶段(0~2 岁):客体永久性

2 前运算阶段(2~7 岁):自我中心性、不可逆、不守恒、

3 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去自我中心性、可逆、守恒、序列化、分类

4 形式运算阶段(11 岁~成人):假设-演绎推理、类比推理、抽象逻辑思维、可逆与补偿、反思能力等。

核心考点四十九

学习的概念★★(考频 2 次,辨析 2 次)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

持久的变化。

核心考点五十

奥苏伯尔的分类★★(考频 2 次,单选 2 次)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因自己的胜任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

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们(如家长、教师)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把工作、学习做好的一种需要。

核心考点五十一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考频 5 次,单选 2 次,辨析 2 次,材料分析 1 次)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果。第一,动机的最佳水平随着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行为效果(工作效率)随着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第二,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第三,动机水平与行为效果呈倒 U 型曲线。

核心考点五十二

(一)成败归因理论(考频 1 次,单选 1 次)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考频 1 次,简答 1 次)

简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基本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2)设置合适的目标;

(3)控制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4)表达明确的期望;

(5)提供明确的、及时的、经常性的反馈;

(6)合理运用外部奖赏;

(7)有效地运用表扬;

(8)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核心考点五十三

(一)学习迁移的类型★★★(考频 7 次,单选 4 次,辨析 1 次,材料分析 1次)

迁移的分类:

 1.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

正迁移:助长性、促进 负迁移:抑制性、阻碍 零迁移:两种学习不发生影响

2.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 顺向迁移:前对后 逆向迁移:后对前

3.根据迁移内容的抽象和概括水平不同,分为

水平迁移:横向迁移;先后内容属于同一水平。

垂直迁移:纵向迁移;先后内容属于不同水平。

4.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可分为:

一般迁移:也称非特殊迁移,普遍迁移,即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的对另一种具体情况运用。

具体迁移:也称特殊迁移,指经验组成的具体要素重新组合并运用到另一种学习之中。

(二)学习迁移理论

概括化理论(考频 1 次,单选 1 次)

概括化理论也称经验类化说,由美国心理学家贾德提出,其主要观点是,一个人只要对自己的经验进行了概括,就可以完成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迁移。他认为先前的学习之所以能迁移到后来的学习中,是因为在先前学习中获得了一般原理,这种一般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地运用于后续的学习中。只要一个人对他的经验进行了概括,就可以完成从一种情境到另一种情境的迁移。对原理了解、概括得越好,迁移效果也越好。

(三)学习迁移与教学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考频 1 次,单选 1 次)

(1) 学习材料的特点——相同要素说。

(2) 原有的知识结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3) 对学习情境的理解——情境性理论。

(4) 学习的心理准备状态 (心向)

(5) 学习策略的水平

(6) 智力与能力

(7) 教师的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才子(知)心情学指导】

核心考点五十四

认知策略

(1)复述策略(考频 1 次,单选 1 次)

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2)精加工策略★★(考频 2 次,单选 2 次)

精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3)组织策略★★(考频 2 次,单选 2 次)

组织策略是指将经过精加工提炼出来的知识点加以构造,形成更高水平的知识结构的信息加工策略。

核心考点五十五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考频 6 次,单选 3 次,辨析 3 次)

主要规律:

 强化:又分为正强化(给予愉快刺激)、负强化(撤消厌恶刺激)使行为频率增加。

 惩罚:通过取消愉快刺激或给予厌恶刺激使行为频率降低。

 消退: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得不到强化,条件反应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

核心考点五十六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1)接受学习★★(考频 2 次,单选 1 次,辨析 1 次)

从学习方式上:

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从学习内容与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关系上:

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接受学习的特征是把要学习的全部内容或多或少地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不需要学习者任何形式的独立发现,只需要学习者把学习材料加以内化,把新旧材料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即新学习的内容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内容融为一体,并存储下来。

核心考点五十七

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考频 2 次,单选 1 次,简答 1次)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和顺序性

3.不平衡性(关键期)关键期,就是指人的某种身心潜能在人的某一年龄段有一个最好的发展时期。

4.差异性(个体差异)

核心考点五十八

维果茨基的发展理论与教育★★★(考频 4 次,单选 3 次,简答 1 次)

 最近发展区理论由维果茨基提出。

 简述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

答案:

(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①维果茨基强调社会文化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②维果茨基强调,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借助于语言等符号系统不断内化的结果。

(1)心理发展的实质与“内化说”。维果茨基强调环境和社会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他提出心理发展的实质是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个体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内化说是维果茨基心理发展观的核心思想。

(2)最近发展区的概念。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3)维果茨基认为评价人类发展应该从四个层面进行,除了微观、个体、社会历史之外,第四个层面是文化层面。

(4)在维果茨基看来,“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有两层含义:①教学在发展中起主导作用。②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

核心考点五十九

情绪情感的分类★★★(考频 4 次,单选 4 次)

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漫性的情绪状态。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猛烈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理智感是人认识事物和探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主观体验。例如,人们在探求未知的事物时所表现的求知欲、认识兴趣和好奇心、发现问题的惊奇感、问题解决的喜悦感、为真理献身的自豪感、问题不解的苦闷感等。

核心考点六十

中学生情绪的特点

微妙的隐蔽性★★(考频 2 次,单选 2 次)

中学生的情绪不再像儿童那样天真直露、心口如一,开始表现出掩饰性。情绪和外部表现不一致,反映出其情绪的掩饰性。

核心考点六十一

自我防御机制★★★(考频 4 次,单选 4 次)

投射。投射是指自我将不能接受的冲动、欲望或观念归因(投射)于客观或别人。幽默是指对于困境以幽默的方式处理。它没有个人的不适及没有不快地影响别人情感的公开显露。认真分析了失败原因,找到了问题,确定了新的方向,小强这种对待挫折的方式是认知重组/认知改变。

核心考点六十二

动机斗争(考频 1 次,材料分析 1 次)

①双趋冲突是指从自己同时都很喜爱的两个事物中仅择其一的心理状态。

②双避冲突是指从希望回避的两种事物中必取其一的心理状态。

③趋避冲突是指对同一目的兼具好恶的矛盾心理。

④多重趋避冲突即对含有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多种目标予以选择时所发生的冲突。

核心考点六十三

能力与知识的关系★★(考频 3 次,辨析 3 次)

联系:(1)能力是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前提。

(2)能力是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区别:

(1)概念不同。(2)在一个人身上,知识、技能的发展是无止境的,而能力的发展有一定限度。

(2)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是不同步的。(高分低能)

核心考点六十四

卡特尔的智力形态论(考频 1 次,单选 1 次)

流体智力(液体智力)是一种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它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是人类的基本能力;晶体智力是一种以知识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它受后天经验的影响较大,与教育、文化有关,因知识经验的累积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核心考点六十五

人格的特征★★(考频 2 次,单选 1 次,简答 1 次)

人格的特征

(1) 独特性: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2) 稳定性: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3) 整合性: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

(4) 功能性:人格决定命运

(5) 社会性:人格是社会的人所特有的。

核心考点六十六

(一)气质类型★★(考频 2 次,单选 1 次,材料分析 1 次)

胆汁质——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勇敢、讲义气;冲动、鲁莽、粗枝大叶、缺乏自制、易感情用事。

多血质——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善于交际、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缺乏坚韧性、容易见异思迁、虎头蛇尾。

黏液质——稳重、踏实、沉着冷静;但灵活性不足,死板;缺乏生气。

抑郁质——敏锐、稳重、体验深刻、办事稳妥可靠,能克服困难;外表温柔、敏感、怯懦、孤独、行动缓慢。

(二)性格特征差异

苏联心理学家分类★★(考频 3 次,单选 3 次)

性格的态度特征。它是指个体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以及对工作、劳动、学习的态度特征。例如,谦虚或自负、利他或利己、粗心或细心、创造或墨守成规等。性格的态度特征在性格结构中具有核心意义。

核心考点六十七

认知风格★★★(考频 4 次,单选 3 次,材料分析 1 次)

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外部线索为依据,其态度和自我认知易受周围环境或背景(尤其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往往不易独立地对事物做出判断,而是人云亦云,从他人处获得标准;行为常以社会为定向,社会敏感性强,爱好社交活动。

场独立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自己的内部线索(经验、价值观)为依据,不易受到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倾向于对事物的独立判断;行为常是非社会定向的,社会敏感性差,不善于社交,关心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喜欢独处。继时性认知风格的特点是:在解决问题时,能一步一步地分析问题,每一个步骤只考虑一种假设或一种属性,提出的假设在时间上有明显的前后顺序,第一个假设成立后再检验第二个假设,解决问题的过程像链条一样,一环扣一环,直到找到问题的答案。

核心考点六十八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考频 4 次,单选 3 次,简答 1 次)

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自我同一性的形成要求谨慎的选择和决策,尤其体现在职业定向、性别角色分化等方面。如果青少年不能整合这些方面和各种选择,或者根本无法在其中进行选择,就会导致角色混乱。

核心考点六十九

(一)焦虑症★★(考频 2 次,单选 1 次,材料分析 1 次)

焦虑症是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应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为考试焦虑。

结合材料说明中学生考试焦虑的主要表现、产生原因和调节方法

(1)考试焦虑是一种复杂的情绪现象,是在一定的应试情境下,受个体认知评价能力、人格倾向与其他身心因素制约,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一定程度的情绪反应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其表现是随着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注意力不集中,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出现慌乱,无法发挥正常水平。

(2)产生的原因:①学校的统考,升学的、持久的、过度的压力;②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③学生个人过分地争强好胜;④学业上多次失败的体验等。

(3)调节方法:①采用肌肉放松、系统脱敏等方法;②采用认知矫正程序,指导学生在考试中使用正向的自我对话,如“我能应付这个考试”;③锻炼学生的性格,提高挫折应对能力;④往最好处做,不要计较最后结果;⑤考前要注意调节情绪。

(二)强迫症★★★(考频 4 次,单选 4 次)

强迫症的典型模式是明知没必要做但就是控制不住地去做,并伴随的痛苦。

核心考点七十

心理辅导的目标(考频 1 次,单选 1 次)

学校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是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

核心考点七十一:

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

(1)强化法★★(考频 2 次,单选 2 次)

强化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

(2)系统脱敏法(考频 1 次,单选 1 次)

系统脱敏是指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害怕、焦虑、不安)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其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

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进行全身放松训练。(2)建立焦虑刺激等级表。(3)焦虑刺激与松弛活动相配合。

(3)理性-情绪疗法★★★(考频 4 次,单选 4 次)

艾利斯提出了理性-情绪疗法。他认为,人的情绪是由他的思想决定的,合理的观念导致健康的情绪,不合理的观念导致负向的、不稳定的情绪。人有许多非理性的观念,如我“必须”成功,并得到他人赞同;别人“必须”对我关怀和体贴;事情“应该”做得尽善尽美;课堂上回答问题有错误是很糟糕的事等。人们持有的不合理信念总结起来有三个特征: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通过改变不合理信念调整自己的认知,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核心考点七十二

(一)品德心理结构★★★(考频 7 次,单选 5 次,辨析 1次,简答 1 次)

品德的心理结构

(1)道德认知(核心):对于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人的认识过程在道德上的表现。

(2)道德情感: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实现及其所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

(3)道德意志: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

(4)道德行为(衡量道德的重要标志):指个体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

 道德的知行可以不一致。培养道德可从知情意行任何一方面为开端。

(二)品德的形成过程★★(考频 2 次,单选 2 次)

(1) 依从:表面上接受规范 从众与服从

(2) 认同:主动接受规范,试图与之保持一致,实质是对榜样的模仿。

(3) 内化: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核心考点七十三

道德发展理论

(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考频 2 次,单选 2 次)

公正阶段(10~12 岁)

这一阶段的公正观念是从可逆的道德认知中脱胎而来的。他们开始倾向于主持公正、公平等。公正的奖惩不能是千篇一律的,应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也就是说,儿童不再刻板地按固定的规则去判断,在依据规则判断时应该考虑到同伴的一些具体情况,从关心和同情的角度出发去判断

(二)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考频 6 次,单选 5 次,辨析 1 次)

 习俗阶段中的好孩子/寻求认可的定向阶段,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顺从传统的要求,符合大众的意见,谋求大家的称赞。

 习俗阶段中的维护权威或秩序的定向阶段:以服从权威为导向,遵守公共秩序,接受社会习俗,尊重法律权威,有责任感和义务感。

 后习俗阶段中的社会契约的定向阶段:这一阶段仍以法制观念为取向,但不再把社会规则和法律看成是一成不变的规定,认为只要大家同意,规则是可以更改的。

核心考点七十四

课堂管理的功能(考频 2 次,单选 2 次)

课堂管理的发展功能指的是课堂管理本身可以交给学生一些行为准则,促使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帮助学生获得自我管理能力,使学生走向成熟。

核心考点七十五

课堂纪律的类型★★(考频 3 次,单选 3 次)

任务促成的纪律:即某一具体任务对学生行为提出的具体要求。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每项学习任务都有它特定的要求,或者说特定的纪律。

核心考点七十六

教师的人格特征★★(考频 2 次,单选 2 次)

教学效能感一般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

核心考点七十七

教师的行为特征★★(考频 3 次,单选 3 次)

教师期望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即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送给学生,会使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核心考点七十八

成长历程★★(考频 3 次,单选 2 次,简答 1 次)

简述福勒等人提出的教师成长的三个阶段。

(1)关注生存——关注人际关系

(2)关注情境——关注教学、成绩

(3)关注学生——对学生因材施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考前必学丨历年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核心考点汇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sqc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