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爱情在现实生活中的落脚之一是婚姻,那婚姻就是比爱情更加复杂的论题。
冯小刚曾在电影中戏谑地说,婚姻怎么选都是错的,长久的婚姻就是将错就错。
但其实,爱情并不会帮你处理掉那些,因为爱而被忽略的问题,心甘情愿一辈子将错就错的人仍然是少数。
比如,“寡姐”斯嘉丽·约翰逊主演的《婚姻故事》。
自去年8月在威尼斯电影节首映,《婚姻故事》一直备受关注。
它在第92届奥斯卡中获得6项提名,包括最佳影片、最佳男女主等重量级奖项。
目前,豆瓣评分8.6,作为一部爱情片已然是不错的成绩。
原本这周上映的它,因为疫情关系,不得不暂时撤档。
虽然重新定档的日子尚不可知,但咖爷还是忍不住分享这部影片。
尤其对于那些隔离在家,或许是第一次朝夕相处近一个月的伴侣,会有特别的意义。
别担心,这不是一部对未婚人士、单身人士不友好的电影。
如果你正值热恋,或是对婚姻心怀期待,也可以提前审视这段关系。
电影讲述的是一对相爱的夫妇,在决定离婚的一年中发生的故事。
在回忆的甜蜜和离婚的撕裂中,两人的婚姻生活也被一层层地剥开。
中国版海报中的一句话,揭示了电影的主旨——
“我永远不会停止爱你,尽管已经没有意义。”
因此有人说,这部电影是“婚姻劝退指南”,那么事实果真如此么?
故事从一段回忆开始。
在对夫妻二人的彼此描述中,他们的生活被慢慢勾勒。
看似一切都很幸福,妻子像是近乎完美的另一半。
她让人觉得舒适,知道如何处理家庭事务,擅长送礼物以及和孩子相处,她是一个出色的演员。
而在妻子眼中,丈夫的可爱也显露无疑。
他勇敢,目标坚定,把一切整理得井井有条,充满自信也争强好胜,他是一位有才华的导演。
妮可(斯嘉丽·约翰逊 饰)和查理(亚当·德赖弗 饰),这样一对甜蜜的夫妻,正坐在一起调解分居以及离婚事宜。
而刚才种种温暖的描述,只是在婚姻调解员的要求下写出的。
甚至,妮可强硬地拒绝了调解师希望当众朗读的要求,情绪激动地夺门而出。
十年的婚姻,可爱的儿子,身边的每一个人都难以相信,他们即将分开的事实。
当他们回到共同的家,查理铺好沙发,他们像以往一样讨论剧场剧集表演。
妮可却在转身走入卧室的瞬间,泪流满面。
起因是妮可的事业迎来了春天,她接到了洛杉矶的剧集邀约。
这么多年,她和查理一见钟情选择结婚后,便退出了影视圈。
一边相夫教子,一边专心做查理执导舞台剧的女主角。
家人的温暖让她感到归属,但洛杉矶的一切也让她想起,自己还是一位演员。
在和离婚律师的交谈中,一句“你还好么”拉开了妮可的内心世界。
泪水,委屈,查理的强势名声在外,一切都不再像刚结婚时那么简单。
妮可为了查理放弃演艺事业,心里却认为自己的一部分已经死了。
她在属于两个人的剧场中,日复一日出演查理导演的舞台剧。
查理的声望如日中天,妮可却渐渐暗淡,她意识到20岁结婚的自己从来没有好好活过。
因为在婚姻中,查理主导着一切,妮可接受着一切。
当她的所有愿望被忽视,当漫长的时间过去,当她发现了查理的出轨,妮可终于对查理说出了“离婚”两个字。
然而,离婚律师的全线介入,却使一切更加鸡飞狗跳。
妮可选择在洛杉矶起诉,事业全在纽约的查理只能两地奔波。
更糟糕的是,查理发现生活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
儿子和自己并不亲近,和妮可轮流监护的日子,他都手忙脚乱,经济状况也因为这场官司变得窘迫。
最后的平静被撕碎,法庭上剑拔弩张的两方律师,为了给当事人争取更多权益,肆意地揭露着二人的不堪与隐私。
妮可喜欢洛杉矶,而查理喜欢纽约,并且他一直敷衍着妮可去洛杉矶的想法。
但离婚之后,假如妮可带着儿子在洛杉矶生活,几乎意味着查理会失去儿子。
开庭后的第一次见面,两人都有着无言的尴尬。
在努力的客套过后,短暂的沉默孕育着情绪的爆发。
表面上要好好谈谈的两人,在回忆过往中逐渐失控。
坐着,站着,加速语调,互相谩骂指责,捶打墙壁。
“你自私无比,你真混蛋!”“每天醒来我都希望你死了!”
最恶毒的话脱口而出的瞬间,两个人之间的爱荡然无存,但随之而来的是深深的愧疚。
查理蹲在地上抱头痛哭,而妮可走过去默默抱住了他。
那么结局,当然不是和好,他们正式离婚了。
一次,当查理去接儿子,偶然发现了妮可写的那封信,那封她不愿意大声读出来的信。
在信的最后,有一句话是电影开头没有说出的:我永远都不会停止爱他,尽管现在已经没有意义了。
也就是海报上的那句话。
离别时刻,他们依然像家人一般拥抱在一起,妮可自然地蹲下帮查理系了鞋带,他们挥手作别。
张爱玲说:感情这东西是很难处理的,不能往冰箱里一搁,就以为它可以保存若干时日,不会变质了。
而婚姻生活更是如此,人是善变的动物,当他们决定在一起的那一刻一定是相爱的,却没有人能保证爱能永存。
当激情褪去,柴米油盐注定会是生活的主色调,而浪漫只能作为点缀。
然而,这部《婚姻生活》却不能称得上是“婚姻劝退指南”。
相反,它是在告诉我们,虽然爱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但少一些剧中人物的偏执会让婚姻生活美满许多。
就像在这部电影中,能够看到伤害,却看不到绝望。
十年时光,并没有让他们之间的爱消失,却让两个人的步调偏离了预期。
他们不能在一起不是因为不爱了,而是因为在一起无法使两个人都感到幸福。
妮可拒绝朗读那封信,因为她知道自己还爱他,她不愿意在离婚的档口面对这个事实。
而查理,在十年前为了不失去妮可选择结婚,在十年后对妮可的注视依然饱含爱意。
但即使如此又能怎样?
关于这段婚姻,或许第一步就错了:共同成长。
查理的控制欲,使妮可陷入了生活的冰冷泥沼,她爱查理却并不幸福。
毕竟,共同生活的两个人需要携手并进,如果一个人走得太快,那么只有两种结果。
快的那个心生嫌隙,认为对方跟不上自己的步调;
或者是慢的那个觉得自己受到限制,决定去追求自己的自由人生。
对演员身份充满热爱的妮可,显然属于第二种。
她渴望在镜头前发光发热,渴望更大的舞台,但妻子、母亲的身份,使她只能在小剧场演出。
当她意识到无法自我成长的那一刻,便是和查理的婚姻土崩瓦解的那一刻。
即使在两人的剧场,妮可一直以女演员的身份出现,导演永远是查理,妮可提出想要当一次导演的愿望从未实现。
查理面对离婚的错愕,源于妮可一直以来的依顺。
而他的自傲和多年养成的习惯,无法使他明白妮可对于自我成长的渴望。
但婚姻中,怎么能缺少自我成长呢?
所有良性的关系,除了家庭温暖,彼此照顾,最初的荷尔蒙,儿女长辈,还需要共同成长。
而自我成长,则是共同成长中个人的部分。
当一个人选择刷视频看手机,一个人选择阅读学习,很难相信长此以往他们的关系不陷入失衡。
柴米油盐只能保证人的生存,却不能保证你是在生活。
生存一事,牛吃草,虎吃肉,何必需要人类这种高等动物来演示。
所以生而为人,只有生活着,生命才有意义。
婚姻生活,可能远比爱情生活持久漫长,找到一个努力相互理解,并鼓励对方成长的另一半,远比山盟海誓来的重要。
除此之外,查理和妮可之间还存在一个隐性的问题:解决矛盾。
从他们的信中,我们能读出妮可善于处理家庭事务和矛盾,但对于内心深处真正的矛盾却选择隐忍。
的确,两个人一起生活,一定需要隐忍和包容。
但足以影响到婚姻生活的矛盾,却不能选择隐忍,否则就会埋下一颗定时炸弹。
其实妮可一直都明白自己内心的渴望,但她太爱查理了,查理希望的一切她都欣然去做。
但长期违背个人意愿的结果,却成为了心中巨大的委屈。
十年的时间,如果妮可在查理二十岁出头的时候,能够和他聊聊。
如果妮可可以下一点决心,不那么放纵查理的控制,而是选择在生活中加入自己的愿望。
那么相爱的两个人,或许依然还在一起。
两个人的相处需要处理矛盾,达到平衡。
很多人说,希望和另一半相处时可以做自己,最舒适的关系是两个人都能够自在,却还是相爱。
的确,这样的关系才能够长久,但许多人却以爱的名义,葬送着自己的感情。
对矛盾掩盖,同样会出现两种结果。
被惯坏的那个嚣张跋扈,认为对方的付出理所当然,心中没有感恩与尊重;
隐忍的那个,在矛盾的积聚中爆发或者变得不幸。
当然,更多的现实状况,却是双向隐忍。
像是查理和妮可的那次争吵,相信每一对吵过架的情侣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忍无可忍的时候爆发一次争吵,随后愧疚和好。
从这个角度来讲,吵架适用于那些不太会交流的情侣,只有情绪的爆发才能使他们说出心里的话。
但这种方式,势必会夹杂着彼此伤害,以及不恰当的表达。
所以,吵架有风险,不如试着在内心委屈的时候,好好交流。
不是责怪对方,也不是故意引战,而是客观地描述发生的事情,以及自己心里的感受,最后提出自己希望对方怎么做。
如果偏执如查理,都可以生活十年,并在离婚后依然有爱。
不那么偏执的我们,是不是有机会获得更美满的生活呢?
共同成长和解决矛盾,便是大多数婚姻关系中所缺乏的关键。
所以,《婚姻故事》其实并非“婚姻劝退指南”,而是“婚姻警醒指南”。
在离婚率不断攀升、结婚率又有下降的今天,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是关于婚姻的反思。
他们怀着对彼此的爱离婚,为的是更加幸福的生活。
这样的观念似乎更加符合西方的价值观,但客观地想,婚姻难道不是为了获得幸福么?
鲁迅在《伤逝》中说: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没有什么爱情保鲜捷径,把精力用在经营好自己,经营好感情之上,婚姻才能在柴米油盐中熠熠生辉。
至于那句经典的话——“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无非是为了自身的经营不善、识人不明找一些借口,将普罗大众面对问题时的逃避与放弃,进行一些合理的修饰。
或许无法像热恋时那样热烈与沉迷,但漫长的岁月里,我还是最喜欢和你在一起。
婚姻生活不易,但仍愿有情人,终成眷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