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加班到凌晨2点多,从上海浦东拼车回浦西家里,竟然拼车拼到了一个宾利。我十分崩溃,在想这一定是司机开老板的车。可是打量着这位年轻的司机和听着他的谈吐怎么也不像司机,我就忍不住问他,结果这辆车真的是人家的,人家是国家某通讯公司事业部高管,年薪几百万。他告诉我之所以拼车是因为,一来是深夜开车怕自己困倦出事情,可以拼车有一个人聊聊天,二来是也可以多认识一些有缘的朋友。

可是后面的聊天让我很惊讶,这么年轻有为的高管竟然要离职。我又在职业习惯的猜想是不是工作不能胜任、人际关系遇到瓶颈、工作没有具体方法、领导力出现问题、团队能用的人不够等等等。我的一切猜想都落空,他告诉我是啥都很好,但是他就是不想干了,想去西藏想去云南那样的地方,释放自我寻找自我,带着一把吉他就出行,因为他年少时就梦想着成为一名歌手。
这件事情对我触动很大,因为那时候我长期辅导一些企业中高管,他们的诉求大部分是如何提升自身能力胜任更高的职业发展,获得更多的价值回报,一下遇到这种已经事业有成、收入不菲的职业生涯已经阶段性封顶的职业经理人,我竟然完全不知道人家到底在追求什么?或者说,是不是我有一个视野盲区,有那么一群人他们的离职可能根本不是不能胜任,也不是没有发展,更不是人际关系不和谐。
忽然不想干了,没什么负面原因,也不图啥就想裸辞。
几年后,我也做到了上市公司VP,公司董事会、高管团队、手下团队都很给力。也终于直接向董事长亲自汇报工作了,可是没多久我却也直接裸辞做全职培训师和咨询师了。我终于明白,这叫做职业倦怠期。
职业倦怠期就像七年之痒,就像蜜月期结束,缺乏了所有的激情和浪漫,继续下去毫无意义,结束又没有勇气,在一段时间这种情绪的长期累积下,就形成了这种结局——和平分手。职业倦怠期会让你感觉到非常的无聊,没有意义,失去了做所有工作的动力。遇到职业倦怠期,也要充分积极的自我面对,因为他极有可能让你走向一个极端——抑郁。如何面对这样的职业倦怠期,结合我自己和多年的中高管辅导经验,我有如下几点中肯建议。
1. 寻找遗失的兴趣类型。我小时候特别想成为画家,事实上我也充分的展现出了这种天分,但是后来因为学业的事情就放弃了,几乎所有了解我童年的人都以为我将来可以是一名优秀的画家。而现在的朋友只是知道我做PPT看起来很舒服而已。小时候,老师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是因为是自己的愿力所想,自驱动力不足去勉强做的事儿是没有热爱的。长大后,我们因为生活所迫等原因就放弃了。也忘记了这件事情,而当你有条件停下来思考的时候,你就会发现现在做的事情除了能让你赚几块钱以外,根本无法满足你内心的需要,这确实和马斯诺需求理论如出一辙。
我们要具体做的事情是这样,如果你小时候像我一样放弃的是一个画家的梦想,我今年奔四了,难道让我从开始学画画?别鸡汤,别说最好的时间就是现在,现实情况就是现实。所以,要寻找到自己“历经沧桑后回来仍少年”的真心喜欢的工作,他可能围绕年少时梦想的类型工作,比如我做不了画家我可以做艺术品类的工作,结合我个人的能力,我觉得我做不了艺术品销售的工作,我可以做艺术品策展的工作。那样,我未来生活的样子全部都是我喜欢的画家和收藏家等,努力不就是为了能够让自己一睁眼,生活中都是自己喜欢的人和事儿,这是举个例子,每个人情况不同。

2.寻找自己梦想的底层需求。这里说的不是一个具体的梦想,比如你当画家的核心目的是什么,是什么让我们会享受作画家这个结果。仔细琢磨后,我会发现我其实比较期待和享受对生活美感的一种精神分享。如果是这样的目的,我可以从事的就不一定这么局限了,说不定我可以在现在的工作岗位,说不定我可以做摄影,说不定我可以分享某些人性光环的事情,等等。
就像冰山模型,我们儿时追求的那个很具体的梦想就像冰山以上,而这个梦想的底层需求是什么要我们再深度思考一下,然后再去想一下我们要的究竟是什么。

也可以用黄金圈工具来思考这个答案,梦想是WHAT,为什么有这个梦想是WHY,找到这个WHY很关键,然后再去定义这个WHAT是什么。

3.评估未来梦想的可行性。你许了一个根本无法实现的愿望,只有两个结果郁郁而终或者抱憾终身,自己被自己逼死了,这多没劲。我们做好了兴趣类别,做好了底层需求的分析(可以用胜任力技术)后,我们需要评估梦想的可行性,假设在我40岁的时候做画家和做策展人,那我觉得策展人更适合我,而且即便画家是一个更长远的梦想,艺术策展人也会让我累积更多作为画家的素质,离这个大梦想也更近了一些。下面我介绍一个管理工具帮你评估梦想的可行性,这个工具就是POA,P是Partner伙伴,O是Objective目标,A是Acceleration方法。一个口诀是:目标凝聚伙伴,伙伴共创方法,方法服务于目标。然后按照O→P→A的顺序来做闭环,只要能闭环事情就能落地,就有可行性,否则就需要不断的完善这三点。

我举个例子:
假设1:我的梦想设置为成为画家,这是我的O,能与我产生共鸣帮助我的伙伴P几乎没有,更别说他们可以给我什么具体的帮助A了。如果硬上就要拿钱砸了,但是但凡用钱才能让他们作为我们的团队人员是没什么动力的,财散人散。
假设2::如果我做策展人作为O,那么就会有很多帮助我的人P了,这里有一些画家朋友一些收藏家等,他们甚至还会给我提供很多帮助A。
当然,这要结合自身能力和资源质量,也要具体事情具体分析。总而言之,就是一定要将POA闭环,只要闭环就能实现,不闭环就没有可行性。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留言,等我再开课程的时候通知您,最近也会有线上课程。)总结,职业倦怠期是终极裸辞的状态,要想突破这个瓶颈做好三点,1. 寻找遗失的兴趣类型。2.寻找自己梦想的底层需求。3.评估未来梦想的可行性。借助工具,马斯诺需求理论、冰三模型、黄金圈理论、POA行动力思维工具。
总结,职业倦怠期是终极裸辞的状态,要想突破这个瓶颈做好三点,1. 寻找遗失的兴趣类型。2.寻找自己梦想的底层需求。3.评估未来梦想的可行性。借助工具:【马斯诺需求理论】、【冰山模型】、【黄金圈理论】、【POA行动力思维工具】。
建议深入学习以下课程:
《目标管理集训营》-投资关键事务20%,获得80%的价值回报
《跃升领导者的6个关键能力》-练就个人领导力,实现团队与个人达成双赢
《OKR敏捷绩效管理》-将如何投资关键的20%工作事务具体落地的方法
《O-PDCA高效管理进阶实践》-做事靠谱,不断迭代,累积成长
作者简介:杨小钟
民盟、作家、咨询师、培训师;组织及人才发展顾问,管理工具应用实践者,胜任力及人才测评认证专家;寰略培训咨询创始人,杨小钟管理咨询工作室创始人。
服务过上百家企业,培训职业经理人50000+,培训时长3000+
著有《重塑行政管理新生代》、《十八班管理兵器奏折》,策划出版《分寸感》等。
网友评论